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自动对刀(数控车床自动对刀仪)

海潮机械 2023-01-30 21:33 编辑:admin 288阅读

1. 数控车床自动对刀仪

数控车床对刀的操作有试切对刀和机外对刀仪这两种对刀方法。

1、试切对刀的操作步骤:(1)选择机床的手动操作模式;(2)启动主轴,试切工件外圆,保持X方向不移动;(3)停主轴,测量出工件的外径值;(4)选择机床的MDI操作模式;(5)按下“off set sitting”按钮;(6)按下屏幕下方的“坐标系”软键;(7)光标移至“G54”;(8)输入X及测量的直径值;(9)按下屏幕下方的“测量”软键;(10)启动主轴, 试切工件端面, 保持Z方向不移动;

2、机外对刀仪对刀的操作步骤(1)移动基准刀,让刀位点对准显微镜的十字线中心;(2)将基准刀在该点的相对位置清零,具体操作是选择相对位置显示;(3)将其刀具补偿值清零, 具体操作是按下“off set sitting”按钮, 按下屏幕下方的“补正”软键,选择“形状”, 在基准刀相对应的刀具补偿号上输入Xo、Zo;(4)选择机床的手动操作模式,移出刀架,换刀;(5)使其刀位点对准显微镜的十字线中心;(6)选择机床的MDI操作模式;(7)设置刀具补偿值, 具体操作是按下“offset sitting”按钮, 按下屏幕下方的“补正”软键, 选择 “形状”, 在相对应的刀补号上输入X、Z;(8)移出刀架, 执行自动换刀指令即可。注意:试切对刀主要用在建立加工坐标系。在安装好工件后,为了可以加工出需要的加工件,要将编程原点设定为加工原点,建立加工坐标系,用来确定刀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使刀具按照编程轨迹进行运动,最终加工出所需零件。机外对刀仪对刀需要将显微对刀仪固定于车床上,用于建立刀具之间的补偿值。但是因为刀具尺寸会有一定差别,机床中刀位点的坐标值也会因此而出现不同。如果不设立刀具之间的补偿值,运行相同的程序时就不可能加工出相同的尺寸,想要保证运行相同的程序时,运用不同的刀具得出相同的尺寸,则需要建立刀具间的补偿。扩展资料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2. 车床对刀仪自动对刀

数控车床对刀的操作有试切对刀和机外对刀仪这两种对刀方法。

1、试切对刀的操作步骤:

(1)、选择机床的手动操作模式;

(2)、启动主轴,试切工件外圆,保持X方向不移动;

(3)、停主轴,测量出工件的外径值;

(4)、选择机床的MDI操作模式;

(5)、按下“off set sitting”按钮;

(6)、按下屏幕下方的“坐标系”软键;

(7)、光标移至“G54”;

(8)、输入X及测量的直径值;

(9)、按下屏幕下方的“测量”软键;

(10)、启动主轴, 试切工件端面, 保持Z方向不移动;

2、机外对刀仪对刀的操作步骤:

(1)、移动基准刀,让刀位点对准显微镜的十字线中心;

(2)、将基准刀在该点的相对位置清零,具体操作是选择相对位置显示;

(3)、将其刀具补偿值清零, 具体操作是按下“off set sitting”按钮, 按下屏幕下方的“补正”软键,选择“形状”, 在基准刀相对应的刀具补偿号上输入Xo、Zo;

(4)、选择机床的手动操作模式,移出刀架,换刀;

(5)、使其刀位点对准显微镜的十字线中心;

(6)、选择机床的MDI操作模式;

(7)、设置刀具补偿值, 具体操作是按下“offset sitting”按钮, 按下屏幕下方的“补正”软键, 选择 “形状”, 在相对应的刀补号上输入X、Z;

(8)、移出刀架, 执行自动换刀指令即可。

3. 数控车床自动对刀仪要求

对刀、换刀、等选项,如果是排刀,根据自己想要设定的刀号,比如你要装一把外圆刀,一把内孔刀,先车内孔后车外圆的

新代系统对刀有个刀长设定(刀装多长这个设好一般不动)还有个刀补(换刀时一般归零).对刀时在MDI里输入T0101;G0X10.0(材料...

