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吸附除盐水设备(电吸附脱盐设备)

海潮机械 2023-01-15 05:10 编辑:admin 60阅读

1. 电吸附脱盐设备

“一脱”即电脱盐,指原油加入破乳剂,脱盐剂并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脱除原油中的水分及无机盐杂质。

“三注”指注水、注缓蚀剂、注氨,注氨能中和塔顶馏头系统的hcl和h2s,注缓蚀剂是利用其分子内带有的极性基因,能吸附在金属表面而形成保护膜,注水可以使露点前移稀释初凝区hcl的产生,同时可以洗涤溶解注氨生成的nh4cl的沉积,从而减轻设备的腐蚀。

2. 脱盐水装置

在220~280℃条件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下述反应从而将甲醇转化为主要含H2和CO2的转化气,其反应式如下:

主反应: CH3OH=CO+2H2 +90.7 KJ/mol

CO+H2O=CO2+H2 -41.2 KJ/mol

总反应: CH3OH+H2O=CO2+3H2 +49.5 KJ/mol

上述反应生成的转化气经冷却、冷凝后进入变压吸附装置生产纯度为99~99.999%的氢气送到后续系统。

3. 电脱盐的主要设备

原油含盐含水对原油储运、加工、产品质量及设备等均造成很大危害,主要为: 一、增加设备的负荷和动力、热能、冷却水的消耗 二、影响蒸馏塔正常操作 含水过多的原油,水分气化,气相体积大增,造成蒸馏塔内压降增加,气速过大,易引起冲塔等操作事故。

三、影响传热、堵塞管路 原油中的盐类,随着水分蒸发,盐分在换热器和加热炉管壁上形成盐垢,降低传热效率,增大流动阻力,严重时导至堵塞管路,烧穿管壁、造成事故。四、腐蚀设备 CaCl2和MgCl2能水解生成具有强腐蚀性的HCl,特别是在低温设备部分存在水分时,形成盐酸,腐蚀更为严重。加工含硫原油时,含硫化合物会分解出H2S,对设备有腐蚀作用,但生成的腐蚀物FeS附着在金属表面上能对金属起部分保护作用。可是,当同时有HCl存在时,HCl能与FeS反应而破坏保护层,而放出的H2S又会进一步与铁反应,加剧腐蚀。五、影响产品质量 盐类中的金属进入重馏分油或渣油中,毒害催化剂、影响二次加工原料质量及产品质量。因此原油进入炼油厂后,必须先进行脱盐脱水,使含水量达到0.1%~0.2%,含盐量<5mg/l。对于有渣油加氢或重油催化裂化过程的炼油厂,要求原油含盐量<3mg/l。

4. 脱盐离心机

育苗前:一般先用纯净水浸泡基质,然后用离心机脱盐。

EC值是指可溶性盐浓度,种植植物通常是指肥料浓度。有专门的EC计可检测。

种植叶菜的话EC值控制在:

前期育苗EC值:0.400ms/cm

中期生长EC值:1.200ms/cm

后期收割EC值:2.100ms/cm

EC值会随着植物生长会减少,需要定期施肥,增加EC值浓度,植物才能长得好。

5. 电脱盐装置

1、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入药剂,使溶解态的重金属转化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沉淀,再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化学沉淀法因为操作简单,技术成熟,成本低,可以同时去除废水中的多种重金属等优点,在电镀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2、化学氧化法在处理含氰电镀废水上的效果尤为明显。该方法把废水中的氰根离子(CN-)氧化成氰酸盐(CNO-),再将氰酸盐(CNO-)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可以彻底解决氰化物污染问题。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氯系氧化剂、氧气、臭氧、过氧化氢等,其中碱性氯化法应用最广。

化学还原法在电镀废水处理中主要针对含六价铬废水。该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还原剂(如FeSO4、NaHSO3、Na2SO3、SO2、铁粉等)把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再加入石灰或氢氧化钠进行沉淀分离。上述铁氧体法也可归为化学还原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少,在工程应用中有良好的效果,但是污泥量大,会产生二次污染。

3、电化学法是指在电流的作用下,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经过氧化还原、分解、沉淀、气浮等一系列反应而得到去除。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去除速率快,可以完全打断配合态金属链接,易于回收利用重金属,占地面积小,污泥量少,但是其极板消耗快,耗电量大,对低浓度电镀废水的去除效果不佳,只适合中小规模的电镀废水处理。电化学法主要有电凝聚法、磁电解法、内电解法等。

4、电化学法是指在电流的作用下,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经过氧化还原、分解、沉淀、气浮等一系列反应而得到去除。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去除速率快,可以完全打断配合态金属链接,易于回收利用重金属,占地面积小,污泥量少,但是其极板消耗快,耗电量大,对低浓度电镀废水的去除效果不佳,只适合中小规模的电镀废水处理。电化学法主要有电凝聚法、磁电解法、内电解法等。

5、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交换分离,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腐殖酸物质、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等。离子交换的运行操作包括交换、反洗、再生、清洗四个步骤。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回收利用重金属、二次污染小等特点,但离子交换剂成本高,再生剂耗量大。

6、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或者植物对污染物进行净化,该方法运行成本低,污泥量少,无二次污染,对于水量大的低浓度电镀废水来说是不二之选。生物法主要包括生物絮凝法、生物吸附法、生物化学法和植物修复法。

