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换热特点)

海潮机械 2023-01-04 22:55 编辑:admin 292阅读

1.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换热特点

没有辐射

       核电站反应堆里第一道热水与堆芯直接接触,它里边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于是工程师设计了第一道热交换器(蒸汽发生器),用反应堆的热水加热交换器里的水,再将交换器里的高压水蒸气引出来推动汽轮机。

        由于两种水是不同的回路,所以反应堆里危险的核物质就不会跑出来。

        在推动汽轮机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电力之后,从汽轮机里出来的水汽还是非常热,所以我们需要把它冷却下来再送回第一道蒸汽发生器里去。这时候就要在发电机旁边再加第二道热交换器,用冷水让它变凉,你可以把这个交换器称为冷凝器。

        冷凝器里的冷水被加热之后送到冷却塔,在塔里通过洒水降温完成第三次热交换。冷却塔顶部冒出来的全是水汽。

        因为与核反应堆之间隔了三重热交换器,这些水汽是绝不会含有放射性物质的。

2. 核电站的作用相当于常规火电站中蒸汽锅炉的作用

核电现在国内主流机型是引进美国的AP1000和法国的EPR,单堆毛出力都在1000MW左右,相当于火力发电站的1000MW超临界或者超超临界几组。

世界上核电站常用的反应堆有轻水堆、重水堆和改进型气冷堆及快堆等,但使用最广泛的是轻水堆。按产生蒸汽的过程不同,轻水堆可分成沸水堆核电站和压水堆核电站两类。压水堆是以普通水作冷却剂和慢化剂,它是从军用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成熟、最成功的动力堆堆型。压水堆核电站占全世界核电总容量的60%以上。

3.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换热特点是

电加热蒸汽发生器使用方法: 1,检查水、气管道密封性是否良好. 2,检查电器线路,尤其是加热管上的连接线是否连接和接触良好. 3,检查水泵工作是否正常. 4,初次加热时要观察压力控制器的灵敏度(在控制范围之内)及压力表读数是否准确(指针是否零). 5,必须接地保护.

4.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换热特点有哪些

主要形式:

火电,水电,核电,风电,燃油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潮汐能发电

火电特点:

以煤等可燃物质作为主要原料,将燃料燃烧所发的出的热能以水蒸汽为中间介质送入汽轮机,做功转化为机械能,由汽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水电:

以拦河坝将水蓄于高处,控制水流经过发电用水轮机,利用势能驱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核电:

将核燃料装入反应堆压力容器,利用控制棒控制反应堆反应速度,反应堆压力容器中核反应产生的热量由硼酸水带至一个热交换器,叫做蒸汽发生器,由此热交换器将二次侧的水加热成饱和蒸汽带动汽轮机转动,使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

5.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作用

热核电站就是核电场。因为是通过热核反应产成的能量来发电所以也叫热核电站。

核电站是实现核裂变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与火电站最主要的不同是蒸汽供应系统。核电站利用核能产生蒸汽的系统称为“核蒸汽供应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核燃料的核裂变能加热外回路的水来产生蒸汽。从原理上讲,核电站实现了核能-热能-电能的能量转换。从设备方面讲,核电站的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起到了相当于火电站的化石燃料和锅炉的作用。

热核电站和核电站是同一个东西叫法不同而已。

6. 核电站换热器

两者的区别在于:

1.概念不同

热源是指在热力学系统中具有很大热容量的物系。它既可以作为取出热量的热源,又可以作为投入热量的热阱,并且向它放热或取热时温度不变,因此热源里进行的过程可视为可逆过程。安全工程认为凡是一定热能的物系或能够产生一定热能的过程都可以认为是热源。热源往往使系统或物系温度升高、压力升高,或直接引起燃烧爆炸。

热网是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热能输送任务。热网的系统形式取决于热媒、热源(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等)与热用户的相互位置、供热地区的热用户种类、热负荷大小和性质等。选择热网系统形式应遵循的原则是安全供热和经济性。

2.类型不同

热网的种类如下:(1)按布置形式可分为枝状管网、环状管网和辐射管网。 枝状管网是呈树枝状布置的管网,是热水管网最普遍采用的形式。布置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 环状管网是干线构成环形的管网。当输配干线某处出现事故时,可以切除故障段后,通过环状管网由另一方向保证供热。环状管网投资大,运行管理复杂,管网要有较高的自动控制措施。 辐射管网是从热源内的集配器上分别引出多根管道将介质送往各用户的管网。管网控制方便,可实现分片供热,但投资和金属耗量大,比较适用于面积较小、厂房密集的小型工厂。

(2)按介质的流动顺序可分为一级管网和二级管网。 一级管网是由热源至热力站的管道系统。 二级管网是由热力站至热用户的管道系统。

然而,热源的种类繁多,主要有:

(1)热电厂

热电厂是联合生产电能和热能的发电厂。热电厂供热系统是以利用汽轮机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热电合供系统作为热源。联合生产电能和热能的方式,取决于供热汽轮机的型式。

供热汽轮机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背压式汽轮机:排汽压力高于大气压力的供热汽轮机称为背压式汽轮机。利用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进行供热,热电厂的热能利用效率高,但由于热、电负荷相互制约,它只适用承担带基本热负荷的供热量。