自动对刀,使用对刀仪和自动对刀程式 2.手动对刀,机台设定-坐标系设定,里面的分中功能为取工件中心点用,可不选

4. 数控车床自动对刀仪怎么用

1.自动对刀,使用对刀仪和自动对刀程式2.手动对刀,机台设定-坐标系设定,里面的分中功能为取工件中心点用,可不选,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刀具移动到位置后,在坐标系中,例如G54中,选择机械坐标自动设定,确定即可,若选择分中功能,则X,Y向选择辅助坐标设定

5. 数控车床对刀仪器

数控车床对刀的操作有试切对刀和机外对刀仪这两种对刀方法:

1、试切对刀的操作步骤:

(1)选择机床的手动操作模式;

(2)启动主轴,试切工件外圆,保持X方向不移动;

(3)停主轴,测量出工件的外径值;

(4)选择机床的MDI操作模式;

(5)按下“off set sitting”按钮;

(6)按下屏幕下方的“坐标系”软键;

(7)光标移至“G54”;

(8)输入X及测量的直径值;

(9)按下屏幕下方的“测量”软键;

(10)启动主轴, 试切工件端面, 保持Z方向不移动;

2、机外对刀仪对刀的操作步骤

(1)移动基准刀,让刀位点对准显微镜的十字线中心;

(2)将基准刀在该点的相对位置清零,具体操作是选择相对位置显示;

(3)将其刀具补偿值清零, 具体操作是按下“off set sitting”按钮, 按下屏幕下方的“补正”软键,选择“形状”, 在基准刀相对应的刀具补偿号上输入Xo、Zo;

(4)选择机床的手动操作模式,移出刀架,换刀;

(5)使其刀位点对准显微镜的十字线中心;

(6)选择机床的MDI操作模式;

(7)设置刀具补偿值, 具体操作是按下“offset sitting”按钮, 按下屏幕下方的“补正”软键, 选择 “形状”, 在相对应的刀补号上输入X、Z;

(8)移出刀架, 执行自动换刀指令即可。

6. 数控车床自动对刀仪安装固定位置

数控车床G54-G59,在数控车床上的操作方法:

一, 直接用刀具试切对刀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园直径后,用X坐标减外园直径,所的值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X值里。

2.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端面,记住当前Z坐标,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Z值里。

二, 用G50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X轴坐标减去直径值)。

2.选择MDI方式,输入G50 X0 Z0,启动START键,把当前点设为零点。

3.选择MDI方式,输入G0 X150 Z150 ,使刀具离开工件进刀加工。

4.这时程序开头:G50 X150 Z150 …….。 5.注意:用G50 X150 Z150,你起点和终点必须一致即X150 Z150,这样才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

6.如用第二参考点G30,即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这时程序开头 G30 U0 W0 G50 X150 Z150 7.在FANUC系统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在参数里设置,在Yhcnc软件里,按鼠标右键出现对话框,按鼠标左键确认即可。 三, 用工件移设置工件零点 1.在FANUC0-TD系统的Offset里,有一工件移界面,可输入零点偏移值。

2.用外园车刀先试切工件端面,这时Z坐标的位置如:Z200,直接输入到偏移值里。

3.选择“Ref”回参考点方式,按X、Z轴回参考点,这时工件零点坐标系即建立。 4.注意:这个零点一直保持,只有从新设置偏移值Z0,才清除。 四, 用G54-G59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

2.把当前的X和Z轴坐标直接输入到G54-G59里,程序直接调用如:G54X50Z50 3.注意:可用G53指令清除G54-G59工件坐标系。 FANUC系统确定工件坐标系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通过对刀将刀偏值写入参数从而获得工件坐标系。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他通过刀偏与机械坐标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要不断电、不改变刀偏值,工件坐标系就会存在且不会变,即使断电,重启后回参考点,工件坐标系还在原来的位置。

第二种是:用G50设定坐标系,对刀后将刀移动到G50设定的位置才能加工。对到时先对基准刀,其他刀的刀偏都是相对于基准刀的。 第三种方法是MDI参数,运用G54~G59可以设定六个坐标系,这种坐标系是相对于参考点不变的,与刀具无关。

