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杀性杀菌剂(杀菌剂活性)

海潮机械 2023-01-05 11:00 编辑:admin 256阅读

1. 杀菌剂活性

1比500。

安道麦酷思特是来自以色列的农业杀菌剂。可用于防治多种真菌病害,在国内用于番茄早疫病等病害的防治,在国外被广泛用于果树、蔬菜、水稻、小麦等多种作物。

酷思特(活性成分:戊唑醇18%+嘧菌酯11%)。

酷思特具有治疗、保护和铲除作用的杀菌混剂,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卵菌等有很好的灭杀效果。

2. 杀菌剂活性基团

乙蒜素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在农业生产上主要用于种子的处理和茎叶喷雾。乙蒜素是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它的杀菌机制是分子结构中的基团或菌体分子中含有-SH的物质反应,从而抑制了机体正常代谢。乙蒜素的杀菌作用迅速,具有超强的渗透力,快速抑制病菌的繁殖,杀死病菌,起到对作物的防治和保护作用,同时乙蒜素可以刺激植物生长,经过处理该剂以后,种子出苗快,幼苗生长健壮,对多种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

喹啉铜(axine copier) 橄榄绿色粉末。高于2.7d℃分解。 相对密度1 . fi3。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微溶于毗u,}.紫外光 下木分解,在pH值2.7一12介质中稳定J、大 鼠急性经la Lhsa470ainglkg。由8-}}唆琳 与硫酸铜反应制得。主要用于纺织物、皮革 和木材涂料防霉。制剂有30%水分散粒剂和 5%液剂。[1]

3. 杀菌剂活性测定方法

1、代森锌

广谱保护性杀菌剂。触杀作用较强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主要起预防作用。

防治对象:霜霉病、晚疫病、绵疫病、炭疽病、早疫病、叶霉病、斑枯病、褐纹病、锈病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及含铜药剂混用,安全间隔期为15天。

2、代森锰锌

杀菌谱广。预防、保护作用为主。病菌不易产生抗性,对植物安全。

防治对象:真菌性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褐纹病。

注意事项:不可与含铜或碱性药剂混用;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天。

3、氢氧化铜

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并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

防治对象: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早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等多种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尤其对细菌性病害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1)不能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

(2)幼苗期、对铜敏感的植物、高温气候、高湿气候慎用。

(3)鱼类及水产动物有毒,使用时避免药液污染水源。

4、百菌清

对多种真菌病害有较强预防作用,而治疗作用较小。

防治对象:预防多种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早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灰霉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百菌清对鱼类有毒,要避免药液污染池塘和水域。

5、甲基硫菌灵

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纹枯病;菌核病;棉花病害;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灰霉病;褐斑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含铜和碱性、强酸性农药混用。连续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但不宜与多菌灵轮换使用。不少地区用此药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已难奏效,需改用其他对路药剂防治。

6、多菌灵

多菌灵为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

防治对象: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叶霉病、枯萎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及含铜药剂混用,连续使用,病菌易产生抗性,应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但不宜与甲基托布津轮换。

7、福美双

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种子和土壤传播的苗期病害的病原菌有杀伤作用。

防治对象: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晚疫病、炭疽病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铜制剂和碱性农药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拌过药的种子禁止饲喂家禽、家畜。

8、乙膦铝

本剂为对卵菌所致病害具特效的内吸性杀菌剂。双向传导,而防病。

防治对象:霜霉病、疫病、猝倒病等。

注意事项:勿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与福美双、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混配混用可提高防效,扩大防治范围。

9、甲霜灵

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后双向传导。

防治对象: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注意事项:有双向传导性能,持效期10-14天,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超过2个月。

10、甲霜灵锰锌

防治对象:该药对霜霉病、疫霉痌、腐霉病所致病害有特效,但极易产生抗药性。

11、乙霉威

一种与多菌灵有副交互抗性的杀菌剂,与多菌灵很相似,但二者不在同一作用点。

防治对象:灰霉病

注意事项:本剂一般不做单剂使用,而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速克灵等药剂混用防治灰霉病。

12、速克灵

具有保护、治疗双重作用。

防治对象:对灰霉、菌核病有效,对卵菌类无效。

注意事项: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碱性药剂和有机磷药剂混用。要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如嘧霉胺、扑海因、啶酰菌胺、菌核净等。

13、异菌脲

二甲酰亚胺类高效广谱、触杀型保护性杀菌剂。

防治对象:由珍珠菌、交链孢菌、核盘菌等引起的病害。如灰霉病、早疫病、黑斑病、菌核病等。

注意事项:

