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
维氏硬度是显微硬度,用菱形金刚石压头压痕对角线长度测量
2. 维氏硬度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JJG 151-2006是关于金属维氏硬度计检定规程方面的国家计量行业标准。该标准的具体的编号及名称为:JJG 151-2006金属维氏硬度计检定规程。
该标准的具体的情况如下:
本规程适用于固定式金属维氏硬度计(试验力范围为0.09807N至980.7N)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3. 维氏硬度计使用方法国家标准
渗碳淬火技术要求包括:表面硬度,心部硬度,有效硬化层深度,表面碳化物等级,表面和心部金相组织,晶粒度,还有表面碳浓度和渗层浓度梯度,后二项一般很少单纯作产品检查,把它放在上述各项具体指标中验收。后二项只是在调整渗碳工艺时使用。
其中有效硬化层深度(即渗碳层深度)和晶粒度是在渗碳后试样上检查,表面碳化物级别,表面和心部金相组织和硬度足在淬火同炉试样上检查,表面硬度则是在淬火回火后零件指定表面上检查。
除了上述一些定量性能指标检查外,还有一些要求只能在执行工艺的记录来检查,如表面残余压应力只能检查淬火终冷温度的变化;渗碳层深度和浓度的均匀性只能检查炉温均匀性。
渗碳层深度的检查有二种标准和三种检查方法。二种标准是:一种以渗碳层碳浓度到0.45%C为深度。这是老的标准。另一种是以测量硬度到HV550结束的深度作为渗层深度,称为有效硬化层深度,这是目前国际上通用标准。
深度测定方法:其一是采用幻10mm试样同炉渗碳淬火后切断观察和测量截面渗层,(不同晶粒,不同回火颜色,用放大镜看)。其二是将试样退火后切断、拋光、腐蚀看100倍金相,测量到铁素体析出区(过渡区)的1/2地方为渗层深度。相当于0.45%C深度。当然最准确的渗碳层深度是试样剥层化学分析。
有效硬化层深度是用维氏硬度计测量自表面到心部的硬度。测量的方法和标准可按国际GB9450—88《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的测定和校核》。
有效硬化层深度作为渗碳层深度质量标准对于设计和应用角度来讲更真实些,但对于大锻件渗碳工艺和操作控制来讲带来一定困难,因为渗碳过程只能控制渗碳层,而不能直接控制硬化层。有效硬化层不但取决于渗碳层深度,同时也受到零件材料淬透性,淬火介质(冷却速度)和零件(或试样)的截面大小的影响。例如,同样渗碳层深度(即测量到0.45%C的深度)为2mm,二种不同材料,一种是20Cr,另一种是20CrNi2Mo,其对30mm试样的有效硬化层深度相差30%。因为对于20CrNiMO钢来讲,碳含量只需超过0.35%C就可以油淬到HV550,而20Cr钢则需碳含量超过0.45%C.
大锻件实际渗碳过程中是无法直接控制有效硬化层深度的,只有通过渗碳层深度来间接控制,只要将有效硬化层深度与渗碳层深度在各种条件下相互关系找出来,就可以通过控制渗碳层深度来得到有效硬化层深度。
4. 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先从调节显微镜焦距和灯光入手,调节之后仍不清楚的话,就须要分别转动维氏硬度计的物镜和目镜,并对维氏硬度计分别移动镜内带虚线、实线、刻线的三块平镜,仔细观察疑问出在哪一块镜面上,然后卸下,用长纤脱脂棉沾无水酒精擦洗干净,按相反顺序装好后观测,如果疑问依然存在的话,则送修或更换测微显微镜。
5. 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视频
以下三个原因:
劣质手机膜:为了抢占市场,部分商家在新机没有上市之前已经开始生产,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开孔、边缘等细节上没有处理好,出现白边的概率会更高。
贴膜技术:一般来说钢化膜质地较硬,自己贴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如果是软膜类型的,一旦没有一次成功,在多次掀起的地方就容易产生白边。
屏幕公差:手机边缘部分是存在弧度的 ;不过就算是机器也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屏幕尺寸完全一样,只要在控制范围内都是合理的,但是这点误差在贴膜时就被放大。如果你必须要给自己的手机贴膜,那么购买全覆盖膜玻璃膜,可以有效防止白边。另外,购买白色面板机型的话烦恼也能够自动消除。
入手手机膜的时候,尽量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商家;毕竟除了贴膜白边之外,劣质的手机膜还会影响手感、透光度
如果你的手机贴膜白边不是太严重,这时候可以尝试用牙签蘸取食用油轻轻修补白边,有一定几率可以消除。
6. 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视频教程
(1) 将被检测物体应平放于地面,必须保证绝对平稳,不得有任何晃动,被检测位置不得有悬空状态,必要时需加支撑块;
(2)打开硬度计→物体的材料设置→硬度值设置(HRC\HRB\HB)→硬度检测方向设置→开始硬度检测;
(3)将冲击装置压紧在被测表面并向下按一下,1s后再按硬度计上面凸出的小圆柱,硬度值就会自动显示出来,在这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将冲击装置放稳,方向也应与被测面保持垂直状态;
(4)每个检测部位应至少测试3个点,两测试点之间距离应≥3mm,测试完后取平均值做为该部位硬度,并记录,然后进入下一个部位检测;
(5) 测试结果与物体的要求进行比较,达到要求为合格,转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则转入隔离区,记录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