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带齿数计算(同步齿形带计算表)

海潮机械 2022-12-14 20:29 编辑:admin 230阅读

1. 同步带齿数计算

外径D=d-2*δ,d=模数*齿数,δ为节顶距,随模数而变化,模数1时为0.25,模数2时为0.5,以此类推。同步带轮齿数*齿节距/派=节圆外径 www.cosate.com

这个网站很多这方面的资料 不用你算对应型号就有写出来 希望能帮到你!

2. 同步齿形带计算表

模数m = 分度圆直径d / 齿数z = 齿距p /圆周率π

从上述公式可见,齿轮的基本参数是分圆直径和齿数,模数只是人为设定的参数,是一个比值,它跟分圆齿厚有关,因而能度量轮齿大小,是工业化过程的历史产物。

相关计算:

模数是决定齿大小的因素。齿轮模数被定义为模数制轮齿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为抽象出来用以度量轮齿规模的数。目的是标准化齿轮刀具,减少成本。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皆可参考标准模数系列表。

随着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定制的大批量生产齿轮很多都使用非标的模数,使其意义被弱化。

如果齿轮的齿数一定,模数越大则轮的径向尺寸也越大。模数系列标准是根据设计、制造和检验等要求制订的。对于具有非直齿的齿轮,模数有法向模数mn、端面模数ms与轴向模数mx的区别,它们都是以各自的齿距(法向齿距、端面齿距与轴向齿距)与圆周率的比值,也都以毫米为单位。对于锥齿轮,模数有大端模数me、平均模数mm和小端模数m1之分。

对于刀具,则有相应的刀具模数等。标准模数的应用很广。在公制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和棘轮、齿轮联轴器、花键等零件中,标准模数都是一项最基本的参数。它对上述零件的设计、制造、维修等都起着基本参数的作用(见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

3. 同步带齿形参数

同步齿形带的规格是怎样的

同步齿形带的工作面及带轮的轮缘表面均做成相应的齿形,且带与其啮合的带传动。一般采用细钢丝绳作强力层,外面包覆聚氨酯或氯丁橡胶。强力层的中线被定为带的节线,节线周长为公称长度。

同步齿形带的模数、宽度和齿数系列及规格

宽度系列,mm 8、10、12、16、20、25、32、40、50、60、80、100、120

齿数系列 32、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10、120、140、160、180、200

模数m系列,

mm

1.5 2 2.5 3 4 5 7 10

宽度b 8~32 10~50 12~60 16~80 20~80 25~100 40~120

齿数Z 32~200 35~200 40~200 45~200 50~200

标记示例 模数m=4mm、宽度b=60mm、齿数Z=100的聚氨酯同步带:

聚氮酯同步带4×60×100

同步齿形带以强力层的中心线为节线,节线周长度Lp为公称长度,相邻两齿沿节线对应 点间的距离称为周节p,模数m=p/π。国产同步齿形带采用模数制。带的标记为: 模数 (mm)×宽度(mm)×齿数,即m×b×z。其模数、宽度和齿数的系列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应规格见上面。

4. 同步轮齿数怎么算

齿轮外径即齿轮的齿顶圆直径=模数*(齿数+2)

可按上述公式算出模数=齿顶圆直径/(齿数+2)=300/(148+2)=2

5. 同步齿轮的外径计算

同步皮带、同步齿轮型号规格表

这里的资料应该对机械设计的网友有益吧—— 同步皮带、同步齿轮型号规格表

第一部份 同步皮带主要型号:

一、 3M 节距是3.00mm. 带高2.40mm, 齿高1.17mm. (120-3M-1800-3M)

二、 5M 节距是5.00mm. 带高3.80mm, 齿高2.06mm. (180-5M-2100-5M)

三、 8M 节距是8.00mm. 带高6.00mm, 齿高3.36mm. (368-8M-5600-8M)

四、 14M节距是14.00mm. 带高10.00mm, 齿高6.02mm. (966-14M-4760-14M)

五、 20M节距是20.00mm. 带高13.20mm, 齿高9.00mm. (20-20M-5600-20M)

六、 MXL 节距是2.032mm. 带高1.14mm, 齿高0.51mm. (32-MXL-1170-MXL)

七、 XXL 节距是3.175mm. 带高1.52mm, 齿高0.76mm. (B80-XXL-B463-XXL)

八、 XL 节距是5.080mm. 带高2.30mm, 齿高1.27mm. (54-XL-1300-XL)

九、 L 节距是9.525mm. 带高3.60mm, 齿高1.91mm. (98-L-1043-L)

十、 H 节距是12.700mm. 带高4.30mm, 齿高2.29mm. (185-H-2360-H)

十一、 XH 节距是22.225mm. 带高11.20mm, 齿高6.35mm. (464-XH-1800-XH)

十二、 XXH 节距是31.750mm. 带高15.70mm, 齿高9.53mm.

