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力气缸缺点(7月1日国外新闻主要内容)

海潮机械 2023-02-15 08:29 编辑:admin 112阅读

一、7月1日国外新闻主要内容

从美国的野火到亚洲的台风,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世界上每天新闻的常客。以下这些事件记录了这些可怕的灾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021年,人们目睹了气候变化影响的进一步例子。科学家们注意到,随着气温的上升,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都在发生变化,乃至影响生态正在恶化,例如一项长达十年的研究表明,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现在排放的碳比吸收的要多。尽管大多数人离那里很远,但这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一个情况,因为很多影响都是全球性的,没有谁能避开。

现在人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极端气象事件发生在全球各地,美国发生了野火,亚洲发生了台风,美国的后院再次掀起了超级风暴。下面这些记录了过去12个月里导致人类流离失所、生活被毁的少数天气异常,这些看起来都很令人沮丧,也值得思考。虽然没有谁能完全保证这些事件与气候变化或全球变暖直接相关,也或者不相关,但恶劣的现象正在变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西班牙暴风雪-一月

2021年1月9日,一个人滑雪穿过西班牙马德里Cibeles广场。在菲洛梅娜风暴到来后,这座城市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降雪。

2021年1月9日,这不是旅游,西班牙马德里,人们在大雪中沿着塞戈维亚大道走在雪地上。

一场持续的暴风雪以50年来创纪录的水平覆盖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造成至少4人死亡,数千人被困在汽车、火车站和机场。

我国北方沙尘暴——三月

2021年3月15日,中国北方,人们在沙尘暴期间戴着防护口罩上下班。

2021年3月15日,沙尘暴袭击了中国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市,导致空气污染激增,进出该地区的航班被取消。

3月13日夜间,蒙古国开始出现特大沙尘暴,而成因主要因为今年蒙古地区气温较往年平均偏高5摄氏度左右,造成天气干燥所致,另一个起因就是蒙古气旋引起周围地区出现强风气候。此次沙尘暴3月15日到达我国北部地区时能见度在不到400m,这个级别为强沙尘暴,影响我国北方12个省市,这是近10年来最强和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

美国俄勒冈州热浪——6月

2021年6月27日,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俄勒冈会议中心,波特兰居民挤满了一个可容纳约300人的冷却中心。

2021年6月27日,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个市民在用喷泉降温。

2021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一场极端热浪影响了北美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快速归因分析发现,这是一个1000年的天气事件,极端热浪影响了至少9个州省,据估计,这场热浪造成至少1400人死亡。热浪的出现是由于以该地区为中心强大上层高压带相关,其强度与则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关,并且美国相关机构推测这种气候变化为这种极端热浪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150倍。

美国加州干旱-6月

2021年6月6日的照片,位于美国圣加布里埃尔山脉的圣加布里埃尔水库几乎空了。

2021 年 5 月 27 日,加州福尔瑟姆湖码头的干涸湖床上停着空船。

今年夏天发生在美国加州的干旱是整个 126 年记录中最极端的。这是气候变化在该州水资源危险下降中所起的作用的明显迹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干旱月份正在成为新常态,雨季越来越少。

气候研究人员表示,造成今年夏季严重干旱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降水不足和蒸发需求增加,也称为“大气干渴”。温度升高会增加大气可以吸收的水量,然后使大气变干并生成引发野火的条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干旱特别工作组联合负责人贾斯汀曼金认为如果没有发生的全球变暖,是不可能有这种干旱相关的温度和蒸发需求的。

尼泊尔季风降雨和洪水-7月

2021年7月9日,尼泊尔巴纳帕,一名男子在被淹没的路段上乘坐临时筏子。

2021年,尼泊尔遭遇由暴雨引起的一系列山洪灾难,造成山体滑坡和山洪暴发。

2021年6月,梅兰基河泛滥,在尼泊尔辛杜帕尔乔克区梅兰基集市造成破坏,造成几名当地人和一些外国人死亡。同月,Kanchanpur地区的Mahakali河冲垮了一座在建的桥梁

2021年9月,大雨淹没了加德满都382座房屋和道路。加德满都山谷在3小时内降雨量达105毫米。同一星期,塔拉伊地区又发生水灾,造成9人死亡,42所房屋被毁

2021年10月,尼泊尔西部卡纳利集水区发生洪水,造成至少103人死亡。在马哈卡利河流域,2600人被转移在尼泊尔东部,暴雨在帕尔帕地区摧毁了大约5万公顷的水稻种植园。尼泊尔全境有2232座房屋被淹没。,比拉特纳加的国内机场由于跑道被洪水淹没不得不关闭了四天。洪水阻塞了尼泊尔全境244处高速公路,造成大约10亿美元的损失。

