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测量精度(无人机测量精度是什么意思)

海潮机械 2022-12-21 03:37 编辑:admin 189阅读

1. 无人机测量精度是什么意思

无人机测量山地面积是准确的。

1.精度更易统一达标。人测有些地方去不到,或素质或责任心等态度不去了。无人机航测则全面覆盖没有遗漏。

2.无人机航测还能出整个区域的正射影像实景图。人测只能出线划图。

3.航测图形精度与飞行高度,劲鹰无人机以较有代表性的项目举例

1:500(0.05米)350-500米,1:1000(0.1米)600-800米,1:2000(0.2米)1000-1500米。航测少数精干人员即可完成,特别在1:2000及1:1000的项目中质量控制可以高于人测,达到或超越标准,从而做好当前项目并获得后继项目。

2. 无人机航空测量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转动惯量测量方法,

一种无人机悬停状态下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测风方法,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测量无人机姿态信息的方法,

3. 无人机测量精度是什么意思呀

无人机飞控系统常用的传感器包括角速率传感器、姿态传感器、航向传感器、高度空速传感器、飞机位置传感器、迎角传感器、过载传感器等。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实际系统的控制需要,在控制律初步设计与仿真的基础上进行。

1、角速率传感器

角速率传感器是飞控系统的基本传感器之一,用于感受无人机绕机体轴的转动角速率,以构成角速率反馈,改善系统的阻尼特性、提高稳定性。角速率传感器的选择要考虑其测量范围、精度、输出特性、带宽等。角速率传感器应安装在无人机重心附近、一阶弯振的波节处,安装轴线与要感受的机体轴向平行,并特别注意极性的正确性。

2、姿态、航向传感器

姿态传感器用于感受无人机的俯仰和滚转角度,航向传感器用于感受无人机的航向角。姿态、航向传感器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姿态航向稳定与控制功能。姿态、航向传感器的选择要考虑其测量范围、精度、输出特性、动态特性等。姿态、航向传感器应安装在飞机重心附近,振动尽可能要小,有较高的安装精度要求。对于磁航向传感器要安装在受铁磁性物质影响最小且相对固定的地方,安装件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制造。

3、高度、空速传感器

(或大气数据计算机)高度、空速传感器(或大气数据计算机)用于感受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空速,是高度保持和空速保持的必备传感器。一般和空速管、通气管路构成大气数据系统。高度、空速传感器的选择主要考虑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其安装一般要求在空速管附近,尽量缩短管路。

4、飞机位置传感器

飞机位置传感器用于感受飞机的位置,是飞行轨迹控制的必要前提。惯性导航设备、GPS卫星导航接收机是典型的位置传感器。飞机位置传感器的选择一般考虑与飞行时间相关的导航精度、成本和可用性等问题。惯性导航设备有安装位置和较高的安装精度要求,GPS接收机的安装主要应避免天线的遮挡问题。

4. 无人机航测精度

仪器误差:由于仪器设计、制作不完善,或经校验还存在残余误差。这部分误差主要是传感器量化过程带来的系统误差。

由于固定翼无人机的载重及体积的原因,无法搭载常规的航摄仪进行测绘航空摄影,自前选用的是中幅面CCD作为传感器的感光单元,经过加固和电路改装以后,成为具有稳定内方价元索豹数码相机。由于感光单元的非正方形因子和非正交性以及畸变差的存在,畸变差的存在使测量成果无法满足精度要求。

小型数码相机一般均为矩形阵面的CCD,并非传统的正方形。像片重叠度越大基线越短,基高比越小,正常情况下,其基高比为0.15左右,远小于传统摄影的0.50,在立体模型下,同名地物交会角较小,降低了立体观测效果,直接影响高程量测精度。如果在保证具有三度重叠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相片重叠度或使CCD阵面的长边与摄影航线相一致,可以大大增加基高比,提高高程量测精度。

2.人为误差:由于人的感官鉴别能力、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因素带来的误差,以及像控识别、空三加密、立体采集产生的人为误差。

像控点精度有刺点精度和观测精度。在观测精度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刺点精度成为影响像片控制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由于固定翼无人机的像幅较小,可供选择像控点位的范围相对较小,经常会出现在像控点布设的范围内找不到明显地物刺点,尤其是在野外居民地稀少地区,像控点选刺在地物棱角是否明显,影像反差是否理想的地点,都是制约像控点精度的因素。