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生产且工件在卡盘上有固定装夹位置的加工。 航天数控系统的工件坐标系建立是通过G92 Xa zb (类似于FANUC的G50)语句设定刀具当前所在位置的坐标值来确定。加工前需要先对刀,对到实现对的是基准刀,对刀后将显示坐标清零,对其他刀时将显示的坐标值写入相应刀补参数。然后测量出对刀直径Фd,将刀移动到坐标显示X=a-d Z=b 的位置,就可以运行程序了(此种方法的编程坐标系原点在工件右端面中心)。在加工过程中按复位或急停健,可以再回到设定的G92 起点继续加工。但如果出意外如:X或Z轴无伺服、跟踪出错、断电等情况发生,系统只能重启,重其后设定的工件坐标系将消失,需要重新对刀。如果是批量生产,加工完一件后回G92起点继续加工下一件,在操作过程中稍有失误,就可能修改工件坐标系,需重新对刀。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想办法将工件坐标系固定在机床上。我们发现机床的刀补值有16个,可以利用,于是我们试验了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参考点偏差值写入9号刀补,将对刀直径的反数写入8号刀补的X值。系统重启后,将刀具移动到参考点,通过运行一个程序来使刀具回到工件G92起点,程序如下: N001 G92 X0 Z0; N002 G00 T19; N003 G92 X0 Z0; N004 G00 X100 Z100; N005 G00 T18; N006 G92 X100 Z100; N007 M30; 程序运行到第四句还正常,运行第五句时,刀具应该向X的负向移动,但却异常的向X、Z的正向移动,结果失败。分析原因怀疑是同一程序调一个刀位的两个刀补所至。 第二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的Z值写入9号刀补的Z值,将显示的X值与对刀直径的反数之和写入9好刀补的X值。系统重启后,将刀具移至参考点,运行如下程序: N001 G92 X0 Z0; N002 G00 T19; N003 G00 X100 Z100; N004 M30; 程序运行后成功的将刀具移至工件G92起点。但在运行工件程序时,刀具应先向X、Z的负向移动,却又异常的向X、Z的正向移动,结果又失败。分析原因怀疑是系统运行完一个程序后,运行的刀补还在内存当中,没有清空,运行下一个程序时它先要作消除刀补的移动。 第三种方法:用第二种方法的程序将刀具移至工件G92起点后,重启系统,不会参考点直接加工,试验后能够加工。但这不符合机床操作规程,结论是能行但不可行。 第四种方法:在对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值个加上100后写入其对应刀补,每一把刀都如此,这样每一把刀的刀补就都是相对于参考点的,加工程序的G92起点设为X100 Z100,试验后可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每一次加工的起点都是参考点,刀具移动距离较长,但由于这是G00 快速移动,还可以接受。 第五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及对刀直径都记录下来,系统一旦重启,可以手动的将刀具移动到G92 起点位置。这种方法麻烦一些,但还可行。

7. 数控车床自动对刀仪原理

两种对刀法。简单的每次加工时取工件表面为基准对刀,工件坐标系Z设零。这种不常用,没刀库的常打样品的这样用。

还有种取机床工作台一角固定位置平面对刀库所有刀长。然后工件坐标系Z值为工件坐标系与对刀平面即可。不知这样你懂了没?

8. 数控车床自动对刀仪参数

机内对刀方式是利用设置在机床工作台面上的测量装置(对刀仪),对刀库中的刀具按设定程序进行测量,然后与参考位置或标准刀进行比较得到刀具的长度或直径并自动更新到相应NC刀具参数表中。利用对刀仪进行机内对刀主要优点是精确、自动、实时,对操作者没有技术要求;缺点是需要单独配置对刀测头。

机内对刀仪的分类和应用范围:

机内对刀仪一般由传感器、信号接口以及对刀宏程序软件组成。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机内对刀仪可以分为接触式对刀仪和激光对刀仪两类。其中接触式对刀仪自身的重复测量精度为1μm,又可以根据对刀仪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类。

(1)电缆式对刀仪

电缆式对刀仪由于不需要对刀信号的转换部件而有最佳的单件性价比,因此在工作中最为常见,但是其缺点是有电缆线的拖曳,限制了该对其应用场合,大多适用于中小规格的三轴铣床/加工中心。

(2)红外线式对刀仪

红外线式对刀仪的信号传输范围一般在6m以内。其优点是采用编码的HDR( 高速数据传输) 红外技术,从而避免了电缆拖曳带来的不便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对刀后可以随时从工作台面取下不占用加工空间,并且可以多台机床共用1台对刀仪,从而可以降低综合成本。其缺点是在小型加工中心上使用时性价比不高。由其特点决定,该类对刀仪多用于中型机床以及大型的数控立车等。

(3)无线电式对刀仪

无线电式对刀仪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范围一般在10m以上。其优点是无线电信号传输范围大并且不易受到环境影响,对刀后可以随时从工作台面取下不占用加工空间,并且可以多台机床共用1台对刀仪,从而可以降低综合成本。该类对刀仪多用于大型/重型/机床。

(4)激光对刀仪

该产品的基本原理为采用聚焦激光光束为触发媒介,当激光光束被旋转的刀具遮蔽时产生触发信号。激光对刀仪采用非接触测量,在对刀时没有接触力,可对极细小的刀具进行测量而不用担心由于接触力导致细小刀具折损,如LTS35.60可以测量的刀具直径可小至0.008mm,自身重复测量精度达到0.2μm。同时,由于测量时,刀具以加工速度高速旋转,所以测量状态几乎完全等同于实际加工状态,提高了对刀的实用精度。由于采用激光技术,该对刀仪可以对刀具外形进行扫描而测量刀具的轮廓,并可以对多刃刀具的单个刀刃进行破损监测。其主要缺点是结构复杂,需要额外高质量气源对内部结构进行保护,造价较高,主要适用于高速加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