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工中心组装技术
1、互换装配法
互换装配法是在装配过程中,同种零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其实质是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不同,分为完全互换法和不完全互换法。
(1)完全互换法
完全互换法就是装配时各装配零件不需进行任何修理、选择、调整或修配即可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其特点是装配质量稳定可靠、对装配工人的技术等级要求低、装配效率高等,有利于组织流水线装配和自动化装配。但对零件的精度要求严,因此零件的生产成本高。故这种装配方法,仅适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
(2)不完全互换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与完全互换法相似,但允许零件的公差比完全互换法所规定的公差大。因此,有利于零件的经济加工,装配过程与完全互换法一样简单、方便。但在装配时,可能会出现达不到装配精度要求的概率为0.27%。
2、选配装配法
选配装配法是将相关零件的相关尺寸公差放大到经济精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钛浩机械是以回转顶尖、丝杠、轴加工、数控车床加工、刀柄刀杆、夹头接杆为公司的主打产品!这种方法常用于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而组成环又不多的成批或大批生产的情况下,如滚动轴承的装配等。选配法,按其形式不同分为直接选配法、分组选配法和复合选配法三种。
(1)直接选配法
即装配时,从待装配的零件中直接选择精度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的要求。这种方法不必事先分组,能达到较高的装配精度,但需要有经验的工人挑选合适的零件进行试配,因此装配时间不易控制,装配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
(2)分组选配法
即将相关零件的相关尺寸公差放大若干倍,使其尺寸能按经济精度加工,然后按零件的实际加工尺寸分为若干组,按各对应组进行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由于同组零件有互换性,故也称为分组互换法。
分组选配法的关键是,保证零件分组后各对应组的配合性质和配合公差必须满足装配精度要求,同时,对于组内的相配件数量要相配套,配合件的公差应相等。
(3)复合选配法
该种装配法是分组装配与直接选择装配的复合形式。它是将组合环的公差相对互换法所求值增大,零件加工后预先测量、分组,装配时工人还在各对应组内进行选择装配。这种方法既能提高装配精度,还可以不必过多地增加分组数。但装配精度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人技术水平,工时也不稳定。
3、修配装配法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对于产品中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且组成环较多的零件装配时,如按互换法或选配法装配,会造成零件精度过高而难以加工,有时甚至无法加工。此时,常用修配法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
所谓修配法,就是在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上预留的修配量,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将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精度制造,装配时按实测结果,通过修配某一组成环的尺寸,用来补偿其他组成环因公差放大后产生的累积误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精度的一种装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而零件可按经济精度制造;缺点是增加了一道修配工序。因此,这种方法比较适于模具装配采用。
采用修配法时,关键是正确地选择修配环和确定其尺寸及极限公差。在生产实践中,修配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单件修配法
在多环装配尺寸链中,选定某一固定的零件作为修配件(补偿环),装配时用去除其表面层的方法改变其尺寸,以满足精度要求。如冲裁模间隙过小,将凸模作为固定修配件进行修配,以保证满足间隙精度要求。
(2)合并加工修配法
这是将两个或更多零件合并在一起进行加工修配,合并后的尺寸可视为一个组成环,这样就减少了组成环的环数,从而减少修配工作量。
这种方法由于零件合并后再加工和装配,需对号入座,给生产带来一些不便,也仅适于单件小批生产,如冲裁模凸、凹(中间)模的装配等。
4、调整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的实质与修配法相同,也是将尺寸链中各组成环的公差值放大,使其按经济精度制造。装配时,选定尺寸链中的某一环作为调整环,采用调整的方法改变其实际尺寸或位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的公差要求。预先选定的环称为“调整环”,它是用来补偿其他各组成环因公差放大而产生的累积误差。
根据调整方法的不同,调整法可分为可动调整法和固定调整法两种。
(1)可动调整法