外业像控点测量时,对目标点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影像纹理的丰富程度,影像纹理粗糙、弧形地物、线状地物交角不好,直接影响了外业点位选取精度,同时内业对像控点的转刺同样有较大的误差,较低了成图精度。如果采取先布设地面目标点后摄影,则能较大提高外业选点精度和内业转刺点精度,有助于提高成图质量。

内业数据采集分为空三加密与立体量测。像控点识别与判读均会与外业实际位置产生一定的误差,空三加密时也会有一定的误差,还有在立体采集量测时切测的误差等等。

3.外界因素:由于天气状况对飞行器姿态和成像质量的影响产生的误差。

对摄影成像来说,景物亮度的大小只影响像片上的曝光量,重要的是像片上相邻地物影像之间的密度差,如果地物影像之间没有密度差异,也就是没有影像反差,也就无法从影像上辨别地物,而决定影像反差的因素除了景物本身特征外,主要取决于阳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照度之间的差异,如果选择天气条件不好时摄影,必然使影像质量变差。

无人机体积较小,一般都在三十公斤之内,在摄影时受气流、风力、风向影响较大,无法保持直线平稳飞行,航线倾角、旁向倾角和旋转角都很大,飞行姿态难以控制,飞机在航线前后左右等方向上摆动造成了影像模糊,影像了清晰度。另外,由于遥控无人机采用低空飞行,航高较低,相对地面物体移动速度较快,在曝光过程中,成像面上的地物构像随之产生位移,形成像移,像移的出现同样使影像模糊,影响了成像质量。

5. 无人机测量精度是什么意思啊

01 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

公式:比例尺=地图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02 影像分辨率

概念:影像分辨率是指地面分辨率在不同比例尺的具体影像上的反映

公式:影像分辨率=地图距离/像素

03 地面分辨率

概念:地面分辨率是以一个像素(pixel)代表的地面尺寸(米)。

公式:地面分辨率=实际距离/像素;

单位:米/像素

04 模型精度

倾斜摄影当中,经常会说我的模型是几厘米精度的,我飞的数据是5cm精度的模型?这个5cm是如何衡量的呢?

倾斜摄影的模型精度一般是照片分辨率的三倍,就是根据照片生成的正射影像的地面分辨率的三倍,如果生成的正射影像的分辨率是2cm/像素,那模型精度基本就是5-10cm。

公式:倾斜摄影模型精度=同工程正射分辨率的三倍

05 比例尺/地面分辨率和模型精度的换算关系

根据以上概念,将比例尺、地面分辨率和模型精度的换算关系做以下简单梳理:

①1:500的比例尺,对应的地面分辨率是指地图上1m对应地表500m

②1米=39.370079英寸

③按照正常的图像72dpi来算,一英寸包含72像素,那么1米包含39.370079*72=2834.645688像素

④得到对应关系为2834.645688对应地图上500m ,分辨率为:500/2834.645688=0.1763888877247222

⑤1:500的比例尺对应的地面分辨率接近0.18米

那航拍精度模型也就要求0.18米,对应的航拍分辨率就是0.06米,也就是说航拍建模的时候拍摄照片的精度要达到6cm以上。

6. 无人机测量精度是多少?

测绘无人机价格一般在4万左右,具体价格你可以询问具体的品牌客服。测绘无人机能够全自主飞行和高精度采集图像。像极飞地理测绘无人机单次续航40分钟,一次起降可测地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如果有需要建议可购入。

7. 无人机测量误差有多少

这一情况烦请您尝试以下排查:

1、飞机起飞时,确认是否刷新home点位置;

2、起飞时应保证垂直上升至少10米位置;

3、确保地面纹理清晰,如若是复杂环境,推荐您更换其他环境排查试试。

能想到几种情况,

第一,起飞点GPS信号不好,返航点刷新时GPS星数勉强够用。这样的定位准确度不高。

第二,降落时,有阵风

第三,降落时地面有高程突变,也就是地面倾角较大。

8. 无人机测量高程精度

无人机拍摄分辨率,选择2440×1440的最高分辨率。也可根据航高就是航摄时飞机的飞行高度,根据起算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绝对航高与相对航高。

相对航高就是无人机在飞行时相机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是相对于作业区域内地面平均高程基准面的设计航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航高越低(飞机飞的越低),地面分辨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