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液压纠偏器(液压纠偏器说明书)

海潮机械 2023-01-06 07:21 编辑:admin 295阅读

1. 液压纠偏器说明书

轧机对cpc纠偏的要求是:及时、稳定,再一个行程较大;

用像CPC缸液压的压力一般为8MPa,这些气缸显然都达不到,气缸一般压力为5~6MPa,而且压力波动较大,没有液压缸稳定。

像一般1450轧机纠偏范围是+/-150mm,轧机第一道次速度快的话有500,600m/min,要在很短时间内把带钢对中,否则带钢在进入轧机前不能对中的话,很容易导致轧偏,断带伤辊;用齿轮齿条或蜗轮蜗杆相应速度没有这么快;

再一个CPC纠偏系统用的液压站一般都是在弯辊、横移站接一个管路出来,在开卷机部分直接安装一个阀台,再连上一个液压缸就可以了,造价和上面两种差别也不是很大,但就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上要强上很多,所以现在CPC纠偏系统都采用液压驱动。

2. 纠偏器使用说明书

探头中间有个刻线。对准袋子边缘。纠偏按自动工作。如果袋子左右位置不合适,就调探头的微调螺丝让探头移动位置,袋子就会跟着移动

3. 金牌液压纠偏说明书

.将需要纠偏的卷筒料按要求固定在纠偏机指定位置,并按要求与切袋机或印刷机连接。

2.把纠偏机器电源连接线接入三相电插板,打开纠偏机控制器电源总开关、电眼开关、检查纠偏控制器面板、电眼灯是否正常显示。

3.根据纠偏实际要求调节电眼位置、左右纠偏按钮、纠偏速度、张力大小、单双纠偏调节为单路纠偏。

4.纠偏控制器调速范围:0~10;数值越小纠偏速度越快,一般建议纠偏速度调为3。

5.张力控制器:建议调节为0.25KG。

6.左右纠偏的调节:根据纠偏实际需求;纠左边调为左;纠右边调为右。

7.注意:纠偏控制器调节任何按钮前,请先按开关按钮。

液压对边纠偏系统常见故障:

1、纠偏机控制系统信号灯不显示。

2、纠偏反应慢、纠偏超程。

3、纠偏精度低。

4、电机不工作。

5、磁粉制动器不能及时刹车。

6、电机温度过高。

4. 纠偏仪的使用说明

是车身稳定系统故障。1.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是对旨在提升车辆的操控表现的同时、有效地防止汽车达到其动态极限时失控的系统或程序的通称。电子稳定程序能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2. ESP是英文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的缩写,中文译成“电子稳定程序”。它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ABS、ASR发出纠偏指令,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

ESP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

5. 液压纠偏器说明书图片

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桩位复核→桩机就位、调整→桩就位、三心同线→双向调整垂直度→沉桩→接桩→沉桩→送桩→收锤→拔送桩器、挡桩孔口→完成一根工程桩。

1,测量放线:按照红线要求对建筑物进行测量定位,在甲监理等有关人员复核测量基线、水准点、控制点、桩位点并签字认可后方可使用。

2,锤击管桩的施工过程为:

(1)、桩机移到指定桩位,打桩前必须将桩台调平,就位后将桩吊放入压帽内,确保锤、帽、桩三心对正在一条垂线,帽与桩顶间确保有良好的接触,检查桩的垂直度和桩位偏差,待垂直度在0.5%以内以及桩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方可进行沉桩,必要时将桩拔出重插;

(2)、启动柴油锤开始打桩;桩垫选择100mm厚的纸垫或者塑料制品,避免应力集中引起桩头损坏,并及时更换,并且遵循重锤低落距打桩;完成一节桩的沉桩过程后,电焊接桩,再重复第二节、第三节等的沉桩过程,从而完成一根桩的施工过程。对中后桩的垂直度的调节以及施工过程中桩的垂直度的控制,由桩机指挥及主机操作员一起完成;桩机指挥通过垂球观测桩的横向垂直度,其纵向由主机操作员通过垂球来观测桩的纵向垂直度。沉桩过程中时刻检查桩身垂直度,当垂直度大于0.8%,应找出原因设法纠正;当桩尖达到硬土层时严禁用移动桩架的方式纠偏。当管桩一插入地表土后就遇到厚度较大的淤泥层或松软的回填土时,柴油锤应采用不点火(空锤)的方式施打,液压锤应采用落距为20~30cm的方式施打,使管桩缓慢下沉。沉桩较难时,要检查落锤有无倾斜偏心,特别要检查桩垫、桩帽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需更换或补充软垫。每根桩宜连续一次打完,不要中断,以免难以继续沉桩。

接桩:本工程桩基接头形式采用电焊接头,待上节桩垂直度调整完毕后方可进行焊接操作。焊接前适用钢刷子将端板表面油污、铁锈、泥土等杂物清理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上下节桩焊接时,下节桩头露出地面50-100mm,以便焊接操作。接桩时应先点焊4~6个点固定,然后两名电焊工进行对称焊接,并确保焊缝质量和尺寸。焊接停歇时间以及上、下节桩平面偏差和桩顶平整度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焊结束后待其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沉桩,严禁适用水冷却以及焊完即开始沉桩;

(2)、电焊接桩焊缝:焊缝咬边深度≤0.5m,上下端部错口≤3mm,焊缝电焊质量外观为:无气孔、无焊瘤、无裂缝,具体见(GB50202-2002)规范要求。

送桩:按预先测量的现场标高送到设计要的桩顶标高,其误差为±5cm,应测量校正送桩器垂直度,避免偏心受压给桩段不必要的弯矩。送桩或者复打时,应事先检查管桩内是否充满水,若管内充满水,应先抽去部分水以后才能施打。

工程桩收锤标准严格实行双控,以最后三阵10击贯入位于规范要求的20-40mm为主要控制指标,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作参考。送桩器上面已经标有刻度,送桩后期通过观察测量刻度,计算出最后三阵的10击贯入度,并且填写至施工记录表中。

待一根工程桩施工完毕后,用略大于管桩内壁的木板挡住管桩孔口,避免桩周土体落入桩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