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软孵化器全国分布
有腾讯的孵化器,微软的孵化器,高新区科技产业孵化器等等。其实重庆的孵化器很多,只不过要说做得好的就少了,但听说微软的孵化器是做得还不错,微软技术支持方面特别到位,重庆微软云孵化器的一大特色就是为入孵团队免费提供全套微软正版办公软件、微软云及服务器和整个微软的技术支持。免费的微软云及服务器提供就能为公司节约几十万。
2. 微软创业孵化器
1.慕尼黑----德国硅谷
慕尼黑是德国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南部的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气候怡人,由于坐落于南德的内陆高原之上,慕尼黑的气候相比全国其它地区有更好的日照条件和更为凉爽的夏季。严格来说,慕尼黑是一个具有综合性产业的大城市,但其高科技产业在德国一众城市中最为发达,所以有德国“硅谷”之称。与美国的硅谷以半导体相关产业为主不同,这里的的高科技行业更加多元化。包括精密机械、生物工程、软件等均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多元的产业结构特点使这里不仅聚集了宝马和西门子这样的百年老店,也吸引了英飞凌、微软、思科等境内外高科技巨头在此设立总部。慕尼黑发达的高科技产业同样与当地发达的高等教育密切相关。世界知名的德国顶级学府----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均坐落于此,为这里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2.都柏林----欧洲硅谷
都柏林是爱尔兰的首都,位于爱尔兰岛的东部海岸。虽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但这里比西海岸明显降水更少,所以有更灿烂的阳光,但气温上也是冬暖夏凉。都柏林有“欧洲硅谷”之称,但实际上这里本土产生的独角兽企业并不多,但是因为优越的区位条件吸引力很多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如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将欧洲总部设立于此。都柏林的主要优势包括位于北大西洋繁忙空中航线的中枢位置、一直以来的高水平教育、政府对企业的超低税率等。得益于高科技产业的集聚,爱尔兰近年是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都柏林也已跻身为全球生活成本最昂贵的城市之一。这里最著名的大学是都柏林圣三一大学
3.班加罗尔----印度硅谷
班加罗尔位于印度的南部内陆的高原之上,为印度的第四大城市。由于海拔较高,且有西部山脉的阻挡,这里并不像印度其它城市那么炎热而潮湿。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源地,至今也是其软件产业的最大基地,所以有“印度硅谷”之称。班级罗尔崛起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可忽视的首先是印度政府在其发展早期给予的大力支持(包括土地、税收等各方面的优惠),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也是最早成立部署IT产业部的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印度虽然总体上并未处于世界顶级水平,但其国内的几个名牌大学均集中于班加罗尔、孟买等少数大城市。当然,印度庞大的人口数量特别是年轻人占比较高的人口结构也为其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充足而廉价的人力资源。目前班加罗尔被广泛认为是能够冲击硅谷“本尊”的城市,这里不仅孵化出了企业信息系统(INFOSYS)、惠普罗(WIPRO)和TATA咨询公司这样的本土软件业巨头,也聚集了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一大批美国高科技公司,论IT业的雇佣人员数量其规模实际上已不逊于美国硅
4.深圳----中国硅谷
关于中国的硅谷,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北京的中关村。的确,那里集中了中国最顶级的高教资源也产生了诸多的科技名企。但北京毕竟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城市,若论中国与硅谷最相似的地方,我觉得应该是深圳无疑。当前的深圳虽只是中国经济总量第三的城市,但其经济产业的新型化指数却明显高于上海、北京、广州等一众传统大哥级城市。与国营经济占比较大的上述城市相比,发达的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使深圳这个曾经的无名小城继连续超越广州和香港后,依然能够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这样强劲的发展势头显然得益于深圳各种强大的新经济的发展,其中的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都在全国处于顶尖水平。深圳是真正的创新之都,历年来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高居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也常年居于全国第一。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中国顶级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中坚力量,也是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骨干。所以,深圳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硅谷”
当然,除了上述四个城市,相信大家还能够列举出一些其它的高科技城市,比如东京、巴黎、伦敦等。但这些城市多是一些多元发展的综合性城市,这与硅谷这样的高科技占比很高的城市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它们并不在本文的探讨范畴之中。综合对比本文中的四大城市,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各自国家的科技高地,其原因与旧金山的硅谷类似,正如前文所述的顶级的高教资源、浓郁的创新文化和优越的地理环境。
3. 微软云孵化器
张俊(联席首席执行官)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通信工程学士,工业工程硕士,通过特许金融分析师认证(CFA Program)二级考试。曾任职于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和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客户经理和高级运营经理。张俊对于网络信贷的业务模式创新、信用评价模型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并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荣誉
中国互联网金融智库首批专家成员
2013年度中小微金融创新十大领军人物 [33]
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2013年度中国互联网金融年度新锐人物 [34]
2013年度“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 [15]
张江孵化器“2013年度优秀创业者” [13]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 [14]
4. 微软孵化器是什么意思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职能 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同意请示中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意见和发展规划,这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中央领导曾先后多次到中关村科技园区视察、指导工作。 区域文化 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园区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科院校39所,在校大学生约40万人,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的科研机构213家,其中国家工程中心41个,重点实验室4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 园区格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现已形成一区七园的发展格局,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园和健翔园,其中海淀园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辐射、孵化和商贸中心,其他六园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海淀园位于海淀区,规划占地面积217平方公里;丰台园位于南郊的丰台区,昌平园位于北郊的昌平区,作为高科技产业基地,两园面积各占地5平方公里;亦庄科技园位于北京东南郊京津唐高速公路起点,面积7平方公里;电子城科技园位于首都东北郊酒仙桥,面积10.5平方公里;德胜科技园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规划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健翔园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七个科技园共同构成了沿京城四环路布局的颇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高科技产业带。 目前七园内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万余家,其中有联想、方正等国内知名的公司,还有诺基亚、惠普、IBM、微软为代表的1600余家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在园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已达到112家,其中包括研发机构41家。 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近年来致力于园区的基础建设,在硬件建设环境方面,加大规划和投资力度,在中心区通过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加速建设了中关村科技商务中心区,中科院科学城、北大科技园和清华科技园。在发展区重点规划建设了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多个专业化产业基地。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产业化空间。 园区内还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历史名胜和自然风景区非常适宜人的工作、生活、居住。 发展成果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30%的增长速度。2004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600亿元,同比增长25%;上缴税金133亿元,同比增长11%;生产总值760亿元,同比增长25%,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0家,新诞生高新技术企业4268家,一批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形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几年来,园区吸引了一大批以留学人员为主体的国际化人才和创业团队,一批高端科技项目和成果出自留学人员企业。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累计达到2500多家,从业留学人员近6000人。 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各类孵化器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摇篮。目前,园区内拥有中关村国际孵化器、丰台科技创业中心(设有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IBI)、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清华科技园等各类孵化器39家。 中关村科技园区十分重视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充分利用国际各类资本发展高科技产业。到2004年底,园区拥有三资企业1600多家,约占企业总量的11.4%。
5. 全球最大孵化器公司
中国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开始于80年代中期,1996年,北京市政府在丰台高科技园区建立了北京国际企业孵化中心,该中心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的国内第一批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正式启动,科技园区发展的模式在北京进一步得以强化;
文远通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是经过中国北京科技技术委员会正式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批准字号:京科高字0511006A01588,入住于中国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IBI)。中国日益成为全球通讯增值业务终端之战的焦点,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我们将形成既适应中国本土特点需求,又能面向海外的国际化团队。我们要把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国内特有的管理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中国式国际公司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