7、吸附法是利用比表面积大的多孔性材料来吸附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活性炭是使用最早、最广的吸附剂,可以吸附多种重金属,吸附容量大,但是活性炭价格昂贵,使用寿命短,需要再生且再生费用不低。

8、光催化处理技术具有选择性小、处理效率高、降解产物彻底、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光催化的核心是光催化剂,常用的有TiO2、ZnO、WO3、SrTiO3、SnO2和Fe2O3。其中TiO2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无毒、兼具氧化和还原作用等诸多特点。

9、重金属捕集剂又叫重金属螯合剂,它能与废水中的绝大部分重金属离子产生强烈的螯合作用,生成的高分子螯合盐不溶于水,通过分离就可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以上多种方法都是为了去除水中的有毒害物质,有毒害物质去掉后,再按照一般用生化方法去除氨氮总氮COD就好了。

6. 电吸附除盐设备厂家

由于水的硬度主要由钙、镁形成及表示,故一般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软水器),将水中的Ca2+、Mg2+(形成水垢的主要成份)置换出来,随着树脂内Ca2+、Mg2+的增加,树脂去除Ca2+、Mg2+的效能逐渐降低。当树脂吸收一定量的钙镁离子之后,就必须进行再生,再生过程就是用盐箱中的食盐水冲洗树脂层,把树脂上的硬度离子在置换出来,随再生废液排出罐外,树脂就又恢复了软化交换功能。

由于水的硬度主要由钙、镁形成及表示由于水的硬度主要由钙、镁形成及表示钠离子交换软化处理的原理是将原水通过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使水中的硬度成分Ca2+、Mg2+与树脂中的Na+相交换,从而吸附水中的Ca2+、Mg2+,使水得到软化。如以RNa代表钠型树脂,其交换过程如下:

2RNa + Ca2+ = R2Ca + 2Na+

2RNa + Mg2+ = R2Mg + 2Na+

即水通过钠离子交换器后,水中的Ca+、Mg+被置换成Na+。一般控制阀的运行流程为:运行、反洗、吸盐、慢洗、盐箱补水、正洗。

7. 电渗析脱盐设备

二步法

第一步,利用离子交换膜技术,通过阳离子膜使海水中的阳离子交换为铵离子,通过阴离子膜使海水中的阴离子交换为碳酸根离子,此时海水中的盐转化为可以挥发析出的碳酸铵;第二步,采用减压挥发和/或催化分解挥发析出碳酸铵,间接地实现脱盐 。

多效蒸发(膜拟多级多效)

利用减压的方法使后一效蒸发器的操作压力和溶液的沸点均较前一效蒸发器的低,使前一效蒸发器引出的二次蒸汽作为后一效蒸发器的加热蒸汽,且后一效蒸发器的加热室成为前一效蒸发器的冷却器。冷凝水中的盐分已被脱除。

反渗透法

反渗透均是用机械压力使水分子能够透过一种特殊膜(RO膜),氟离子则不能透过而被去除。改革开放以后反渗透技术大量应用于生产纯净水,因此,在除氟中也被人们大量应用,这种除氟的方法既去掉水中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同时也去除了对人体十分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水质前处理要求高需集中建站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维修和管理,造价昂贵水的利用率也低{约50-70℅}。若在苦咸水地区也宜采用反渗透法与除氟炭法混合型设计为妥,这样既能解决苦咸水的口感问题,也使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氟及其它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时同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资源和设备的利用率。

采用反渗透方法对无机离子的去除率可高达99%以上,处理过的水几乎不含任何矿物质,反渗透处理过的水作为一种临时解渴用水无可非议,但不宜作为日常生活饮水已得到国内外有关实验证明。

电渗析法

电渗析法是上个世纪用于海水淡化和咸苦水处理的一种装置,原理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阴阳离子膜放在电渗析槽中,一种膜允许阴离子透过但排斥阳离子,另一种膜则相反,在电场的作用下水中氟离子被膜分离出来而被去除,过去由于水的利用率低约在45-50%比用反渗透还低,而且操作不当还带来膜面结垢危险降低产水率。现在由于新的EDR集成技术的应用,水的利用率与反渗透不相上下,但水质前处理要求比反参透略低,因此,仍有应用和发展的前景。

正向渗透法

“渗透”在海水淡化、脱盐、水处理领域,又称正渗透,是与反渗透互逆的一对方法。正渗透作为一种潜在的水纯化和淡化新技术,世界上正对其进行着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国外1976年,有液-液体系的原始尝试,国内1992年,发明过液-固体系的正向渗透(非加压)吸附渗透法脱盐(CN92110710.2)。直到约10年后,又重新跟随国际潮流,开始标准的模仿复制的模式,2008年开始有综述报告。

非加压渗透吸附法(90年代)海水淡化法,或称为“正向渗透法”,让水通过多孔膜正向渗透进入一种超强吸水的吸附剂或盐浓度甚至超过海水的溶液或固态物,不需要外界加压,但溶液里的特殊盐分提取液很容易蒸发,不需要加太多的热(加热能与反渗透加压的能量比?)。分固态盐、液态盐方向。固态盐解吸附耗能更小。

海水淡化技术:非加压吸附渗透海水淡化法(CN92110710.2)1992年:上个世纪90年代邓宇的发明,《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另外两种方法都在薄膜结构上有了创新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