plc的芯片组设计(plc主电路设计)

海潮机械 2022-12-14 14:23 编辑:admin 259阅读

1. plc主电路设计

通常源代码就是plc程序的主回路代码,相当于电路中的主回路。

源程序是用STL语言写的,可以通过梯形图生成。打开程序块,文件菜单下边有一个生成源文件就可以。最常用到的使用源文件的地方就是给程序块加密(虽然现在可以很容易破解)。

2. plc主电路与控制电路

主电路中的接触器或继电器的线圈接入控制电路,而相应的触点接入主电路。

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主电路中各种接触器或继电器线圈的通断,从而达到控制主电路的目的。比如控制一台三相交流电机的简单通断,可以用一个接触器的主触头(常开)串入主电路,而其线圈接入控制电路。当控制电路使接触器线圈通电后,主电路中接触器触点闭合,电机启动。控制电路使线圈断电,接触器常开触点恢复原位(断开),电机断电停止。如果用PLC控制,将输出端口串联在控制电路中,输出端口相当于一个开关,控制接触器线圈的通断就可以了。

3. 基于plc的硬件电路设计

plc与变频器有三种连接控制方法:

1、用PLC的模拟量输出模块控制变频器PLC的模拟量输出模块输出0~5V电压信号或4~20mA电流信号,作为变频器的模拟量输入信号,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这种控制方式接线简单,但需要选择与变频器输入阻抗匹配的PLC输出模块,且PLC的模拟量输出模块价格较为昂贵。

此外还需采取分压措施使变频器适应PLC的电压信号范围,在连接时注意将布线分开,保证主电路一侧的噪声不传至控制电路。

2、利用PLC的开关量输出控制变频器。PLC的开关输出量一般可以与变频器的开关量输入端直接相连。这种控制方式的接线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利用PLC的开关量输出可以控制变频器的启动/停止、正/反转、点动、转速和加减时间等,能实现较为复杂的控制要求,但只能有级调速。

3、使用继电器触点进行连接时,有时存在因接触不良而误操作现象。使用晶体管进行连接时,则需要考虑晶体管自身的电压、电流容量等因素,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另外,在设计变频器的输入信号电路时,还应该注意到输入信号电路连接不当,有时也会造成变频器的误动作。

例如,当输入信号电路采用继电器等感性负载,继电器开闭时,产生的浪涌电流带来的噪声有可能引起变频器的误动作,应尽量避免。

4、PLC与RS-485通信接口的连接。所有的标准西门子变频器都有一个RS-485串行接口(有的也提供RS-232接口),采用双线连接,其设计标准适用于工业环境的应用对象。

单一的RS-485链路最多可以连接30台变频器,而且根据各变频器的地址或采用广播信息,都可以找到需要通信的变频器。链路中需要有一个主控制器(主站),而各个变频器则是从属的控制对象(从站)。

扩展资料:

Plc和变频器通讯方式

1、PLC的开关量信号控制变频器

PLC(MR型或MT型)的输出点、COM点直接与变频器的STF(正转启动)、RH(高速)、RM(中速)、RL(低速)、输入端SG等端口分别相连。

PLC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变频器的启动、停止、复位; 也可以控制变频器高速、中速、低速端子的不同组合实现多段速度运行。但是,因为它是采用开关量来实施控制的,其调速曲线不是一条连续平滑的曲线,也无法实现精细的速度调节。

2、PLC的模拟量信号控制变频器

硬件:FX1N型、FX2N型PLC主机,配置1路简易型的FX1N-1DA-BD扩展模拟量输出板; 或模拟量输入输出混合模块FX0N-3A; 或两路输出的FX2N-2DA; 或四路输出的FX2N-4DA模块等。 优点: PLC程序编制简单方便,调速曲线平滑连续、工作稳定。

缺点: 在大规模生产线中,控制电缆较长,尤其是DA模块采用电压信号输出时,线路有较大的电压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PLC采用RS-485通讯方法控制变频器

这是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PLC采用RS串行通讯指令编程。 优点:硬件简单、造价最低,可控制32台变频器。 缺点:编程工作量较大。

4、 PLC采用RS-485的Modbus-RTU通讯方法控制变频器

三菱新型F700系列变频器使用RS-485端子利用Modbus-RTU协议与PLC进行通讯。 优点: Modbus通讯方式的PLC编程比RS-485无协议方式要简单便捷。 缺点: PLC编程工作量仍然较大。

