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机的选型(过滤机选型的原则,举例说明)

海潮机械 2023-01-13 20:22 编辑:admin 178阅读

1. 过滤机选型的原则,举例说明

过滤器选型的一般原则如下

1、过滤器进出口通径:

原则上过滤器的进出口通径不应小于相配套的泵的进口通径,一般与进口管路口径一致。

比如管道是DN100的,过滤器的口径一般不应低于DN100

2、公称压力选型:

按照过滤管路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确定过滤器的压力等级。比如管道的压力是PN25,过滤器就应选PN25。

3、孔目数的选择:

过滤器孔目数的选择主要考虑需拦截的杂质粒径,依据介质流程工艺要求而定。各种规格丝网可拦截的粒径尺寸查下表“滤网规格”。一般水用的进口过滤器的目数是40目-80目,蒸汽的进口过滤器的目数是100-200目,其他气体的进口过滤器的目数根据客户对气体的精度要求选择。

4、过滤器材质:

过滤器的材质一般选择与所连接的工艺管道材质相同,对于不同的服役条件可考虑选择铸铁、碳钢、低合金钢或不锈钢材质的过滤器。腐蚀性介质要选不锈钢或者衬氟,衬胶。

5、过滤器阻力损失计算

水用过滤器,在一般计算额定流速下,压力损失为0.52~1.2kpa。

2. 简述注意选择机制的过滤器理论

注意有四大功能即分配、信号检测、搜索和选择,大师Broadbent、Colin Cherry等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重要贡献。最基本的3个经典理论是以下3种:

一、过滤器理论

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他认为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过滤器模型是一种“全或无(all-or-none)”的模型,这就是说,由于过滤器的作用,来自一个信道的信息由于受到选择而全部通过,来自另一信道的信息由于“闸门”被关掉,就完全丧失了。由于信息的选择球决于刺激物的物理性质,因此,过滤器的位置可能处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

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当时的双耳分听实验,因此受到了Colin Cherry的支持,他也认为感觉信息可以北非注意耳加以注意,但如果需要根高层次的知觉加工,则不会被非注意耳所注意。但是过滤器模型提出不久,便受到一些研究者的质疑,Moray认为即使被试忽视非注意信息的高级层面,比如语义,被试人仍能够经由非注意耳识别到自己的名字,也就是类似于鸡尾酒会现象。(3) 对于此,过滤器模型显然无法合理解释,Broadbent将其称为注意的偶然转移。此外,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听觉材料,因此信息的选择与过滤只发生在同类性质的材料间。当材料的性质改变,信息输入来自不同的感觉信道时,模型的预测力量就不强了。过滤器模型只是一个单信道模型。

二、衰减器理论

Treisman在1960年从她给被试做的双耳分听实验中,发现如果被试注意耳与非注意耳对换,那幺被试会在新注意耳听到旧信息的几个其实单词,这表明语境会使被试复述本应当忽视的信息。在之后的研究中,他又发现复述信息在非注意信息之前4.5秒或者之后1.5秒时,被试通常把两个信息看作同一个,也就是说是非注意耳之前信息而不是之后信息更容易被识别。

在Treisman的衰减理论中,他将Broadbent过滤器的作用从阻止目标以外刺激改变成了弱化目标以外刺激,对于特别强的刺激,衰减效果不足以阻止刺激穿透信号弱化机制。这样便能很好地解释鸡尾酒会现象。Treisman承认在信息的传输信道上存在着某种过滤的装置,它对信息进行选择。但是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的。它既允许信息从受到注意的信道(追随耳)中通过,也允许信息从没有受到注意的信道(非追随耳)中通过。只是后者受到衰减,强度减弱。

衰减作用模型不仅解释了注意的选择机制,而且解释了单词的识别机制,因而在认知心理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衰减作用模型改进和发展了过滤器模型,它能解释更广泛的实验结果,并对人的行为做出更好的预测。

