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规是什么量具(卡规测量方法)

海潮机械 2023-01-04 09:30 编辑:admin 276阅读

1. 卡规测量方法

通过轴承将齿轮连接到轴上,当齿轮内径和轴外径磨损时,径向间隙变大,则齿轮很难正确接合并会导致异常噪声。

1)目测检查齿轮

(1)检查齿轮花键和轴接触表面是否有擦伤或机械损坏。

(2)检查齿轮锥和同步器锁环接触表面是否有变色现象。2)

测量齿轮内径使用卡规在若干位置测量齿轮内径。

2. 卡规用于检验什么

光滑极限量规的外形与被检测对象相反,检验孔的量规称为塞规,检验轴的量规称为卡规(或环规)

光滑极限量规一般是通规和止规成对使用,通规是检验工件最大实体尺寸的量规,止规是检验最小实体尺寸的量规。检验时如果通规能通过工件而止规不能通过,则认为工件是合格的,否则工 件就不合格。

3. 卡规属于什么量具

检具是量具的一种,检具是非标的量具,专门针对某种检测特性制作的量具,只可以针对这种特性检测。 量具包含检具,量具有通用的,有特殊的,有专用的,检具只是量具的一种。

检具:

检具是工业生产企业用于控制产品各种尺寸(例如孔径、空间尺寸等)的简捷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质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汽车零部件,以替代专业测量工具,如光滑塞规、螺纹塞规、外径卡规等。

量具:

量具是实物量具的简称,它是一种在使用时具有固定形态、用以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的器具。例如砝码、标准电池、色温灯、电阻器、量块、信号发生器以及(单值或多值的、带或不带标尺的)量器等都是量具。

4. 卡规测量什么

环规也叫校正环规,是用于校正量具的不足的一种具有特定尺寸及属性的圆环。环规是轴用极限量规,主要用于测量公差等级为1T6~1T16的轴或其他外表尺寸。环规不能检验正顶尖上加工的零件及曲轴等,应用范围受到局限。

而卡规是比较测量法来测量零部件外尺寸的量具。表式卡规的标识表是(0~5)mm或(0~10)mm的一级百分表或数显百分表。

5. 卡尺规程规范

1. 校验范围:游标卡尺150m/m、200m/m、300m/m

2. 使用标准件:块规

3. 校验环境:温度20±5OC,R.H.: 60O/O±20O/O

(1)以目测检验,外部不得有弯曲变形。

(2)检验游尺与本尺全程滑动时,是否顺畅。

(3)归零后,以目视观察内外侧之测量面是否密合。

(4)检查深度测定杆之磨损状态。

(5)做好游标卡尺之积屑清洁、上油保养等工作。

6. 内测卡尺检定规程

用卡尺测量:用卡尺的外量爪测量两孔的内侧孔壁的距离L1,再用内量爪测量两孔的外侧孔壁的距离L2,取其平均值,得到两孔中心距d。

也可以先测出L1或L2,再测出两孔直径,计算得到中心距,该方法适合于测量精度较低的孔距。

7. 卡尺的标准测量方法

1. 校验范围:游标卡尺150m/m、200m/m、300m/m

2. 使用标准件:块规

3. 校验环境:温度20±5OC,R.H.: 60O/O±20O/O

(1)以目测检验,外部不得有弯曲变形。

(2)检验游尺与本尺全程滑动时,是否顺畅。

(3)归零后,以目视观察内外侧之测量面是否密合。

(4)检查深度测定杆之磨损状态。

(5)做好游标卡尺之积屑清洁、上油保养等工作。

8. 卡规的检测方法

卡规测量轴径的方法:

使用卡规的通端检验工件时,尽可能从轴的上面来检验,用手拿住卡规,使卡规垂直于被测轴的轴线,不加压力,凭卡规本身的重量,从轴的外圆上滑过去。从水平方向检验时,把卡规通端轻轻地从轴上滑过去。切不可把卡规使劲地往轴上卡去,这样会使两个卡爪往外弹开发生变形,把超出最大极限尺寸的轴误收下来,而目卡规的工作表面要受到不必要的磨损;甚至因用力过猛,使卡规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能使用。对于工件来说,被测面会受到损伤,特别是铜、铝制品更为严重。尽可能不从水平方向去检验轴径,因为这样检验时,手的感觉不够灵敏,施加的压力不容易控制。用卡规止端检验时,只允许搁在轴的一面,滑不过去才算是检验合格。