这是在装配时,通过改变调整件的位置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钛浩机械是以回转顶尖、丝杠、轴加工、数控车床加工、刀柄刀杆、夹头接杆为公司的主打产品!这种方法在模具装配中也经常应用。例如,在冲裁模的装配中,为使冲裁间隙保持均匀,可先装好凹模后再进行凸模装配,并以凹模型孔为基准调整凸模的相对位置,使间隙均匀后用固定销钉将凸模固定板定位在模座上。或者与上述情况相反,先装配好凸模,然后再以其为基准调整凹模的相对位置,使间隙均匀后固定凹模即可。
这种方法在调整过程中不需拆卸零件,比较方便,在模具装配中应用较广。
(2)固定调整法
这是一种在装配过程中,选用合适的调整件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与修配装配法比较,两者都能用精度较低的组成零件达到较高的装配精度。所不同的是,调整装配法是通过更换零件或调整零件位置的方法达到装配精度,而修配法是通过去除表面层一定修配量来达到装配精度。
不同的装配方法,不仅装配工作效率不同,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装配技术水平等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选择装配方法时,应从装配的技术要求出发,根据生产类型和实际生产条件合理地进行选择。
2. 自己组装加工中心
不多,加工中心都是男的多女工一般都在组装车间,加工中心加工的产品重而且车间又脏噪音又大。好多产品女工搬不到。但是在加工中心坐办公室或管理刀具才会有女工。
加工中心也只适合男工,有的要上模或大件产品男工有力气搬运,除非女工自愿留在加工中心干活。
3. 加工中心组装技术员个人简历
装配电工主要负责线路的安装,例如布线、接线,、照明安装等,具体包括大型机电设备的整体零部件组装工作,根据图纸加工工艺的要求,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装配、安装以及调试维修等工作,日常使用设备的检察与保养,日常工作中安全隐患的消除,日常突发事件的处理。
4. 组装加工厂
能在小区开的加工厂,必须是对能源需求不高的加工厂,同时,在小区里开加工厂,还要受排放要求、噪音要求的严格约束,避免扰民。
因此,能在小区开的加工厂的面很窄,选择余地也不大。
我举几个例子,供你参考。比如:手工工艺品加工厂,手工编制加工厂,电子组装加工厂,小型食品加工厂等等。
5. 加工中心组装机
国内加工中心价格普遍都是20来万的样子没具体还是要看配置怎么样,如果各种原件都采用国外进口组装的话,价格可能会贵很多。说到底还是要选择一台最适合自己的使用的。配置选用中上配置就行,精度方面已经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6. 组装加工设备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生产过程
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运输和保存、生产准备工作、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检测、调试,以及油漆和包装等。
生产过程可分为:整部机械的生产过程,一个零件或部件的生产过程;一个工厂的生产过程,一个车间的生产过程等。
2、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部分。机械加工车间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部分(即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使毛坯成为合格零件所进行的全部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装配车间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部分(即将零件装配成部件或整机的过程),称为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1、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工序是工艺路线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安排生产计划的基本单元。阶梯轴(下图)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见下表。
由于是一个工人在一台机床上先连续完成车两端面,钻两顶尖孔后,便更换第二个工件,重复这些内容,则这部分工艺过程为一个工序。然后在同一台车床上,再连续完成粗车各外圆、半精车各外圆、倒角后,便更换第二个工件,重复这些内容,则这部分工艺过程又为一个工序。若由一个工人在一台车床上,连续完成车端面、钻顶尖孔、粗车各外圆、半精车各外圆、倒角等工作后,再换第二个工件重复这些内容,则这部分工艺过程是一个工序,而不是两个工序。
2、安装
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安装。在同一工序中,工件可能要经过几次安装。如图16.1所示,在工序1中,一般需有2次安装:夹住φ65外圆,车一端面并钻顶尖孔;调头,夹住φ65外圆,车另一端面并钻顶尖孔。
加工中应尽量减少安装次数,以减少安装误差和节省辅助时间。
3、工步
在加工表面(或装配时的连接表面)、加工(或装配)工具、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工步。工步是构成工序的基本单元。
4、工位
为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和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例如,用分度头铣六方,每转位一次即为一个工位。
5、走刀
同一工步中,若加工余量大,需用同一刀具,在相同转速和进给量下,对同一加工面进行多次切削,则每切削一次,就是一次走刀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1、生产纲领