抽汽式汽轮机:从汽轮机中间抽汽供热的汽轮机称为抽汽式汽轮机。它又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抽汽量大小都不影响额定发电功率的机组,即热、电负荷不相互制约,这种类型的机组,有带低压可调节抽汽口的机组,和带高、低压可调节抽汽口的机组两种。第二类是热电负荷相互受一定制约的抽汽式机组。当机组按纯冷凝工况运行时,电功率达到最大值。但随着抽汽量增加时,电负荷下降,当供热抽汽量达到最大时,电功率减小到仅为纯凝汽工况的75%左右。

以热电厂作为热源,实现热电联产,不仅热能利用效率高,同时利于环保。它是发展城镇集中供热,节约能源的主要推广方式和最有效措施。但建设热电厂的投资高,建设周期长;同时,还必须注意应根据外部热负荷的大小和特征,合理地选择供热汽轮机的型式和容量,或采用凝汽式电厂改造为热电厂的方案,才能充分发挥其优点。

(2)区域锅炉房

区域锅炉房是城镇集中供应热能的热源。虽然区域锅炉房的热效率低于热电厂的热能利用效率,但区域锅炉房中使用燃煤锅炉的热效率一般都在80%以上,比分散的小型锅炉房的热效率(50%—60%)高得多。此外,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相比,其投资低,建设周期短,厂址选择容易。因此,区域锅炉房也是城镇集中供热的主要热源形式之一。区域锅炉房根据其制备热媒的种类不同,分为蒸汽锅炉房和热水锅炉房。

蒸汽锅炉房

工矿企业中,通常为满足生产工艺需要,以蒸汽作为热媒。因此,在锅炉房内设置蒸汽锅炉作为热源,同时满足工艺和供热所需热负荷。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型式:向集中供热系统的所有热用户供应蒸汽;采用并行的蒸汽和热水供热系统。厂区生产工艺和热水供应等常年性热负荷由蒸汽系统供热,而供暖、通风等季节性热负荷则由热水系统供热。

根据在蒸汽锅炉房集中制备热水的方式不同,有采用集中热交换站的形式;采用蒸汽喷射装置的形式;采用淋水式换热器等三种主要形式。

(3)工业余热热源

所谓工业余热,通常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本身不能直接再利用的热量。其余热热源可分为;高温排烟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废料的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的余热。冷却介质的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废汽、废水的余热。

工业余热大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大多数生产工艺过程的余热,它的数量和参数直接受生产工艺影响,波动较大,与外界的热负荷无直接关系。所以,利用工业余热应首先考虑用于自身的生产工艺流程上,用以提高工艺流程或设备的热能利用效率,然后再考虑向外供热或转换为电能外送。

②大多数工业余热的载能体(如可燃气体、高温烟气、乏汽、工艺产品的物理热等),都属于高温和非洁净的载能体,利用这些热能时,往往需要加添热能转换装置,或直接利用时,应考虑对载能体适当洁净的问题。

③工业余热在较大工矿企业中较大量地存在、多种多样,因此,要针对载能体的特点,设置合适的余热利用装置。

(4)城市余热热源

城市余热热源是城市公共设施中所回收的热量。比如城市垃圾处理场、地下铁路、污水处理场、地下变电所及地下送电线路等所产生的余热。如何利用这些城市余热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是现代城市中的很大的课题。如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余热,不仅能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解决了城市的废弃物处理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国外城市垃圾焚烧供热,污水热泵供热等已较普遍。

(5)地热水供热

地热通常是指陆地地表以下5000m深度内的热能。这是技术条件可能利用的一部分地热能。地热能按其在地下的贮存形式,一般分为五种类型:蒸汽、热水、干热岩体、地压和岩浆。开采和利用最多的地热能是地热水。利用地热水供热与其他热源供热相比,它具有节省矿物燃料和不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特殊优点。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新能源,其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根据地热水温度的不同。地热水可分为;低温水(t<40℃)、中温水(t=40-60℃)和高温水(t=60-100℃)、过热水(t>100℃)。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碱性水和酸性水;根据矿物质含量,地热水又可分为从超淡水(含盐量低于0.01g/L)至盐水(含盐量大于35g/L)的系列。

(6)核能供热

核能供热是以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为热源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它是解决城市能源供应,减轻运输压力和消除烧煤造成环境污染的一种新途径。

核能供热有核热电站供热和低温供热堆供热两种方式,核热电站与火力热电站工作原理相似,只是用核反应堆代替矿物燃料锅炉。核热电站反应堆工作参数高,必须按照核电厂选址规程建在远离居民区的地点,从而使其供热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另一种专为城市集中供热的低温供热堆,它的压力参数较低,一般为1—2MPa,从安全角度,它有可能建造在城市近郊,因而,低温核供热堆,用作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今后在我国将得到发展应用。

世界各国研究的低温核供热堆的堆型很多,我国推荐的堆型主要有两种;自然循环微沸腾式低温核供热堆和池式低温核低热堆。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成功地试制了5MW的自然循环微沸腾式低温核供热试验堆,向周围五万多平方米建筑物连续供暖,取得了很好的运行效果。

(7)热泵热源

热泵是以低温热源排出的热量作为供热热源。采用热泵供热热源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与锅炉房供热系统相比,(对热泵系统,设发电效率为η=0.35,热泵效率系数COP:3.5;对锅炉房系统,锅炉效率η=0.9。)其节能效果约为26%,减少向城市的排热量约为74%。总之,热泵供热系统不仅节能,而且能改善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热泵系统已逐步地被人们接受。今后开发和利用热泵供热系统热源用于集中供热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