卡规的工作表面与工件之间是一条短线接触,为了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卡规的通端和止端。要沿着轴或围绕着轴至少要在4个位置上进行检验。

不论使用卡规的通端还是止端,都必须使卡规垂直于工件轴线,不可歪斜,否则检验结果就不准确。特别是高精度或大尺寸的工件更要注意,位置稍有歪斜,检验结果就会有很大出入。

9. 卡规的使用方法图解

平常叫的千分尺实际上是百分位的应叫百分尺。使用前,应把百分尺的两个测砧面揩干净,转动测力装置,使两测砧面接触(若测量上限大于25mm时,在两测砧面之间放入校对量杆或相应尺寸的量块),接触面上应没有间隙和漏光现象,同时微分筒和固定套简要对准零位。

2 转动测力装置时,微分筒应能自由灵活地沿着固定套筒活动,没有任何轧卡和不灵活的现象。

如有活动不灵活的现象,应送计量站及时检修。

3 测量前,应把零件的被测量表面揩干净,以免有脏物存在时影响测量精度。

绝对不允许用百分尺测量带有研磨剂的表面,以免损伤测量面的精度。

用百分尺测量表面粗糙的零件亦是错误的,这样易使测砧面过早磨损。

4 用百分尺测量零件时,应当手握测力装置的转帽来转动测微螺杆,使测砧表面保持标准的测量压力,即听到嘎嘎的声音,表示压力合适,并可开始读数。

要避免因测量压力不等而产生测量误差。

绝对不允许用力旋转微分筒来增加测量压力,使测微螺杆过分压紧零件表面,致使精密螺纹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损坏百分尺的精度。

有时用力旋转微分筒后,虽因微分筒与测微螺杆间的连接不牢固,对精密螺纹的损坏不严重,但是微分筒打滑后,百分尺的零位走动了,就会造成质量事故。5 使用百分尺测量零件时,要使测微螺杆与零件被测量的尺寸方向一致。

如测量外径时,测微螺杆要与零件的轴线垂直,不要歪斜。

测量时,可在旋转测力装置的同时,轻轻地晃动尺架,使测砧面与零件表面接触良好。6 用百分尺测量零件时,最好在零件上进行读数,放松后取出百分尺,这样可减少测砧面的磨损。

如果必须取下读数时,应用制动器锁紧测微螺杆后,再轻轻滑出零件,把百分尺当卡规使用是错误的,因这样做不但易使测量面过早磨损,甚至会使测微螺杆或尺架发生变形而失去精度。

在读取百分尺上的测量数值时,要特别留心不要读错0.5mm。 为了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可在同一位置上再测量一次。

尤其是测量圆柱形零件时,应在同一圆周的不同方向测量几次,检查零件外圆有没有圆度误差,再在全长的各个部位测量几次,检查零件外圆有没有圆柱度误差等。

对于超常温的工件,不要进行测量,以免产生读数误差。

用单手使用外径百分尺时,可用大拇指和食指或中指捏住活动套筒,小指勾住尺架并压向手掌上,大拇指和食指转动测力装置就可测量。值得提出的是几种使用外径百分尺的错误方法,比如用百分尺测量旋转运动中的工件,很容易使百分尺磨损,而且测量也不准确;又如贪图快一点得出读数,握着微分筒来挥转等,这同碰撞那样,也会破坏百分尺的内部结构。

10. 卡规和卡尺的区别

带“上”字部首的字:

1.一、忐,拼音:tǎn,总笔画:7

2.笔顺编码:丨一一丶フ丶丶

3.解释:〔~忑〕 心神不安 。

1.二、叔,拼音:shū,总笔画:8,

2.解释:1. 兄弟排行次序第三:伯、仲、~、季。2. 父亲的弟弟,亦称跟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男子:~父、大~。3. 丈夫的弟弟:小~子、~嫂。4. 拾:“九月~苴”。

详细释义:

上 [shàng]

