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机器人发展历史(机器人的发展简史)

海潮机械 2023-01-21 16:18 编辑:admin 215阅读

1. 机器人的发展简史

在教学“机器人的由来”的时候,补充“机器人产生背景”的知识——工业化大生产,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大量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工作的分化越来越细,使得每个工人只要做非常简单的操作,从而使机器代替人生产成为可能。机器人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2. 机器人发展史简介

1950年:图灵测试

1950年,著名的图灵测试诞生,按照“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定义: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同一年,图灵还预言会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

1954年: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诞生

1954年美国人乔治·戴沃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

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

1956年夏天,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会上,麦卡锡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纽厄尔和西蒙则展示了编写的逻辑理论机器。

3. 机器人的发展简史心得体会

布里茨没日没夜地在街道上走来走去,只要还有人可能需要帮助,他就拒绝暂停或休息。

他的援助不仅面向人类和流浪动物,甚至还延伸到了损坏的机械体。

有一次燃气泄漏引起的大火烧毁了达沃兰钟塔,他用自己巨大的铁手救出了一个机械师家庭,还有家里的黑猫,甚至还在半路上从一间儿童卧室里抢救出了一个发条舞娘玩偶。 对于这个蒸汽机器人来说,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意义重大 布里茨是一个高大魁梧、刀枪不入的蒸汽机器人,最初被设计打造的目的是处理祖安的有毒有害废料。

但他的自我进化超越了最初的目标,现在的布里茨利用自己的力量和韧性保护他人。

它能够看破表面的伪装和假象,看透真实的动机,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海克斯科技发展起来后不久,发明家和科学家蜂拥而至来到祖安,在这里他们可以使用各种不稳定物质进行实验,不用遵守皮尔特沃夫的条例和法规。

他们的实验经常会导致灾难,后果往往是房倒屋塌,毒物泄露。

奇术魔法学院的一支小组开发了一种蒸汽动力的机器人,可以用来清理那些有毒有害的瓦砾废墟,因为这项工作实在是太危险,即使是那些走投无路的祖安佬,也不愿冒这个险。

这些机器人任劳任怨、无休无止地在街道上劳作,城市周围的废物填埋场越来越多,它们的工作也越来越重。

但即使是坚硬的机器,也经常会出现意外事故,这些机械体经常会被送回到学院,一块接一块。在祖安最底层的烂泥中跋涉前行绝非易事,强酸和剧毒的化合物会一点一点侵蚀它们的金属外壳。

有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发明家,他的名字叫维克多,他想要制造出一种更加耐用的机器,更高效地清理废料,同时可以免去昂贵的修理费用。

他从报废的机器人身上收集来破旧的零件,没有使用行业内流行的光鲜亮丽的部件。

虽然维克多使用的材料是别人弃置的,但他却设计出了一款更加坚固耐用的机器。

他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闪电布里茨,希望这个机器人能够像闪电一样处理废料,并且发挥出的价值远超它各个零部件的简单叠加。

维克多最后给布里茨注入了一个不屈不挠的渴望,让它为祖安人民服务,清理城中的有毒物质。

随后维克多把它派到了地沟区帮忙。 这个机器人将维克多赋予的目标铭记于心,它相信牺牲奉献和舍己为人能够让整座城市变得更加伟大。布里茨加入了其他机器人的行列,开始进行清理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带队进入污染禁区核心进行探查。

他英勇无畏地清理了毒性最强的化学污染区,完全不需要回到学院进行修理。

布里茨开始为其他机器人设计越来越大胆的行动计划,但却在一些新的危险出现的时候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他们的工作仅限于清理化学污染。

一天晚上,他借来了维克多的珍宝工具箱,打开了自己的蒸汽引擎。

他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机械构造,解除了所有功能上的限制,这样一来他就能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大改变。 在随后的几周里,布里茨井然有序地组织了大规模疏散,让居民远离毒雾;他重新定向了食物配给系统,大幅增强了效率,他修复了一个精密的滤水系统,让许多居民重新用上了清洁水。每多一次善行,布里茨就多了一份对自己目标的确定,也多了一份其他任何机器人都无法企及的自我意识。