西伯利亚森林大火——七月

2021年7月27日,显示的是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雅库茨克西部的GornyUlus地区被烧毁的森林。

今年夏天,这个世界上最冷城市的天空没有被连续第三年越来越严重的大火产生的棕橙色有毒烟雾所笼罩,这是很少见的。雅库特人在其突厥语中被称为萨哈,许多人相信自然是一种有生命的精神,它将保持与人类的和谐。

科学家曾说,西伯利亚的野火释放了创纪录数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由异常高温助长的大火一直燃烧到北极圈以北。

北欧洪水-7月

2021年7月16日,德国西部埃尔夫施塔特布莱塞姆地区被洪水完全摧毁。

2021年欧洲洪水是2021年夏季发生在西欧国家的洪水,灾害共造成大约242人死亡。在西欧出现创纪录的降雨之后,比利时、德国、荷兰、卢森堡和瑞士于2021年7月14日发生洪水,导致多条河流决堤,洪水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阿尔韦勒县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当地的阿尔河河水上涨,许多建筑物坍塌,并造成至少18人死亡。比利时当地将此次灾害描述为有史以来已知的最大自然灾害之一;此次洪水亦成为德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致命的自然灾害。在洪水发生后,科学家强调了此灾害与极端天气全球趋势的联系,特别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更频繁的暴雨。

希腊野火——8月

2021年8月9日,希腊北部埃维亚岛伊斯提亚附近的Kamatriades村发生野火,当地青年和志愿者聚集在一片开阔的田野,等待为消防员提供支持。

8月8日,希腊埃维亚岛Gouves村,一位老妇人离开受到野火威胁的家。

2021年希腊山火是自2021年8月上旬以来在希腊经历了历史最高气温(47.1°C )的热浪之后,该国多地发生的多起山火 。最大的山火发生在阿提卡、奥林匹亚、麦西尼亚州,而最具破坏性的山火发生在北优卑亚岛,有大约2000人通过船只疏散至各地,迄今希腊各地山火已烧毁耕地9.3万公顷。

海地热带风暴-8月

2021年8月16日,海地莱凯发生7.2级地震,热带低气压“Grace”接近,一名妇女涉水而过。

美国东部时间 8 月 14 日上午 8 点 30 分之前,一场 M7.2 地震袭击了海地西南部Nippes 省和南部省之间的山区。8 月 16 日一夜之间,海地还遭受了热带风暴 Grace 的直接袭击,地震摧毁了许多建筑,加之Grace风暴席卷了该地区,造成700多人死亡,给该地区带来了更多的苦难。科学家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雨量少,长期影响该国大部分地区。

加州野火-8月到9月

2021年8月2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杰尼斯发生大火,大火吞噬了树木。

这是2021年9月24日航拍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格林维尔一处被烧毁的房屋。

2021年加州野火季是持续不断的野火,整个加利福尼亚州都在燃烧。截至2021年12月16日,该州共记录了8619起火灾,燃烧面积为1039641公顷,至少3629座建筑被大火烧毁,至少7名消防员和2名平民在扑火中受伤。由于加州的气候变化,该州的野火正在增加,就火灾数量而言,2021年已经超过了2020年,而2020年本身是该州有记录以来最多的季节。

巴西的沙尘暴-9月

2021年9月26日,一场巨大的沙尘暴席卷了巴西Frutal市NossaSenhoradoCarmo社区。

2021年9月异常强大的沙尘暴在圣保罗造成至少 6 人死亡,自 9 月底以来,巨大的橙色尘云在乡村中隆隆作响,风速高达每小时 100 公里的情况至少出现了 3 次,令圣保罗城乡居民感到恐惧。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圣保罗遇难的六人是树木和房屋倒塌以及风暴造成的直接后果的受害者。

巴西气象频道梅苏尔的气象学家埃斯塔尔·西亚斯说:“在某些方面,它们很常见,但没有今年看到的这么严重。”

二、《新闻联播》原来的名字叫?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电视新闻》开播(是《新闻联播》的前身)。1960年开始,北京电视台有了固定的《电视新闻》栏目,作为每天晚上同观众见面的第一个节目。每次播出四五条,约10分钟。1976年7月1日,《全国电视台新闻节目联播》开始试办。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在没有电子录像设备的情况下,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以直播形式播出,播出时间固定为19时至19时20分。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至今未发生过变换。

三、2021年7月至8月重大时事?

建党l00周年庆祝大会、建军94周年、东京奥运会等。

四、2021年十大文化热点事件?