〈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形〉

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

时间或次序在前。

组词:

上班 上来 向上 上网 赶上 上午 跟上 上衣 头上 上山 上车 上海 早上 马上 。

11. 卡规检定规程

一、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

1. 进货检验

进货检验是企业对所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件、辅助材料、配套产品以及半成品等在入库之前所进行的检验。

进货检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仓库,防止由于使用不合格品而影响产品质量,影响企业信誉或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这对于把好质量关,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进货检验应由企业专职检验员,严格按照技术文件认真检验。

进货检验包括首(件)批样品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

2. 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也称工序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各加工工序之间进行的检验。

其目的在于保证各工序的不合格半成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防止对不合格半成品的继续加工和成批半成品不合格,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由于过程检验是按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因而起到验证工艺和保证工艺规程贯彻执行的作用。

过程检验通常主要有三种形式: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完工检验。

3. 最终检验

最终检验也称为成品检验,目的在于保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成品检验是在生产结束后,产品入库前对产品进行的全面检验。

成品检验由企业质量检验机构负责,检验应按成品检验指导书的规定进行,大批量成品检验一般采用统计抽样检验的方式进行。

成品检验合格的产品,应由检验员签发合格证后,车间才能办理入库手续。凡检验不合格的成品,应全部退回车间作返工、返修、降级或报废处理。经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再次进行全项目检验,检验员要作好返工、返修产品的检验记录,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二、按检验地点分类

1. 集中检验

把被检验的产品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检验,如检验站等。一般最终检验采用集中检验的方式。

2. 现场检验

现场检验也称为就地检验,是指在生产现场或产品存放地进行检验。一般过程检验或大型产品的最终检验采用现场检验的方式。

3. 流动检验(巡回检验)

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应对制造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检验人员应按照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数量进行检验,并作好记录。

工序质量控制点应是巡回检验的重点。检验人员应把检验结果标示在工序控制图上。

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质量出现问题时,一方面要和操作工人一起找出工序异常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恢复工序受控状态;另一方面必须对上次巡回检后到本次巡回检前所有的加工工件全部进行重检或筛选,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用户手中。

三、按检验方法分类

1. 理化检验

理化检验是指主要依靠量检具、仪器、仪表、测量装置或化学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获得检验结果的方法。有条件时尽可能采用理化检验。

2. 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也称为官能检验,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或判断。如对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伤痕、老化程度等,通常是依靠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或嗅觉等感觉器官进行检验,并判断产品质量的好坏或合格否。

感官检验又可分为:

嗜好型感官检验,如品酒、品茶及产品外观、款式的鉴定。要靠检验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正确、有效判断。

分析型感官检验,如列车点检、设备点检,依靠手、眼、耳的感觉对温度、速度、噪声等进行判断。

3. 试验性使用鉴别

试验性使用鉴别是指对产品进行实际使用效果的检验。通过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或试用,观察产品使用特性的适用性情况。

四、按被检验产品的数量分类

1. 全数检验

全数检验也称为百分之百检验,是对所提交检验的全部产品逐件按规定的标准全数检验。

应注意,即使全数检验由于错验和漏验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合格。如果希望得到的产品百分之百都是合格产品,必须重复多次全数检验才能接近百分之百合格。

2. 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按预先确定的抽样方案,从交验批中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构成一个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检验推断批合格或批不合格。

3. 免检

免检又称无试验检验,主要是对经国家权威部门产品质量认证合格的产品或信得过产品在买入时执行的无试验检验,接收与否可以以供应方的合格证或检验数据为依据。

执行免检时,顾客往往要对供应方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监督方式可采用派员进驻或索取生产过程的控制图等方式进行。

五、按质量特性的数据性质分类

1. 计量值检验

计量值检验需要测量和记录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取得计量值数据,并根据数据值与标准对比,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计量值检验所取得的质量数据,可应用直方图、控制图等统计方法进行质量分析,可以获得较多的质量信息。

2. 计数值检验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常采用界限量规(如塞规、卡规等)进行检验。所获得的质量数据为合格品数、不合格品数等计数值数据,而不能取得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