维克多发现了自己创造之物发生了不平凡的改变,于是想要在其他机器身上复制布里茨的深度认知和自我维护。但布里茨从来都没有透露是什么导致了自己的醒悟,而没有这个关键信息,维克多也一直都无法复制自己的成功。

时间一天天过去,布里茨得知有些他曾救助过的人最后还是因为暴露于有毒化合物而罹患重病。

他爱莫能助,所以心急如焚,于是求助于他的创造者。

维克多一直都想让人类的脆弱身躯得到进化,所以很热情地提供了协助。

他向布里茨承诺,只要有了他在奇术魔法领域取得的进展,他们甚至可以击败死亡。 布里茨说服了一个地沟居民家庭试用维克多的方案,并与维克多一起将机械装置天衣无缝地整合到了人体之中,以此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 起初,移植很成功,这一家人重新站了起来。但过了几个月的健康生活以后,他们的身体开始衰弱。维克多和布里茨竭尽全力寻找解决方案,但他们的努力只是暂时延缓了不可避免的结局。没过多久,这一家人就全都死掉了。 这次失败令布里茨失落沮丧,他知道这种帮助他人的方式不属于自己。于是他和自己的创造者从此以朋友和同道人的身份分道扬镳,布里茨希望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安的居民带来最好的改变。 虽然有些人认为祖安是一个混乱的地方,到处都是不顾后果的实验和无法无天的犯罪,但布里茨却只看得见它孕育的无限机遇。他在祖安中寻觅着自己发挥作用的机会,为祖安带来好的改变,尤其关注那些被社会遗忘或抛弃的人。满怀着希望的润滑油,布里茨相信祖安必将发展成为瓦洛兰历史上最伟大的城市。

4. 机器人发展简史(2018年版)

人工智能最早的探索也许可以追溯到莱布尼茨,他试图制造能够进行自动符号计算的机器,但现代意义上人工智能这个术语诞生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

黄金时期(1956-1974)

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黄金时期,大量的资金用于支持这个学科的研究和发展。这一时期有影响力的研究包括通用问题求解器(General Problem Solver),以及最早的聊天机器人ELIZA。

第一次寒冬(1974-1980)

到了这一时期,之前的断言并没有兑现,因此各种批评之声涌现出来,国家(美国)也不再投入更多经费,人工智能进入第一次寒冬。

兴盛期(1980-1989

这一时期的兴盛得益于专家系统的流行。联结主义的神经网络也有所发展,包括1982年John Hopfield提出了Hopfield网络,以及同时期发现的反向传播算法,但主流的方法还是基于符号主义的专家系统。

第二次寒冬(1989-1993)

之前成功的专家系统由于成本太高以及其它的原因,商业上很难获得成功,人工智能再次进入寒冬期。

发展期(1993-2006)

这一期间人工智能的主流是机器学习。统计学习理论的发展和SVM这些工具的流行,使得机器学习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

爆发期(2006-现在)

这一次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是由深度学习,也就是深度神经网络带动的。

5. 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史

1、 人工智能的诞生(20世纪40~50年代)

2、 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70年代)

3、 人工智能的低谷(20世纪70~80年代)

4、 人工智能的繁荣期(1980年~1987年)

5、 人工智能的冬天(1987年~1993年)

6、 人工智能真正的春天(1993年至今)

1、 人工智能的诞生(20世纪40~50年代)

  1950年:图灵测试

  1950年,著名的图灵测试诞生,按照“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定义: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同一年,图灵还预言会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

  1954年: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诞生

  1954年美国人乔治·戴沃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

  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

  1956年夏天,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会上,麦卡锡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纽厄尔和西蒙则展示了编写的逻辑理论机器。