三、后选择理论

J.Anthony Deutsch和Diana Deutsch 在1963年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后选择理论,他们与Treisman的衰减器理论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将信号弱化、阻断的位置放在了识别刺激的意义所需要的知觉加工之后。(5)这一设置,使得人们能够识别进入非注意耳的信息。如果这种信息并不重要,则人们就会将它抛除掉;如果这种信息触动了人们心里的某根弦,那幺人们就会记住它。虽然后选择理论与衰减器理论在注意瓶颈的位置上有分歧,但是他们都认为存在这幺一种瓶颈,并且它只允许单一信息源的通过。

Norman在1968年也提出,后期选择模型工作方式是:所有的信息都被以平行的方式传送到工作记忆中,由于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平行传递超越了工作记忆的工作极限,并非所有传送到那儿的信息都被贮存。在工作记忆中,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做出判断。重要的信息被精细化,从而进入长时记忆;不重要的信息将被遗忘。Lewis在1970年的研究中发现,被试者能识别几乎所有情况下的信息,即使信息呈现给非追随耳也是如此。这一实验加强了后选择理论的实证基础。

后选择模型认为,信息的重要性取决于很多方面,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对个人有重大意义,而且与人的觉醒状态有关,如果人处于高的觉醒状态,即使是次要的信息,也会被控制加工。

3. 对于已定的板框式过滤机,若要增大

如题:板框压滤机的处理量怎样计算?

公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一个公式, V×(1-a)=X×(1-b) X×10/1000,其中V: 板框压滤机的容积;

a:压滤后污泥含水率;

b:压滤前污水含水率;

X:污泥的体积,此处假设每吨污泥需要药剂是10kg(药剂含水率为零,密度为1.000g/cm3)。

4. 过滤设备的选择原则

一、养鱼过滤器哪种最好

养鱼过滤器最好的还要数底滤。它只占用底部的空间,过滤的效果却十分强大,可以很好的维持水质。不过也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只适用于大一点的鱼缸,小鱼缸几乎用不了。对小鱼缸来说,比较方便的要数上滤和滤桶,不仅安装很容易,而且也比较好维护,但过滤的效果很有限。

二、过滤方式有哪些

1、物理过滤:物理过滤是几乎所有过滤设备中必须要有的,它的原理就是通过产生水流,从而将缸内的水一遍遍经过滤材,从而把水中悬浮的颗粒、缸底的残饵和粪便以及鱼儿体表的分泌物过滤出来,让其留在滤槽中,保持水体的清澈。

2、化学过滤:化学过滤很少在家庭养鱼中遇到,这种方式是依靠化学制剂来除去水体的杂质,多用于鱼塘养鱼,常见的制剂有絮凝剂、除藻剂、蛋白质分解剂等等,无论哪一种都要控制好用量,以免产生副作用。

3、生物过滤:生物过滤主要依靠的是硝化细菌等有益菌,它们可以将过滤出的物质分解,并进行转化,最终会产生硝酸盐,这是一种对鱼儿无害的物质,还能被水生植物吸收,为其提供养分。

5. 过滤器选型的一般原则

流量选择不一定需要很大,鱼缸过滤器的选择主要看以下几点:

1、饲养鱼的种类及数量,上部过滤只适用于小型鱼缸,且对水质要求不太高的鱼类,如:孔雀鱼,少量的金鱼或锦鲤。

2、对水温要求不敏感的鱼类,上部过滤水中热量损失较大,水温比较敏感的鱼类不太适宜上部过滤。

3、上部过滤流量选择基本原则为:容积流量比为:1:2左右,不要超过1:2.2,即鱼缸水体容积如为:1立方米,则选择2000L(升)/每小时的水泵比较合适。

6. 选择过滤器应主要根据什么来选择

前置过滤器在选择材质上,一定要选择无铅纯铜的,不要选择不锈钢的,像59-1精铜,含铜量达99.9%,不仅耐腐蚀,而且也非常地显档次。这样的材质,使用更长久,当然也更安全。

另外滤网是前置过滤器的核心部件,滤网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前置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在选择前置过滤器的时候,一定要选316不锈钢滤网。316不锈钢是在304不锈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金属钼,所以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