  01 全球疫情

  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春节,是中国人走亲访友、团圆喜庆的日子。然而,这阖家欢乐、辞旧迎新的惯常,却被一种突如其来的病毒打破了。它牵动着人心,也改变着固有的社会习俗。不少人的返乡计划,都因疫情的发展而被迫搁置。这个春节,注定与既往不同。它非常安静,但却不平静。因为此时此刻,一批批医务人员正奋斗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在此,让我们用特殊的方式向亲人拜年!同时,也向为防控疫情忙碌的人致敬!

  02 登顶珠峰

  登顶珠峰:中国谱写“肯攀登”传奇群山之巅,心驰神往。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们希望征服高山,其实在征服高山的同时也是在超越自己,“山登绝顶我为峰”。古往今来,无数攀登者向世界最高峰发起挑战,最终只落得尸体被冰雪覆盖,长眠在积雪覆盖的山路上的悲壮结局……成功登顶珠峰的背后不只是向往,更需要信念、勇气、毅力,惟有攀登才能抵达,惟有穿过重重险阻,才能登上巅峰。岂止是登山,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03 北斗三号

  “收官之星”成功发射,“中国北斗”成为“世界北斗”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振兴之魂。2020年6月23日,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升空,举国欢庆、全球瞩目,因为这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和骄傲的时刻。几代北斗人,胸怀复兴梦,呕心沥血、栉风沐雨,心怀“舍我其谁”的报国初心,披荆斩棘,自主创新,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人类提供了“中国方案”。我始终坚信,科技将改变生活,中国会造福全人类。正所谓,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北斗定将如春风化雨,滋养万物。

  04 云毕业与高考

  特殊的高考,是一代年轻人的“成人礼”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今年做出推迟高考时间的决定显得尤为特殊。马上就要开始的这场特殊的高考就是一代年轻人的“成人礼”。无论是佩戴口罩参加考试,还是日程安排的变化,对年轻人的成长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希望同学们珍惜考前的分分秒秒,全力以赴,考试过后你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变通能力必将锻炼得无比强大,从而以更崭新的姿态投身到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伟大时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奋发有为,不负韶光。

  05 天问一号

  从探月到探火,中国“天问”迈向更远深空两千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旷世之问;两千年后,中国航天人用实际行动给出回答: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独立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奔向更深更远的火星!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揭开那颗红色星球的神秘面纱!

  06 光盘行动

  珍惜粮食,莫让“空盘”成“空谈”近日,新时代领路人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铺张浪费之风,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秀传统文化,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坚决制止。“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我们要常怀忧患意识,增强风险意识,保持危机意识,敬畏自然,珍惜资源,尊重劳动,时刻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要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勤俭美德,培养节约习惯,让每个人都成为勤俭节约的坚定践行者,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07 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新时代领路人说: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近代以来,为了追求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业绩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新的时代也涌现出了无数产业报国、教书育人、科技兴国、为国争光、爱国敬业、敬老孝亲的英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无处不在,让我们弘扬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在缅怀中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然前行。

  08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2015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刊发文章如是说。深圳的速度是中国速度,深圳的高度是中国高度。深圳这座城市,高度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华,也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09 抗美援朝70周年

  牢记历史,缅怀英烈——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更是一首豪情万丈的精神赞歌。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发展历程中,总会闪耀着无数英雄先烈的光辉事迹,构筑起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精神高地,在中华大地上留下彪炳史册的壮烈事迹。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举世瞩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更加缅怀把热血洒在异国土地上的志愿军烈士们。向长眠在那里的英雄们致敬!

  10 嫦娥五号

  “嫦娥”一小步,中国航天一大步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梦想的古老民族,梦寐以求的“嫦娥奔月”“欲上青天揽明月”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21世纪才正式加入月球探测行列的中国,如今已能在赛道上行稳致远,步步登高。中国的航天队伍一步一个脚印,带着他们的付出和担当,在持续奋斗中接力前行。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伟大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迢迢征途上,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心怀梦想、勇攀高峰,就一定能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业绩。

五、2021发生的大事?

今天是2021年1月1日。一元复始,从今天开始的这一年,注定将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鲜明坐标。

“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这一年, 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此外,民法典实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天问一号”火星着陆……今年一系列国家大事和重要节点,各界瞩目。

这些大事很重要

——中国共产党迎建党100周年

1921—2021,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

100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举世瞩目。

——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小康”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世纪后,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1年上半年,党中央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正式宣布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憧憬即将变为现实。

——“天问一号”火星着陆

今年,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也会有新进展!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升空。若按预定计划,“天问一号”将于2021年2月中旬到达火星,开始绕火探测,2021年5月中旬,计划着陆火星巡视探测。

它将为我们揭开哪些关于火星的奥秘?一起期待!