4. plc的主电路设计图

PLC主板上的元器件很多,下面按功能分区介绍:

1.PLC电源部分电路,里面包含元器件有:电容,熔断器,二极管,电阻,光耦,IC芯片;

2.PLC CPU主控部分电路,包含有如下元器件:电容,熔断器,二极管,电阻,光耦,IC芯片,CPU,功率放大器,三极管,场效应管等。

3.主板外围电路:电容,熔断器,二极管,电阻,光耦,晶振等。

5. PLC电路设计

设计PLC应用系统时,首先是进行PLC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即根据被控对象的功能和工艺要求,明确系统必须要做的工作和因此必备的条件。然后是进行PLC应用系统的功能分析,即通过分析系统功能,提出PLC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控制信号的种类、数量,系统的规模、布局。最后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具体的确定PLC的机型和系统的具体配置。 PLC控制系统设计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熟悉被控对象,制定控制方案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及工作特点,了解被控对象机、电、液之间的配合,确定被控对象对 PLC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2.确定I/O设备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用户所需的输入(如按钮、行程开关、选择开关等)和输出设备(如接触器、电磁阀、信号指示灯等)由此确定PLC的I/O点数。

3.选择PLC选择时主要包括PLC机型、容量、I/O模块、电源的选择。

4.分配PLC的I/O地址 根据生产设备现场需要,确定控制按钮,选择开关、接触器、电磁阀、信号指示灯等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根据所选的PLC的型号列出输入/输出设备与PLC输入输出端子的对照表,以便绘制PLC外部I/O接线图和编制程序。

5.设计软件及硬件进行PLC程序设计,进行控制柜(台)等硬件的设计及现场施工。由于程序与硬件设计可同时进行,因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周期可大大缩短,而对于继电器系统必须先设计出全部的电气控制线路后才能进行施工设计。

6.联机调试 联机调试是指将模拟调试通过的程序进行在线统调。开始时,先不带上输出设备(接触器线圈、信号指示灯等负载)进行调试。利用编程器的监控功能,采分段调试的方法进行。各部分都调试正常后,再带上实际负载运行。如不符合要求,则对硬件和程序作调整。通常只需修改部分程序即可,全部调试完毕后,交付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如果工作正常、程序不需要修改则应将程序固化到EPROM中,以防程序丢失。

7.整理技术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电气安装图、电气元件明细表及使用说明书等。

6. plc设计控制电路

PLC入门电路有以下6种编程控制电路。

1、控制开关电路,即微孔开启和关闭电路。

2、互锁控制电路,即通过输出进行互锁,一个得电,另一个必须在停止前一个的基础上才能启动,即只能是先停后启。

3、多地控制电路,即实现远程多方控制

4、顺序控制电路,即安装规定的工作顺序自动控制执行。

5、二分频电路

二分频电路也叫单按钮电路。在许多控制场合,需要对控制信号进行分频,有时为了节省一个输人点,也需要采用此种电路。

6、 闪烁电路

闪烁电路也称为振荡电路。闪烁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时钟电路 ,它可以是等间隔的通断,也可以是不等间隔的通断。

7. PLC电气设计

plc电气工程师的发展前景很好!

如果是单纯的搞PLC程序编写,那前途很一般。但是你在精通PLC的同时掌握了仪器仪表,电气控制,自动控制(PID,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通讯技术(Modbus、Profibus等),触摸屏组态,OPC技术……等等技术,那前景就相当可观了。无论是就业机会,还是工工资待遇,还有发展前景都是很好的。

8. PLC主电路

24V与COM是PLC外供24V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输入和输出点均有开关量和模拟量。输入点的开关量,一般指按钮、行程开关、光电开关、接近开关等输入信号。

输出点的开关量,一般是继电器的常开点,使用这个点可控制其它回路的通断,如接触器,指示灯等。

输入点的模拟量,一般指传感器的电压或电流输入。输出点的模拟量,一般指输出一个由PLC内部控制的电压或电流,以控制其它设备,如控制阀门在的开度等。

9. 应用plc设计电机控制电路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常用低压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按照方法,初步掌握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的原理、连接规则、故障排除法,学习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的线路结构、工作原理、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刻苦专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