十三、 S2M 节距是2.00mm. 带高1.36mm, 齿高0.76mm. (130-S2M-30-S2M)

十四、 S3M 节距是3.00mm. 带高1.90mm, 齿高1.14mm. (150-S2M-3210-S2M)

十五、 S4.5M 节距是4.50mm. 带高2.81mm, 齿高1.71mm. (180-S4.5M-950-S4.5M)

十六、 S5M 节距是5.00mm. 带高3.40mm, 齿高1.91mm. (150-S5M-20-S5M)

十七、 S8M 节距是8.00mm. 带高5.30mm, 齿高3.05mm. (480-S8M-3200-S8M)

十八、 S14M 节距是14.00mm. 带高10.20mm, 齿高5.30mm. (966-S14M-4326-S14M)

十九、 P3M 节距是3.00mm. 带高1.90mm, 齿高1.15mm. (110-P3M-1569-P3M)

二十、 P5M 节距是5.00mm. 带高3.50mm, 齿高1.95mm. (225-P5M-2525-P5M)

二十一、 P8M 节距是8.00mm. 带高5.50mm, 齿高3.20mm. (376-P8M-2800-P8M)

二十二、 P14M 节距是14.00mm. 带高10.00mm, 齿高.00mm.(966-P14M-4578-P14M)

二十三、 T2.5 节距是2.50mm. 带高1.30mm, 齿高0.70mm. (145-T2.5-400-T2.5)

二十四、 T5 节距是5.00mm. 带高2.20mm, 齿高1.20mm. (150-T5-20-T5)

二十五、 T10 节距是10.00mm. 带高4.50mm, 齿高2.50mm. (340-T10-2800-T10)

二十六、 T20 节距是20.00mm. 带高8.00mm, 齿高5.00mm. (1240-T20-2760-T20)

第二部份 同步齿轮主要型号

一、 AS型 (平面式无挡板)

二、 BS型(有台阶无挡板)

三、 AF型(平面式有挡板)

四、 BF型 (有台阶有挡板)

五、 W型(两面凹形无挡板)

6. 同步齿形带的计算与选型

同步带轮的节圆直径计算:Dp=p×Z/∏Dp: 节径Z : 齿数∏: 圆周率同步带轮实际外圆直径计算:De= Dp-2δDp:节径δ:节顶距

7. 同步齿带规格

以HTD齿型的同步带为例,按齿距的大小可分为2M、3M、5M、8M、14M,而3M表示此型号的同步带的齿距为3mm。同步带是以钢丝绳或玻璃纤维为强力层,外覆以聚氨酯或氯丁橡胶的环形带,带的内周制成齿状,使其与齿形带轮啮合。同步带传动时,传动比准确,对轴作用力小,结构紧凑,耐油,耐磨性好,抗老化性能好。

8. 同步齿形带计算

模数公式为:m=da/(z+2)。m是模数,da代表齿顶圆直径,z代表齿数。模数是决定齿大小的因素。齿轮模数被定义为模数制轮齿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为抽象出来用以度量轮齿规模的数。目的则是标准化齿轮刀具,减少成本。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皆可参考标准模数系列表。如果齿轮的齿数一定,则模数越大则轮的径向尺寸也越大。模数系列标准是根据设计、制造和检验等要求制订的。

对于具有非直齿的齿轮,模数有法向模数mn、端面模数ms与轴向模数mx的区别,它们都是以各自的齿距(法向齿距、端面齿距与轴向齿距)与圆周率的比值,也都以毫米为单位。

对于锥齿轮,模数有大端模数me、平均模数mm和小端模数m1之分。对于刀具,则有相应的刀具模数等。标准模数的应用很广。在公制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和棘轮、齿轮联轴器、花键等零件中,标准模数都是一项最基本的参数。它对上述零件的设计、制造、维修等都起着基本参数的作用。

9. 同步带齿数计算同步带长度

HTD8M型同步带轮规格型号尺寸表 节距=8.0 外径公差表 标准皮带宽度 20.0mm 25.0mm 30.0mm 40mm 50mm 60MM 70mm 85mm 外径 公差 L 48.0 53.0 58.0 68.0 79.0 89.0 99.0 115.0 25.4 +0.05-0 W 28.0 33.0 38.0 48.0 59.0 69.0 79.0 95.0 25.4-50.8 +0.08+0 X 8 9 9 11 12 13 14 15 50.8-101.6 +0.10+0 101.6-177.8 +0.13+0 177.8-304.8 +0.15+0 齿数任意选择,

10. 同步带齿数怎么计算

计算:Dp=p×Z/∏ Dp: 节径 Z: 齿数 ∏: 圆周率 同步带轮实际外圆直径计算:De= Dp-2δDp:节径 δ:节顶距 同步带轮中心距及同步带节线长计算:L:近似皮带节线长 C: 两轴的中心距 Dp: 大带轮的节径 dp: 小带轮节径 中心距的确定B= L– 1.57 (Dp + dp) L:皮带节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