(1)不能与腐霉利(速克灵)、乙烯菌核利(农利灵)等作用方式相同的杀菌剂混用或轮用。

(2)不能与强碱性或强酸性的药剂混用。

14、噁霜·锰锌

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 代森锰锌杀菌谱广,以预防、保护作用为主。

防治对象:早疫病、苗期猝倒病。

注意事项: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注意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

15、霜脲氰代森锰锌

霜脲氰具有内吸性,对森锰锌杀菌广谱长效。

防治对象:霜霉病、疫病、绵疫病等卵菌病害特效。

注意事项:不要单一连续使用,应和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

16、烯酰吗啉代森锰锌

内吸 代森锰锌杀菌广谱长效。

防治对象:霜霉病、疫病、苗期猝倒病、黑胫病等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真菌引起病害。

注意事项:要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

17、乙烯菌核利

保护和触杀性杀菌剂,防治由灰葡萄孢属、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等真菌引起灰霉病、菌核病。

防治对象: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黑斑病等真菌引起灰霉病、菌核病。

注意事项: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但不能与结构相似的速克灵、扑海因轮换。

18、霜霉威

为脂肪族类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

防治对象:藻状菌引起的病害。对霜霉病、疫病、猝倒病等效果理想。

注意事项:可用于土壤处理和叶面喷雾。

19、多抗霉素

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它具有较好的内吸性。

防治对象:灰霉病、霜霉病、早疫病、叶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或酸性农药混用。

20、噻菌灵

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能向顶传导,但不能向基传导。

防治对象: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真菌性病害。如灰霉病、菌核病、斑枯病、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根腐病。

注意事项:对鱼类有毒,不要污染池塘和水源。

21、咪鲜胺

咪唑类有保护和铲除作用,无内吸作用,但具一定的传导性能。

防治对象:对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特效。主要用于防治炭疽病、蘑菇褐腐病和褐斑病。

22、溴菌腈

新型、广谱的防腐、防霉杀菌剂。抑制和铲除真菌、细菌、藻类的生长。

防治对象:多种炭疽病有特效。

23、春雷霉素

是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复合杀菌剂。

防治对象:对真菌病害如叶霉病、炭疽病、白粉病、早疫病、霜霉病以及细菌引起的角斑病、软腐病、溃疡病等常见病害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对金属容器有腐蚀性。

24、氟硅唑

预防兼治疗作用的系统性杀菌剂。能迅速渗入植物体内、耐雨水冲刷等特点。

防治对象: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均有效。尤其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效果理想。

25、丙森锌

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较好速效性和残效性。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霜霉病。

26、甲基嘧菌胺

具有保护、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

防治对象:要用于防治灰霉病。也可用于防治早疫病、叶霉病、黑星病。

27、腈菌唑

兼具内吸治疗与保护怍用的新型复合杀菌剂。

防治对象:尤其对白粉病、黑星病等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28、苯醚甲环唑

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几乎所有的真菌病害,如:黑星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等。

29、丙环唑

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并能很快在植株体内向上传导。

防治对象:防治炭疽病、锈病、白粉病、褐斑病等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

注意事项:贮存温度不得超过35℃。

30、氟吗啉

防治对象:对霜霉属、疫霉素病菌特别有效。可与触杀性杀菌剂(二噻农、代森锰锌或铜化合物)混用。

31、烯酰吗啉

内吸性杀菌剂。

防治对象:霜霉病、疫病、苗期猝倒病、黑胫病等。

注意事项:单独使用有比较高的抗性风险,所以常与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复配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32、三唑酮

有较强内吸性的杀菌剂,具有双向传导功能,并且具有预防、铲除、治疗和熏蒸作用,持效期较长。

防治对象: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

注意事项:可与碱性以及铜制剂以外的其他制剂混用,拌种可能使种子延迟1-2天出苗,但不影响出苗率及后期生长。

33、烯唑醇

三唑类高效广谱内吸杀菌剂。

防治对象:可防治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粉病、黑星病等有特效。

注意事项:施药过程避免药剂沾染皮肤;药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施药后,对少数植物有抑制生长现象。

34、咪鲜胺

咪唑类杀菌剂,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

防治对象:对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叶斑病。

35、抑霉唑

内吸性杀菌剂。

防治对象:对柑桔、香蕉和其他水果喷施式浸渍,能防治收获后的水腐烂。

36、戊唑醇

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

防治对象:能有效地防治防治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及麦类霉病,对常见褐斑病、褐轮斑病、灰霉病、白粉病。