企业在计划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工厂一年制造的合格产品的数量,称为年生产纲领,也称年产量。生产纲领对工厂的生产过程与管理有着决定性影响。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时,还需确定零件的生产纲领。零件生产纲领按下式计算:
N=Nn(1+α+β)
式中:N零 —零件的生产纲领;
N—产品的生产纲领;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
α—零件的备品率;
β—零件的平均废品率。
2、生产类型
根据产品的大小和生产纲领的不同,按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一般把机械制造生产分为三种类型。
1)单件生产
单个制造一种零件(或产品),很少重复或不重复生产,称为单件生产。例如重型机器厂或机修车间的生产、几种新产品试制等。
2)成批生产
成批制造相同的零件(或产品),一般是周期性的重复进行生产,称为成批生产。每批所投入或产出的同一零件(或产品)的数量,称为批量。按照批量的大小和产品的特征,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大批生产。
3)大量生产
同一种零件(或产品)的制造数量很多,大多数工作地点经常重复地进行一种零件的某一工序的加工,称为大量生产。例如汽车厂、轴承厂等的生产,一般都属于大量生产。
生产类型主要根据加工同种零件的年产量来确定,此外还应考虑零件的重量、复杂程度、加工劳动量等因素。各种生产类型的划分和工艺特征见下表
7. 加工中心组装技术要求
当装配钳工当然比机械加工好,装配钳工要求动手能力强,还要脑子好使,并且还要有钳工的基本功,钳工可以说是手艺人,离了设备仍然可以干活,如果手巧还会省力,学好装配钳工,修理自行车不在话下。机械加工的工人离开设备就什么也干不了,除非自己好学也就另当别论了。
8. 加工中心装配工
1、遵照作业指导书及相关质量标准要求,进行零部件组装;
2、成品运行调试检验,产品包装发货;
3、安全生产和防止各种违章操作;
4、检查本道工序加工质量,如实填写当班首件检验记录和工序流转卡;
5,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9. 加工中心组装技术规程
在加工中心选择定位基准时,要全面考虑各个工位加工情况,达到的3个目的:
1、所选基准应能保证工件的定位准确,装卸工件方便,能迅速完成工件的定位和夹紧,夹紧可靠,且夹具结构简单。
2、所选定的基准与各加工部位的各个尺寸运算简单,尽量减少尺寸链计算,避免或减少计算环节和计算误差。
3、保证各项加工精度。在具体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时,可按照以下的要求进行处理:1、尽量选择零件上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在制定零件的加工方案时,首先要选择最佳的精基准来进行加工中心加工。这就要求在粗加工时,考虑以怎样的粗基准把精基准的各面加工出来,即加工中心上使用的各个定位基准应在前面普通机床或加工中心工序中加工完成,这样容易保证各个工位加工表面相互之间的精度关系,而且,当某些表面还要靠多次装夹或其他机床完成时,选择与设计基准相同的基准定位,不仅可以避免因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保证加工精度,且可简化程序编制。2、当在加工中心上无法同时完成包括设计基准在内的工位加工时,应尽量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同时还要考虑用该基准定位后,一次装夹就能够完成全部关键精度部位的加工。为了避免精加工后的零件再经过多次非重要的尺寸加工,多次周转,造成零件变形、磕碰划伤,在考虑一次尽可能完成多的加工内容(如螺孔,自由孔,倒角,非重要表面、刀具检查等)的同时,一般将加工中心上完成的工序安排在最后。3、当在加工中心上既加工基准又完成各工位的加工时,其定位基准的选择需考虑完成尽可能多的加工内容。为此,要考虑便于各个表面都被加工的定位方式,如对于箱体,最好采用一面两销的定位方式,以便刀具对其他表面的加工。
4、当零件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难以重合时,应认真分析装配图纸,确定该零件设计基准的设计功能,通过尺寸链的计算,严格规定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间的形位公差范围,确保加工精度。对于带有自动测量功能的加工中心,可在工艺中安排坐标系测量检查工步,即每个零件加工前由程序自动控制测头检测设计基准,CNC系统自动计算并修正坐标系,从而确保各加工部位与设计基准间的几何关系。
5、工件坐标系原点即“编程零点”与零件定位基准不一定非要重合,但两者之间必须要有确定的几何关系。工件坐标系原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便于编程和测量。对于各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确定定位基准时,应考虑坐标原点能否通过定位基准得到准确的测量,同时兼顾测量方法。
10. 加工中心组装技术规范
不是同一个类别。加工是由所需要各种金属力加工机床用技术工人按技术图纸要求加工成合格的另件,这叫力加工。而组装则是由装配钳工将合格的加工另件成品按装配图纸的技术要求,将若干加工另件按装配图纸及要求组装成成品,经试车合格变为产品出厂。
11. 组装加工项目
手工组装加工活外发,一般是小型企业塑胶厂的塑胶组装小件,和小型企业五金厂的手工组装零件。因为简单,易学易会。可以给找不到工作的大龄阿姨们带来一份生活的保障。厂里完成一份,外发一份,这样厂里的订单也不误,给找不到工作的大龄阿姨们也带来一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