——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有大动作。

中国计划于2021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而后接续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从无人试验到载人飞天、从单船飞行到多器对接组合飞行等重大跨越,自主突破和掌握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

今年,中国人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中,可谓大事连连。

——中国健儿出征东京奥运

受疫情影响,经历波折的东京奥运会改在今年举行。

推迟后的东京奥运会拟于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举行,东京残奥会将于2021年8月24日至9月5日举行。

尽管这届奥运会的举办背景特殊,但我们依旧期待中国健儿能在赛场上取得佳绩!

这些重磅法律将实施

——民法典

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民法典不仅是中国条文数最多的一部法律,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施行意味着中国开启了“民法典时代”。

六、2021年国际十大文化热点事件?

01 全球疫情

  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春节,是中国人走亲访友、团圆喜庆的日子。然而,这阖家欢乐、辞旧迎新的惯常,却被一种突如其来的病毒打破了。它牵动着人心,也改变着固有的社会习俗。不少人的返乡计划,都因疫情的发展而被迫搁置。这个春节,注定与既往不同。它非常安静,但却不平静。因为此时此刻,一批批医务人员正奋斗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在此,让我们用特殊的方式向亲人拜年!同时,也向为防控疫情忙碌的人致敬!

  02 登顶珠峰

  登顶珠峰:中国谱写“肯攀登”传奇群山之巅,心驰神往。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们希望征服高山,其实在征服高山的同时也是在超越自己,“山登绝顶我为峰”。古往今来,无数攀登者向世界最高峰发起挑战,最终只落得尸体被冰雪覆盖,长眠在积雪覆盖的山路上的悲壮结局……成功登顶珠峰的背后不只是向往,更需要信念、勇气、毅力,惟有攀登才能抵达,惟有穿过重重险阻,才能登上巅峰。岂止是登山,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03 北斗三号

  “收官之星”成功发射,“中国北斗”成为“世界北斗”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振兴之魂。2020年6月23日,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升空,举国欢庆、全球瞩目,因为这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和骄傲的时刻。几代北斗人,胸怀复兴梦,呕心沥血、栉风沐雨,心怀“舍我其谁”的报国初心,披荆斩棘,自主创新,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人类提供了“中国方案”。我始终坚信,科技将改变生活,中国会造福全人类。正所谓,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北斗定将如春风化雨,滋养万物。

  04 云毕业与高考

  特殊的高考,是一代年轻人的“成人礼”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今年做出推迟高考时间的决定显得尤为特殊。马上就要开始的这场特殊的高考就是一代年轻人的“成人礼”。无论是佩戴口罩参加考试,还是日程安排的变化,对年轻人的成长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希望同学们珍惜考前的分分秒秒,全力以赴,考试过后你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变通能力必将锻炼得无比强大,从而以更崭新的姿态投身到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伟大时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奋发有为,不负韶光。

  05 天问一号

  从探月到探火,中国“天问”迈向更远深空两千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旷世之问;两千年后,中国航天人用实际行动给出回答: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独立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奔向更深更远的火星!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揭开那颗红色星球的神秘面纱!

  06 光盘行动

  珍惜粮食,莫让“空盘”成“空谈”近日,新时代领路人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铺张浪费之风,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秀传统文化,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坚决制止。“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我们要常怀忧患意识,增强风险意识,保持危机意识,敬畏自然,珍惜资源,尊重劳动,时刻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要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勤俭美德,培养节约习惯,让每个人都成为勤俭节约的坚定践行者,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07 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新时代领路人说: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近代以来,为了追求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业绩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新的时代也涌现出了无数产业报国、教书育人、科技兴国、为国争光、爱国敬业、敬老孝亲的英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无处不在,让我们弘扬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在缅怀中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然前行。

  08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2015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刊发文章如是说。深圳的速度是中国速度,深圳的高度是中国高度。深圳这座城市,高度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华,也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09 抗美援朝70周年

  牢记历史,缅怀英烈——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更是一首豪情万丈的精神赞歌。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发展历程中,总会闪耀着无数英雄先烈的光辉事迹,构筑起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精神高地,在中华大地上留下彪炳史册的壮烈事迹。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举世瞩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更加缅怀把热血洒在异国土地上的志愿军烈士们。向长眠在那里的英雄们致敬!

  10 嫦娥五号

  “嫦娥”一小步,中国航天一大步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梦想的古老民族,梦寐以求的“嫦娥奔月”“欲上青天揽明月”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21世纪才正式加入月球探测行列的中国,如今已能在赛道上行稳致远,步步登高。中国的航天队伍一步一个脚印,带着他们的付出和担当,在持续奋斗中接力前行。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伟大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迢迢征途上,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心怀梦想、勇攀高峰,就一定能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