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分离设备(膜分离系统)

海潮机械 2023-01-17 07:11 编辑:admin 171阅读

1. 膜分离系统

膜污染的分类特点

1、无机污染物

以压力为驱动的膜分离系统中, 由于膜的截留作用, 在膜表面会发生体系中组分的浓缩, 导致浓差极化现象的产生。对于可溶性的组分来说, 当离子的含量积超过其溶解度后就会在膜表面和孔内形成沉淀或结垢。无机类污染物最主要的是钙和钡等的硫酸盐和碳酸盐所形成所谓的水垢层, 其中以CaCO3 和CaSO4 最为常见。在大多数情况下, 无机与有机污染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加剧膜的污染。

2、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主要为细菌胞外聚合物( EPS) , 蛋白质、多肽、脂肪类和多糖等大分子类的物质, 其中含有活性基团的大分子物质可能与金属离子Ca2+,Mg2+和Ba2+等相互作用在膜的表面形成凝胶层, 从而可使膜的通量下降或膜的过滤阻力上升。YasutoshiS 等认为由于膜的截留作用, 混合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会在膜表面积累, 并造成浓差极化现象。

3、微生物污染物

微生物污染主要是由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粘性物质。膜的表面易吸附腐殖质、聚糖脂和微生物进行新陈代谢活动的产物等大分子物质, 具备了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极易形成一层生物膜, 因此造成膜的不可逆堵塞, 使水通量下降。

4、胶体污染

藻类、细菌和有机物都可能处于胶体尺寸,这些胶体状物质有可能吸附于膜表 面引起污染。胶体物质有不同的起源,它们产生的膜污染亦有很大差别。来自非生物过程的胶体物质有淤泥和黏土等无机物,它们引起的水通量衰减往往源于滤饼层污染,它们一般不会热力学不可逆地吸附在膜表面;积聚在膜表面的这些类型的胶体很容易为水力清洗(如反冲洗和空气擦洗)所去除。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的胶体物质往往永久性吸附在膜表面从而引起不可逆的吸附性污染。源于微生物过程的胶体污染被归类到微生物污染。

2. 膜分离系统设计

膜分离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制备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液体或气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过程.微滤技术 即微孔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在压力差的推动下,原料液中的溶剂和小的溶质粒子透过膜,而大的粒子组分被膜截留,达到溶液的净化目的.超滤( UF)也是一个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超滤膜分离主要是依据筛分原理 ,根据膜的截流分子量不同进行分离 .当液体混合物在一定压力下流经膜表面时 ,膜表面的微孔结构对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小分子透过膜得到超滤液,而大分子物质则被截留,使原液中大分子浓度逐渐提高得到浓缩液,从而实现大、小分子的分离、浓缩、净化的目的.

3. 膜分离系统的基本组成

核膜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每层膜厚约6.5毫微米,两层膜间隙宽约10~30毫微米,两层膜之间的间隙,称核周隙,核周隙中也含有酶。

核膜外层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有的细胞中,外膜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续,因为内质网膜与质膜是连续的,所以核膜间隙似乎与细胞外相通。[1]

核膜内层的内表面上,有一层由多肽物质组成的网架,其作用是保持细胞核的形状和附着染色质纤维;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对核膜的破裂和重建有一定的作用。

核膜上还有许多散在的孔,称为核孔,在核孔周围,核膜的内层与外层相连。核孔是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核膜并不是完全连续的,有许多部位内外膜互相连接,形成穿过核膜的核孔。

4. 膜分离系统物料平衡计算表

Uper=1000*G m/W

Uper 允许剩余不平衡量(g.mm)

G 平衡品质 mm/s

m 转子质量 Kg

w 角速度 rad/s

重心与轴线是不可能完全重合的,我们做动平衡就是要他尽量的重合,偏心距是按μm算的.动平衡仪是由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组成的,

通过转子的转动,滤波器接收信号,电气部分通过分离和解算能够将转子自身的不平衡量计算到需要校正的左右两个平面上,可以测出需要加重去重的大小和相位,很简单的.

5. 膜分离系统的循环管道一般均需要配备冷却器

是多效蒸发工艺的一种,主要是利用蒸发法将三个蒸发器串联起来进行蒸发操作。

原液经原料泵进入蒸发系统,由一效泵送到换热器中加热至过热蒸汽、过热溶液进一效分离室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料液大部分经过循环泵进入二效换热器进行再次换热循环。

大部分浓溶液通过管道进入三效,由三效泵组进入三效换热器进行再次换热,然后进入三效分离室,三效分离室的浓缩液通过出盐泵进入料液盐分离器,分离器进行分离,一部分料液进入三效分离室继续蒸发,另一部分进入结晶器进行结晶,晶体进入离心机进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