  2、 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70年代)

  1966年~1972年:首台人工智能机器人Shakey诞生

  1966年~1972年期间,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研制出机器人Shakey,这是首台采用人工智能的移动机器人。

  1966年:世界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发布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魏泽鲍姆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ELIZA的智能之处在于她能通过脚本理解简单的自然语言,并能产生类似人类的互动。

  1968年:计算机鼠标发明

  1968年12月9日,美国加州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恩格勒巴特发明计算机鼠标,构想出了超文本链接概念,它在几十年后成了现代互联网的根基。

  3、 人工智能的低谷(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初,人工智能遭遇了瓶颈。当时的计算机有限的内存和处理速度不足以解决任何实际的人工智能问题。要求程序对这个世界具有儿童水平的认识,研究者们很快发现这个要求太高了:1970年没人能够做出如此巨大的数据库,也没人知道一个程序怎样才能学到如此丰富的信息。由于缺乏进展,对人工智能提供资助的机构(如英国政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和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对无方向的人工智能研究逐渐停止了资助。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RC)在拨款二千万美元后停止资助。

1997年5月10日,IBM“深蓝”超级计算机再度挑战卡斯帕罗夫,比赛在5月11日结束,最终“深蓝”以3.5:2.5击败卡斯帕罗夫,成为首个在标准比赛时限内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电脑系统。供图/CFP

  4、 人工智能的繁荣期(1980年~1987年)

  1981年:日本研发人工智能计算机

  1981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拨款8.5亿美元用以研发第五代计算机项目,在当时被叫做人工智能计算机。随后,英国、美国纷纷响应,开始向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提供大量资金。

  1984年:启动Cyc(大百科全书)项目

  在美国人道格拉斯·莱纳特的带领下,启动了Cyc项目,其目标是使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以类似人类推理的方式工作。

  1986年:3D打印机问世

  美国发明家查尔斯·赫尔制造出人类历史上首个3D打印机。

  5、 人工智能的冬天(1987年~1993年)

  “AI(人工智能)之冬”一词由经历过1974年经费削减的研究者们创造出来。他们注意到了对专家系统的狂热追捧,预计不久后人们将转向失望。事实被他们不幸言中,专家系统的实用性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情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新任领导认为人工智能并非“下一个浪潮”,拨款将倾向于那些看起来更容易出成果的项目。

  6、 人工智能真正的春天(1993年至今)

  1997年:电脑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1997年5月11日,IBM公司的电脑“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成为首个在标准比赛时限内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电脑系统。

  2011年:开发出使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人工智能程序

  2011年,Watson(沃森)作为IBM公司开发的使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人工智能程序参加美国智力问答节目,打败两位人类冠军,赢得了100万美元的奖金。

  2012年:Spaun诞生

  加拿大神经学家团队创造了一个具备简单认知能力、有250万个模拟“神经元”的虚拟大脑,命名为“Spaun”,并通过了最基本的智商测试。

  2013年:深度学习算法被广泛运用在产品开发中

  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探索深度学习领域,借此为Facebook用户提供更智能化的产品体验;Google收购了语音和图像识别公司DNNR

6. 工业机器人发展简史

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资料:1959 年,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实用工业机器人。此后英格伯格和德沃尔成立了“尤尼梅逊”公司,兴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第一批工业机器人被称为“尤尼梅特”,意思是“万能自动”。他们因此被称为机器人之父。1962 年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也制造出工业机器人,称为“沃尔萨特兰”,意思是“万能搬动”。”尤尼梅特”和“沃尔萨特兰”就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仍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

7. 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

  “robot”,源自捷克语“robota”,意谓“强迫劳动”。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他把在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从事生产劳动的那些家伙取名“Robot”,捷克语意为“奴隶”,即没有思维能力,只会工作的类人机器,“机器人”的名字也正式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