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刨冰袋装(90年代的刨冰袋装)

海潮机械 2023-01-16 00:41 编辑:admin 161阅读

1. 老式刨冰袋装

红薯干,红薯的产量很高,于是价格总是很低,在农村,因其产量实在太高往往吃不完的红薯还会拿去饲养家里的猪溜溜。可是,大家却不知道,红薯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第一蔬菜。红薯,被聪明的人们制作成了红薯干。

麦丽素 当时比较奢侈的零食

爆米花

爆米花,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走街串巷。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是那时最受欢迎的魔术师!

(从什么时候起这个推着小板车常常在巷口出现的魔术老头就再也见不到了呢?小时候看老头把腿压在炉子后面的黑袋子上就知道爆米花熟了,捂着耳朵听炸爆米花的爆炸声,看袋子里冒出的长长的烟,闻到浓浓的玉米香,就跟过年炸炮仗一样兴奋啊。现在想吃爆米花简单!电影院门口卡拉OK门口随处可见爆米花机,连夜市上都有自制的爆米花锅,在家用锡纸包着在微波炉里也可以炸出香喷喷的爆米花了。)

爆米花,肯定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我所说的爆米花就是平常我们在电影院吃的那种美食。NO,NO,NO,我在这里给大家所介绍的爆米花,可是超多四川80后小孩子最怀念的爆米花。

如今,这种手摇式的爆米花就像冲冲糕一样,已经离我们这些80后越来越远了。我们,也只能怀念,怀念天真烂漫的童年,怀念爆米花带给我们的欢喜,怀念那个手摇爆米花师傅的爆米花机。

那个时候的爆米花,也是很难得才可以吃上的美食。爆米花的师傅就像赤脚大师一样,带着他那神奇的爆米花机器,走到哪里,爆米花就在哪里出现。每每听见“爆米花啦,爆米花啦”,在炎热的夏天,我们连鞋子也顾不上穿上,就跑下楼,围站在爆米花师傅旁边,看着他那娴熟的手在爆米花机器上转动。“好了,站开了,站来了,要爆了”。我们就一溜烟跑的老远,捂住耳朵。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浓浓烟雾喷出,再跑进一看,爆米花出锅了。那股香气,至今也好难忘记。

那个时候的爆米花,需要自家带着玉米,米,去拿给师傅帮你制作成爆米花。然后,只需支付5角-1元的手工费。在爆米花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在整个炎热的暑假里面,我们吃着爆米花,不管是和小伙伴打闹着,还是一个人闲坐着,都总是忘着很远的地方,那个爆米花师傅离开的路上。总想着,或者,在不久的将来,爆米花师傅又会回来。

棉花糖

这个东西到现在还有呢——棉花糖,现在也觉得非常神奇,怎么就从砂糖变成棉花了呢?

金币巧克力:那个时候的巧克力可是货真价实的,不像现在只要在10块钱以下的就都是淀粉。而且那个时候的巧克力的造型都以雍容华贵为主,什么金币巧克力,金元宝巧克力,连小动物的巧克力都拿金灿灿的黄锡纸包起来,只要拿几个这种金灿灿的巧克力放在兜里,连走路都神奇了好多。基本都是揣兜里一直不吃的,直到化了~

炮米通:这个膨化食品用大米或玉米做成,比现在的什么薯片好吃多了。有的地方叫篷香酥或泡泡果。现在也有,只是少见,而且有了个好听的名字:米果,还有夹心的呢。

酸梅粉。我个人认为,在当年,它的地位足与无花果相抗衡,在小孩子中间也曾经风靡一时。也是两毛一袋吧,每袋附赠个小勺子,不但要吃,还要攒那个勺子,几个小伙伴凑一起肯定会拿出那些勺子相互炫耀,那也是最早的搜集品之一吧,不知道谁还能把那些东西留到现在。

糖饼:那时候在学门口,总有卖瓜子和糖稀的老奶奶,记得两毛钱,给抓一大把,有一次我买一毛钱的,她考虑好久才卖。糖料一般是红、白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在画图时,由民间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这样,就可以拿起来吃了。题材一般以生肖,花鸟为主。都是很吉祥的寓意哦,所以特别是在节气的时候,这可是很盛行的。价格一般在1-2元,现在公园里面还可以看得到。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逛公园,转糖饼了,1毛钱转1次,都知道很难转得到大龙,可是还是要花1-2元钱转个10-20次去试试运气。

娃娃头雪糕,好象是奶油和可可混合的,5毛钱一个,做成类似卓别林的脸,可可色的帽子、眼睛和嘴巴,奶油的脸。在至今的记忆里那是到目前为止天下最好吃的雪糕,那时候买个娃娃头总是在考虑先吃帽子还是先吃脸,有时候干脆就放在碗里搅和在一起吃, 现在好象又出现啦。

无花果(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张,虽然小点……也能唤起那时的记忆):一个小小的白色袋子,上边印着"无花果"三个字.里面装得就是那酸酸的甜甜的干干的无花果了。

