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三坐标测量仪(第一台三坐标测量仪是谁发明)

海潮机械 2023-01-06 12:29 编辑:admin 250阅读

1. 第一台三坐标测量仪是谁发明

答:三坐标测量仪可定义为一种具有可作三个方向移动的探测器,可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导轨上移动,此探测器以接触或非接触等方式传送讯号,三个轴的位移测量系统 ( 如光学尺 ) 经数据处理器或计算机等计算出工件的各点坐标(X、Y、Z)及各项功能测量的仪器。三坐标测量仪的测量功能应包括尺寸精度测量、定位精度测量、几何精度测量及轮廓精度测量等。任何形状都是由三维空间点组成的,所有的几何量测量都可以归结为三维空间点的测量,因此精确地进行空间点坐标的采集,是评定任何几何形状的基础。

工作原理编: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零件放入它允许的测量空间范围内,精确地测出被测零件表面的点在空间三个坐标位置的数值,将这些点的坐标数值经过计算机处理,拟合形成测量元素,如圆、球、圆柱、圆锥、曲面等,经过数学计算的方法得出其形状、位置公差及其他几何量数据。

2. 世界上第一台三坐标测量机

首先我们要知道微米的概念

微与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达的意思是该物理单位的一百万分之一, 微米等于米的百万分之一。微米的英文名是micron,符号μm,μ读作[miu]。 

微米有多大

一根头发的直径50μm。一张卷烟纸的厚度30μm,人体红细胞平均直径6-9μm

精确到微米

20世纪60年代为了适应核能、大规模集成电路、激光和航天等尖端技术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精度极高的加工技术。当前,精密加工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企业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

飞行器的陀螺马达,轴承零部件公差要控制到0.1μm甚至0.01μm。

微米级测量

测量历史

新莽时期我国发明了游标卡尺,比十七世纪的欧洲发明早了1600年。后来出现的千分尺和千分表,精度能够达到0.001mm(1μm),人类对尺寸的度量已经很精细。但是这类量具测量效率低、误差大、可以测量的工件尺寸有限。

1963年,意大利DEA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龙门式三坐标测量机,这与精密加工出现的时期正好一致。

1972 年,当时身为Rolls-Royce 公司副总设计师的David McMurtry 为了帮助解决协和号飞机发动机上直径为6.35 mm 复杂形状的油管直径的测量难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接触式触发测头,精度能达到0.01 mm(10μm) 以内。

测量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精密加工不再只服务于高精尖的产业,三坐标检测设备也不只用于实验室研发,精密测量更多的走进广大制造企业中,微米级的测量也越来越成为制造业厂商品质保障的重要依据。

3. 第一台三坐标测量仪是谁发明的

三坐标即三坐标测量机,英文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缩写CMM,它是指在三维可测的空间范围内,能够根据测头系统返回的点数据,通过三坐标的软件系统计算各类几何形状、尺寸等测量能力的仪器,又称为三次元、三坐标测量机、三坐标测量仪。

三坐标测量仪可定义为一种具有可作三个方向移动的探测器,可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导轨上移动,此探测器以接触或非接触等方式传送讯号,三个轴的位移测量系统 ( 如光学尺 ) 经数据处理器或计算机等计算出工件的各点坐标(X、Y、Z)及各项功能测量的仪器。

4. 三坐标测量机最早出现的时间

三检指“自检、互检、专检”。自检,指操作工人对照样板或模板对冲压出来的零部件进行简单尺寸和外观方面的检验,防止出现批量废品。

专检,指由车间指定的质量检验人员或其他工序的工人对产品进行随机检查,防止自检时由于疏忽或水平原因造成有不合格项零件的混入。

专检,由专职检验员利用检测工具(常规检测量具或三坐标测量机),对产品进行抽样,对产品的全尺寸、外观进行评定。对出现的不合格需制定方案改进。

5. 第一台三坐标测量仪是谁发明出来的

三次元又名三坐标,是机械测量的必备工具。又名三坐标测量机、三坐标量床、三坐标测量仪等。目前,三次元市场在国内已较为成熟,广泛应用于汽车、模具、风能、航空航天等领域。

6. 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

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原理是将被测零件放入它允许的测量空间,精确的测出被测零件表面的点在空间三个坐标位置的数值,将这些点的坐标数值经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拟合形成测量元素,如圆、球、圆柱、圆锥、曲面等,经过数学计算的方法得出其形状、位置公差及其他几何量数据。

7. 三坐标测量机发展史

中国雷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应该说,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雷达已全面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整体上全面处于并跑状态,正处于从“跟跑”到“领跑”跨越的关口期,并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领跑”。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基础研究不足。国外在目标特性建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国内近年来也加大了研究力度,但是由于前期积累少、数据少,研究还不够深入。

第二:精细程度不足。雷达作为一种装备,有些性能在实验室是琢磨不出来的,特别是人机交互之类的。需要在实战或近实战应用中,与用户共同,不断发现问题、反过来迭代改进,如此循环反复,这方面还要加强。

8. 三坐标谁发明的

螺杆式冷水机因其关键部件压缩机采用螺杆式故名螺杆式冷水机,机组由蒸发器出来的状态为气体的冷媒;经压缩机绝热压缩以后,变成高温高压状态。

被压缩后的气体冷媒,在冷凝器中,等压冷却冷凝,经冷凝后变化成液态冷媒,再经节流阀膨胀到低压,变成气液混合物。 螺杆式压缩机是瑞典皇家工学院教授Alf Lysholm于1934年发明的,其初衷是用于柴油机和燃气汽轮机的增压。

螺杆压缩机的心脏部件是螺杆转子,转子型线的先进性又决定着整机的性能优劣,对加工精度和表面热处理的要求都很高。

能否加工出最先进的型线已成为衡量一个机加工企业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的标志。

目前转子型线已发展到第三代——不对称型线,主要有德国的GHH型线、日本的日立型线和瑞典的Atlas copco SAP型线,采用5对6非对称齿形。 螺杆的加工设备和测量检测设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主要有英国HOLROYD加工中心、德国MAUSER、意大利DEA、英国IMS的三坐标测量系统,但价格都非常昂贵,动辄几千万元,一般企业无力承受购买和日常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