六、按检验后样品的状况分类

1. 破坏性检验

破坏性检验指只有将被检验的样品破坏以后才能取得检验结果(如炮弹的爆破能力、金属材料的强度等)。经破坏性检验后被检验的样品完全丧失了原有的使用价值,因此抽样的样本量小,检验的风险大。

2. 非破坏性检验

非破坏性检验是指检验过程中产品不受到破坏,产品质量不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检验。如零件尺寸的测量等大多数检验都属于非破坏性检验。现在由于无损探伤技术的发展,非破坏性检验的范围在逐渐扩大。

七、按检验目的分类

1. 生产检验

生产检验指生产企业在产品形成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进行的检验,目的在于保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

生产检验执行内控标准。

2. 验收检验

验收检验是顾客(需方)在验收生产企业(供方)提供的产品所进行的检验。验收检验的目的是顾客为了保证验收产品的质量。

验收检验执行验收标准。

3. 监督检验

监督检验指经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所授权的独立检验机构,按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制订的计划,从市场抽取商品或直接从生产企业抽取产品所进行的市场抽查监督检验。监督检验的目的是为了对投入市场的产品质量进行宏观控制。

4. 验证检验

验证检验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所授权的独立检验机构,从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抽取样品,通过检验验证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所执行的质量标准要求的检验。如产品质量认证中的型式试验就属于验证检验。

5. 仲裁检验

仲裁检验指当供需双方因产品质量发生争议时,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所授权的独立检验机构抽取样品进行检验,提供仲裁机构作为裁决的技术依据。

八、按供需关系分类

1. 第一方检验

生产方(供方)称为第一方。第一方检验指生产企业自己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进行的检验。第一方检验实际就是生产检验。

2. 第二方检验

使用方(顾客、需方)称为第二方。需方对采购的产品或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套产品等所进行的检验称为第二方检验。第二方检验实际就是进货检验(买入检验)和验收检验。

3. 第三方检验

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所授权的独立检验机构称为公正的第三方。第三方检验包括监督检验、验证检验、仲裁检验等。

九、按检验人员分类

1. 自检

自检是指由操作工人自己对自己所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所进行的检验。自检的目的是操作者通过检验了解被加工产品或零部件的质量状况,以便不断调整生产过程生产出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零部件。

2. 互检

互检是由同工种或上下道工序的操作者相互检验所加工的产品。互检的目的在于通过检验及时发现不符合工艺规程规定的质量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

3. 专检

专检是指由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直接领导,专职从事质量检验的人员所进行的检验。

十、按检验系统组成部分分类

1. 逐批检验

逐批检验是指对生产过程所生产的每一批产品,逐批进行的检验。逐批检验的目的在于判断批产品的合格与否。

2. 周期检验

周期指的是时间。周期检验是从逐批检验合格的某批或若干批中按确定的时间间隔(季或月)所进行的检验。周期检验的目的在于判断周期内的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周期检验和逐批检验构成企业的完整检验体系。周期检验是为了判定生产过程中系统因素作用的检验,而逐批检验是为了判定随机因素作用的检验。二者是投产和维持生产的完整的检验体系。周期检验是逐批检验的前提,没有周期检验或周期检验不合格的生产系统不存在逐批检验。逐批检验是周期检验的补充,逐批检验是在经周期检验杜绝系统因素作用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控制随机因素作用的检验。

一般情况下逐批检验只检验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而周期检验要检验产品的全部质量特性以及环境(温度、湿度、时间、气压、外力、负荷、辐射、霉变、虫蛀等)对质量特性的影响,甚至包括加速老化和寿命试验。因此,周期检验所需设备复杂、周期长、费用高,但绝不能因此而不进行周期检验。企业没有条件进行周期检验时,可委托各级检验机构代做周期检验。

十 一、按检验的效果分类

1. 判定性检验

判定性检验是依据产品的质量标准,通过检验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符合性判断。判定性检验的主要职能是把关,其预防职能的体现是非常微弱的。

2. 信息性检验

信息性检验是利用检验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现代检验方法。因为信息性检验既是检验又是质量控制,所以具有很强的预防功能。

3. 寻因性检验

寻因性检验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通过充分的预测,寻找可能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寻因),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制造防差错装置,用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杜绝不合格品的产生。因此,寻因性检验具有很强的预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