大白兔奶糖,那时最好吃、最哄小孩的糖。老牌子质量都很好的,大白兔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了质量。而且现在吃还有一种怀旧的味道,感觉像小时候一样幸福。而且那层糯米纸也很好吃哦。现在依然有的卖,缺点就是有点粘牙,天冷的时候太硬。

酒心巧克力,小时候爸爸每次出差都会给我带一盒,事实证明不会吃醉,不过那个酒味很香甜!!妈妈很反对我吃,怕我吃醉,哈哈。我还收集了很多酒心巧克力的包装纸,太漂亮了,现在的很多包装都达不到那水平。

泡泡糖,长长的一条,用红一半白一半的纸包着,上面有一个小姑娘吹泡泡,在"大大"出世以前的绝对"大哥大"!我们用的都是它! (对对对!简直对极了!我们以前吃的泡泡糖就是介个样子!后来突然横空出世一个“大大”,贵多了,但是广告里小洋鬼子天天在你眼前吹啊吹的,尝了一下确实吹出的泡泡挺大的,那时候买大大泡泡糖吹的孩子多炫耀啊。后来就再也见不到以前那种扁扁长长的老泡泡糖了。)

搅搅糖,两根冰棒棍,加一团明黄色的糖稀,1毛钱一团,搅一搅,拉一拉,又好吃又好玩。只是现在看来不太卫生。

冰棍,真的是"冰"棍,除了冰就是棍子,绝对货真价实!5分一根,以致于将后来的5毛一根的"娃娃头"惊为天人。

烤红薯,香喷喷,甜丝丝,好吃看得见,2毛钱一斤。只是吃多了会打屁。蠢人俗称“勺货”。

果丹皮,很多人都是吃它长大的。非常成功的一种山楂制品,能让20年后的人们念念不忘。1毛钱一根。

老鼠屎这个嘛,跟上面的正好相反,貌似而神非,一粒一粒黑褐色,像极小号的感冒胶囊。每粒两毫米左右,味道嘛,好像酸酸甜甜的,现在可能只有想自杀的人才会误服。(现在偶尔超市里还能找到这种已经改头换面的小零食,好象叫“金桔”,但是再也没有人叫它最原始最亲切的名字“老鼠屎”了,现在的孩子喜欢的小糖果包装都极其奢侈,名字也很新潮,叫“清嘴”。)

山楂片,20片用纸包成一小堆。我小时候最单纯爱着的零食,可是我常常是买不起的。)

麻糖。又称麦芽糖。

小时侯老师给我打肚子里的蛔虫吃的一种糖----宝塔糖

大冰、五毛,一块的好像都有,里面装着有味道的水。现在想起来,鬼知道里面装的什么水啊! -_-b

果子露,隐约记得那个味道很淡,喜欢它的形状和颜色

糖水罐头,当时佳节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是小朋友的最爱

吃蜂蜜啊,往事历历在目,记得一次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其中邻居的男孩就提议说,既然,蜂蜜是蜜蜂屁股后面的黏糊糊的东西,那么蜂蜜一定是蜜蜂屙的屎,于是号召小朋友们捉蜜蜂,捉来蜜蜂后,就把蜜蜂摁住,再用针把它的屁股撬开,准备使劲挤,结果,蜜蜂身子有点滑,一溜,就飞了,回头还蜇了一下捉蜜蜂的小子的嘴巴。这样,不仅没挤出蜜蜂屁股后头的屎,还被蜜蜂蜇得那张好吃的嘴像猪八戒一样肿。

麦乳精,一种用水冲调的饮品,现在早已被高档保健补品代替,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其为何物。而过去是被当做礼品互相赠送的。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麦乳精在普通百姓中还被当做一种比较奢侈的饮品,大人往往舍不得喝,孩子们成为最直接的受用者。干嚼的味道好极了,超级怀念那个味道,还有乐口福也不错的~

薄荷棍:小时候两分一个。两片糖可以像按扣一样互相扣上,有孔。放进嘴里,没化完之前可以"局局局"地吹几分钟。那时,弄到哨子糖可神气了。一定得在听众最多的场合放进嘴,真正的一边吃一边吹,吹得邻居大娘出门见了我就翻白眼。后来那个“暴露薄荷糖”就是模仿这个造型来的。

沙爹鱼串:也是当年的经典之一。那时可没钱一整包买,都是一串串买来吃的,好像是三毛钱一串吧。现在看到也不会买来吃了~

棒棒糖:棒棒糖中间是一颗话梅,买的时候大家都喜欢选话梅大的来买。现在某牌子还有这个糖,什么牌子我到一下子还真想不起来了~味道不错的~

冰糖葫芦.每次回国都要吃的,虽然现在有很多不同水果做的,但是还是最喜欢山楂的!

