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气密压力(换热器气密压力标准)

海潮机械 2023-02-15 15:30 编辑:admin 295阅读

一、换热器气密压力标准

换热器进行水压试验和气密试验的基本原则如下: (1)液压试验时,圆筒的薄膜应力不得超过试验温度下材料屈服点的90%;在气压试验时,此应力不得超过试验温度下材料屈服点的80%; (2)制造完工的换热器应按GB15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压力试验; (3)换热器需经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气密性试验; (4)压力试验必须用两个量程相同的并经过校正的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在试验的2倍左右为宜,但不应低于1.5倍和高于4倍的试验压力; (5)换热器的开孔补强圈应在压力试验以前通入0.4~0.5Mpa的压缩空气检查焊缝质量; (6)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的试验介质、试验温度、试验方法要严格按照容器压力试验的有关规定进行; (7)换热压力容器液压试验程序应按GB151规定进行;

二、换热站压力标准?

1、换热站运行工,必须熟悉循环泵、补水泵、换热系统的性能和结构。

2、换热站运行工要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详细的记录,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

3、水泵启动前,管网回水压力不得低于(0.2Mpa)并不得超过(0.3Mpa)否则泵不准启动运转,当压力低于(0.18Mpa)时,需启动补水泵,使其达到工作压力。

4、启动前,应检查电机、循环泵、螺栓、管道阀门等一切正常后方可启动运行。

5、运行中要经常检查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有无杂音和异常情况,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热源厂负责人,经批准后,方可断电、停泵检修。

6、水泵运行中,电机温度不能过高(手感发烫),电流不能超过额定电流,泵和电机地脚螺栓不能松动。

7、泵和电机周围不得有障碍物,靠背轮处要安装防护罩,运转中严禁人员从机上跨越。

8、操作人员要定量定点对换热器阀门、管路、温度计、压力表等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时向热源厂负责人报告。

9、设备运行中,不准从事危及安全的任何修理工作。

10、关合电机启动柜开关时,不能站在潮湿或有水的地方,柜前应辅设绝缘胶皮或木板,闸门应明显标出开关方向,严禁湿手操作。

11、运行中,要经常观察电流表、电压表及指示灯是否正常,电气线路是否完好,保护零线连接是否牢固。

12、停泵检修时,均需挂“在此工作”和“禁止合闸”的警告牌,临时停电应关闭总电源,来电后应恢复运行。

13、泵体要定期在润滑部位注油保养。

14、换热站内不准存放易燃易爆和其它影响操作的物料,保持环境卫生。

三、换热器气密性试验压力如何确定?

气压试验属气密性试验

水压试验属强度试验

采暖系统最好用水压试验

系统压力=锅炉房内系统压力损失+外管网供、回水压力损失+最不利环路系统用户内压力损失+0.2~0.3mpa(简单的方法是在系统最末端(最不利环路)加装一个压力表,按表压调节系统运行压力)

四、管壳式换热器工作压力最高压力?

最高工作压力必须小于设计压力,一般是设计压力的85%,试验压力是设计压力的1。25倍。

五、压力容器A级B级表示什么哪个级别高?

一二三类是根据设计压力以及PV值,介质的性质等来划分的,重在说明容器的危险性,与焊接,探伤,紧密相连。

ABCD主要从结构上分的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级别划分

级别 A 制造压力容器范围: 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A1) ;第三类低、中压容器(A2) ;球形储罐现场组焊或球壳板制 造(A3) ;非金属压力容器(A4) ;医用氧舱(A5)

代表产品: A1 应注明单层、锻焊、多层包扎、绕带、热套、绕板、无缝、锻造、管制等结构形式

级别 B 制造压力容器范围: 无缝气瓶(B1) ;焊接气瓶(B2) ;特种气瓶(B3) 代表产品: B2 注明含(限)溶解乙炔气瓶或液化石油气瓶。B3 注明机动车用、缠绕、非重复充装、真 空绝热低温气瓶等

级别 C 制造压力容器范围: 铁路罐车(C1) ;汽车罐车或长管拖车(C2) ;罐式集装箱(C3)

级别 D 制造压力容器范围: 第一类压力容器(D1) ;第二类低、中压容器(D2)

注:1. 一、二、三类压力容器的划分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确定;

2. 超高压容器:设计压力大于及等于 100MPa 的压力容器; 高压容器:设计压力大于及等于 10MPa 且小于 100MPa 的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设计压力大于及等于 1.6MPa 且小于 10MPa 的压力容器; 低压容器:设计压力大于及等于 0.1MPa 且小于 1.6MPa 的压力容器。

3. 按分析设计标准设计的压力容器,其制造企业应持有 A 或 C 级许可证。

4. 球壳板制造项目含直径大于及等于 1800mm 的各类型封头。

5. 对于产品种类单一的制造企业,应对其许可范围进行限制,如限制产品或制造方法、 材质、种类、用途等。

拓展资料:

容器分类

压力容器分类概述

压力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使用、制造和监检的角度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承受压力的等级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

(2)按盛装介质分为:非易燃、无毒;易燃或有毒;剧毒。

(3)按工艺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

①反应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容器。

②换热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容器。

③分离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质量交换、气体净化、固、液、气分离的容器。

④贮运容器:用于盛装液体或气体物料、贮运介质或对压力起平衡缓冲作用的容器。

基本分类方法

压力容器分类应当先按照介质特性,按照以下要求选择分类图,再根据设计压力p(单位MPa)和容积V(单位L),标出坐标点,确定容器类别:

(1)对于第一组介质,压力容器的分类见图A-1。

(2)对于第二组介质,压力容器的分类见图A-2。

图A-1 压力容器分类图—第一组介质

图A-2 压力容器分类图—第二组介质

多腔压力分类

多腔压力容器(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夹套容器等)按照类别高的压力腔作为该容器的类别并且按该类别进行使用管理。但应当按照每个压力腔各自的类别分别提出设计、制造技术要求。对各压力腔进行类别划定时,设计压力取本压力腔的设计压力,容积取本压力腔的几何容积。

1.同腔多种介质容器分类

一个压力腔内有多种介质时,按组别高的介质分类。

2. 介质含量极小容器分类

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小时,应当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决定介质组别。

特殊情况分类

(1)坐标点位于图A-1或者图A-2的分类线上时,按较高的类别划分其类别。

(2)对于GB 5044和HG 20660两个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介质,应当按化学性质、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决定介质组别。(3)本规程1.4条范围内的压力容器统一划分为第Ⅰ类压力容器。

压力等级划分

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划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

(1)低压(代号L) 0.1MPa≤p

(2)中压(代号M) 1.6MPa≤p

(3)高压(代号H) 10.0MPa≤p

(4)超高压(代号U) p≥100.0MPa。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