37、嘧菌酯

高效、广谱。

防治对象:对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早疫病及辣椒炭疽病等。

38、吡唑醚菌酯

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

防治对象:对白粉病、霜霉病和黑星病、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9、啶酰菌胺

本品是保护性杀菌剂,要在发病初期施用。

防治对象: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根霉引起的水稻猝病也有很好防效。

注意事项: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碱性药剂和有机磷药剂混用。

40、噁唑菌酮

兼具内吸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的新型高效复合杀菌剂。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晚疫病等。

41、菌核净

有广谱、保护性杀菌剂,有一定内吸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属病原菌有特效。还能防治油菜菌核病,烟草赤星病,水稽纹祜病,麦类赤霉病、白粉病等。

42、噻呋酰胺

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

防治对象:噻呋酰胺对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

43、井冈霉素

具有较强的内吸性,易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其内迅速传导。

防治对象:对由立枯丝核菌(纹枯病)引起的病害有均有防治作用。

注意事项:可与除碱以外的多种农药混用。

44、农用链霉素

农用链霉素有内吸作用,可防治多种植物细菌和真菌性病害。

防治对象:对瓜类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主要防治对象为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腐烂病。

注意事项:农用链霉素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混合发生反应。

45、植病灵

药集杀菌、脱病毒、调节生长、增产为一体。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蔬菜病毒病,对霜霉病、角斑病、疫病、软腐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46、菇类蛋白多糖

为生物制剂,为预防性抗病毒剂。集防治、促生、营养为一体。

防治对象:蔬菜病毒病,对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的侵染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尤以对烟草花叶病毒抑制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避免与酸、碱性农药混用。

47、多·福·锌

广谱土壤杀菌剂内吸性强、药效持久、杀菌谱广。

防治对象:除多种土传真菌病害及苗期病害外,还可防治霜霉病、灰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黑星病、叶霉病、锈病等多种地上部真菌病害。

注意事项:除种子消毒、土壤处理外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闷种易产生药害;室温、干燥、通风处贮存。

48、甲基立枯磷

广谱内吸性杀菌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主要起保护作用。其吸附作用强,不易流失,持效期较长。

防治对象:防治蔬菜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根腐病,十字花科黑根病,褐腐病。

注意事项:不能和碱性药剂混用。

49、噻枯唑

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

防治对象: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如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腐烂病、黑腐病、软腐病等。

50、苯噻氰

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治疗炭疽、稻瘟、猝倒、立枯和溃疡等病害有特效,与常规药物无交互抗性。

4. 杀菌剂活性测定:生长速率法实验报告

磺胺菌脂为甲氧基丙酸酯类新型农药杀菌剂,它对于预防葡萄的霜霉病和白粉病等效果非常显著。即使在多雨年份,磺胺菌脂喷施过的葡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农药喷施的葡萄树和葡萄苗。

磺胺菌脂悬浮剂1000至2500倍液,可有效防治葡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多种病害,每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3次,能有效控制病害发展。

5. 杀菌剂活性测定

戊菌唑是一种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可由作物根、茎、叶等组织吸收,并向上传导,经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葡萄白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6. 杀菌剂活性测试规范

一般来说,由于杀菌剂可以有效杀灭微生物菌剂产品中的活性微生物,因此杀菌剂的使用跟微生物菌剂的使用应该错开,即使用杀菌剂的时候不要使用微生物菌剂;刚刚使用过微生物菌剂尽量不要马上使用杀菌剂。

如果能分辨杀菌剂具体是哪一种(是杀真菌剂还是杀细菌剂,或者是广谱杀菌剂?),则可以在使用杀菌剂的同时,针对性的配合使用一些微生物菌剂则效果更好。例如:专性杀真菌剂可以配合芽孢杆菌、固氮菌、根瘤菌以及放线菌等细菌型微生物菌剂使用,反之,杀细菌剂 可以与木霉、白僵菌、绿僵菌、黑曲霉等真菌类微生物菌剂。

如果一定要在使用过杀菌剂之后使用微生物菌剂,同时又确实针对所要使用的微生物菌剂 有比较强烈的杀灭效果,需要注意的原则就是:一定要等杀菌剂的杀菌活性自然消除的差不多之后再使用微生物菌剂!而这个有效期,不同的杀菌剂的差别很大,建议仔细阅读产品说明或者向专家请教。

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经验,一般要间隔3-5天再使用;保守起见,可以考虑使用杀菌剂间隔一周以上再使用微生物菌剂,则效果基本上可以保证。

严格来讲,您的问题应该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来验证某一种或者某一类杀菌剂半衰期,然后再确定什么时机使用微生物菌剂。

以上回答并没有直接的参考资料,逻辑性、严谨性等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