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框压滤机压的泥有稀有硬呢(板框式压滤机泥很薄)

海潮机械 2023-02-06 09:51 编辑:admin 149阅读

1. 板框式压滤机泥很薄

是中间有压条的板框压滤机。

滤布没事,这种压滤机在成饼后中间圆孔的压力是最大的,一开始不漏料是压力没到最大值,成饼后因为中心园桶压力过大造成漏料,一般是中间压条没有安装好或坏了

2. 板框压滤机压泥稀原因

1、压滤操作过程问题(前期流量大压力小,后期流量小压力大);

2、延长过滤时间;

3、用隔膜压滤机或者高压压滤机。

污泥加入适量的助凝剂、混凝剂等化学药剂,较主要的作用是颗粒絮凝,板框压滤机压不干直接原因是污泥颗粒小、黏度大,堵滤布,造成脱水困难,可以试一下投放生石灰等调理污泥性质。

3. 板框压滤机 压出的泥的含水率

  板框压滤机理论上是不可能完全压干的,只能理解成此次进料过程结束,使用板框压滤机判断污泥压干了可以从以下两点判断:  

1、进料压力已达设定进料压力上限。  

2、滤板排液量明显减少。  若想进一步降低滤饼含水量,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把污泥压干:  1、提高进料压力及压榨压力(前提液压油缸压力足够)  2、通压缩空气,进行吹风带走水分。

4. 板框压滤机压的泥有稀有硬呢怎么回事

压滤机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清洗完滤板后,板与板之间的泄漏量加大的情况,若滤布、滤板、压紧设施、油压无异常的情况下,一般都是由于操作的原因导致的。

在清洗滤布,回收滤饼后,往往习惯利用液压压紧装置压紧所有滤板,当压力达到额定压紧力后,就开始投用压滤机。但是这个自动压紧过程中,滤布与滤板密封面的贴合不好,就会容易导致滤布上有褶皱,压紧后密封面有褶皱,投料后滤板介质泄漏量就会比正常状态大;滤布孔与滤板孔没有对准,也会导致滤液无法正常流通,压降会增大,导致压滤机清洗周期缩短;滤布支撑吊杆脱落或滤布没有系紧脱落,压紧后会直接导致密封失效,泄漏量增大,而滤板将会直接损毁,无法修复。

5. 板框式压滤机滤布泥为什么沾

这是过滤的机理造成的必然结果。过滤刚开始时滤液透过滤网的同时一部分细小颗粒会和滤液一起透过滤网形成比较浑浊的滤液,而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滤网上会形成一层垫层从而阻碍细小颗粘的透过。其结果就是滤液越来越清。但由于垫层会堵塞滤水通道,滤液量会越来越小。

要提高板框式过滤机的效率需要在进过滤机的过滤介质中加一定量的化学品提高滤水速度。

6. 压滤机压出的泥太稀

1、液压系统外泄漏

对有漏油的地方进行处理,主要在一些密封面上,如油管接头密封损坏漏

油,溢流阀、电磁换向阀、液控单向阀与油路集成密封平面泄漏,油缸活塞杆处外泄漏等,此故障的判断与处理较为简单直观;

2、油温过高

操作过于频繁或油泵长时间运行等均会使油温过高,而油温过高会使油质变稀,油压上不去;

3、油位不够

由于自动保压压滤机液压系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一些密封处不可避免地会渗油,同时压滤机使用一段时间后,液压油也会少量自然蒸发流失,这些都导致油箱油位下降,当油位过低时,油泵将打不上,需补充液压油;

4、溢流阀失灵

液压系统油压不足的故障,50%以上是溢流阀失灵引起的。如果把溢流阀压力调整到最大仍不能满足压滤机压力要求,就应考虑溢流阀是否发生故障。判断溢流阀故障最有效的方法是替换法,换上同型号的溢流阀试用,如换后压力能达到要求,基本上可判断为溢流阀故障。

5、油缸内密封漏油

由于油缸内密封漏油外部看不到,故判断油缸内的密封圈是否磨损或损坏较为困难和复杂,判断方法是先使油缸作压紧动作,直到油缸不再前进,油缸压力不再升高,保持压紧动作,将回油管从油缸接头处拆开,如果油缸上的回油管接头处液压油不停流出,由于此时活塞已停止前进,故可以判断活塞密封已损坏,应进行更换。

6、电磁换向阀故障

可从油缸处拆开进出油管并使电磁换向阀作压紧和松开动作检查内泄漏情况。如果内泄漏过大,用煤油清洗或更换密封部件。有时较小的内泄漏不足以影响油压,但会使油缸进退速度变慢。换向阀的推杆因长期撞击,磨损变短,或衔铁与推杆接触点磨损,使阀芯换向行程不足,引起油腔开口变小,通过流量减小,也会使油缸进退速度变慢。

7. 板框压滤机污泥不成形怎么办

整理滤布:每次压紧滤板之前,须将滤布清洗干净,并整理整齐无折痕;

2、板框安装:将清洗干净的滤布装到板框上,将装好滤布的板框按次序放好在板框机上,注意调整板与板之间的空隙,防止滤液喷出;

3、若滤布整洁无需整理,则直接进入第四步操作;

4、压紧滤板:启动板框压滤机油泵直到压紧板框;

5、检查:检查污泥泵启动是否灵活;

6、打开污泥泵进、出阀和回流阀;

8. 板框压滤机出泥

一、 流量不足原因及解决方法

1、叶轮或进出管路堵塞——清洗叶轮和管路。2、叶轮磨损严重——更换叶轮。

3、转速低于规定值——调整转速。

4、泵安装不合理或进水管路 接头漏 气。

——重新安装堵塞漏气。

5输送高度过高,管内阻力损失过大——降低输送高度或减小阻力。

6、进水阀门开得过小或有障碍——全开进水阀。

7、填料处漏水——压紧填料。

8、泵的造型不合理——重新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