健力宝,第一次喝健力宝,觉得易拉罐好高级呀。呵呵。比喝白云高橙过瘾,就是太少。哎---国货呀。

光明牌冰砖

光明是老牌子了,出产的小冰砖很有名。我记得以前一到夏天,冰箱里就装满冰砖,我比较喜欢放一块碗里浇点雪碧,然后用勺子挖着吃,不过我认识一朋友比较变态,喜欢看着冰砖在碗里融化再吃,我非常鄙视这种吃法,难道这是在喝汤?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的冰砖没有以前的好吃,,,奶香味没那么重了~

汽水,作为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据说它60年代就有了。你还记得小时候它是多少钱一瓶吗?现在的汽水都有品牌了,芬达、可口可乐,好像看不到曾经的痕迹了。北冰洋汽水。

虾片,不是特别“嘎嘣”脆,但沾了白糖也咯吱脆,吃起来倍儿香!

酥皮面包

花生牛杂

话梅

蛋元饼干

灯草干儿

桃片,在很多年前,在成都和重庆都还属于四川的时候,合川桃片就已经成为了四川很出名的特产。但是,就算重庆被分出四川,成为直辖市的现在。合川桃片也还是四川人心中出名的特产。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把合川桃片称为重庆特产。从小就爱吃四川合川桃片的我,到现在,也还会常常去超市买来吃,吃了20多年的合川桃片,也还没觉得腻,这就是四川特产的特点,百吃不厌。

合川桃片一般有两种口味,甜桃片色泽洁白,厚薄均匀,卷裹不断,点火即燃,口感滋润,香味浓郁。椒盐桃片色泽微黄,酥脆。然后,还为喜欢特殊口味的人们生产出了麻辣味的。但是,这些怪异的口味,市面上出售的很少。

米花糖,同样作为80后小时候味道的米花糖在很大程度上,在很多80后的心目中,都超越了早餐和零食。

在那个时候,面包和牛奶都不是那么的丰富。那个时候,没有甜甜圈,没有菠萝面包,只有简单的白面包。那个时候,没有酸酸乳,也没有果蔬奶,有的只是妈妈煮的鲜牛奶。白面包多美味,鲜牛奶多大的味,那个时候的孩子不爱吃。但是,米花糖就不一样了。在很大的意义上,米花糖充当了那个时候我们的早餐。每天早上,吃上一块,多舒服。还可以多带一块去学校,课间的时候当零食。泡泡的,酥酥的,甜甜的,咬一口,就能听见脆脆的声音。那声音,当真好听,这个是赚足了足够多的眼球的。

米花糖和芝麻杆一样,也是主要用麦芽糖,也是裹上一层芝麻,太香了,想起都流口水呢。米花糖可滋阴补肾、润肺健胃,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所以,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食呢。

在这里,特别推荐的是江津 “荷花”牌的米花糖哦,好巴适,好正宗,好地道。

姜糖

杂糖,在70年代,杂糖可能是最奢侈的零食了。常常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里面的大人们才会准备杂糖来招待客人。到了80年代,杂糖盛行了起来,就算不是在逢年过节,在卖零食的摊上都总能买到。杂糖在80年代,虽然不再奢侈,可也价格不菲,每次大人们也总是买一点。90年代之后,杂糖不再奢侈,价格也不再昂贵。

卤蛋(茶叶蛋),好像现在也吃的哈,而且还到处都是呢

梅花蛋糕

压缩饼干

芝麻杆,80后小时候的味道。那个时候的我们,那个时候的80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明星零食。

芝麻杆在那个时候,1毛钱一根。家里的大人觉得这样不划算,就去卖蜜饯的摊位上,给我们称上一斤。别以为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好吃的小嘴巴有甜头。不然,芝麻杆,又香又甜,家里的大人们担心长牙的我们吃多了坏牙齿。每天也只能给我们吃两,三杆。每次还把芝麻杆到处藏,每天都会换着花样放。由于知道家里有了这样美味的零食,自然每天都不会放过,趁家里大人不在的时候,到处寻觅。我记得那个时候,每个暑假总爱放战争片。电视里放着日本鬼子搜寻八路军,我们这帮孩子也在家搜寻芝麻杆。找到之后,好不开心,还和小伙伴们分着吃。确实也是满足了自己的小嘴巴,等爸爸妈妈回来小屁股也就遭罪了。

芝麻杆是用纯麦芽糖制作而成的,味道香,酥,脆,甜。价格很便宜。送小孩,老人都很适宜的。

怪味胡豆在重庆没有被单独列为一个行政区的时候,也是四川的特产,不过,随着重庆和四川的单独划分,很多人现在也说怪味胡豆是重庆的特产。但是,在我小时候,一直被看作四川特产的怪味胡豆,在现在的心中,也还是四川的特产。

锅巴,香香的,脆脆的。最主要的,锅巴很符合四川人的口味。原因就是锅巴是麻辣的,嘿嘿。锅巴是一种休闲小食品,香酥可口,在四川人当中简直广受欢迎。就算是现在,过去了十几年,在很多的超市里,这种小吃还是很受注目的。

锅巴是一种由大米,小米,黄豆为主原料制作而成的小零食。所以,锅巴的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哦。并且,锅巴还是老少皆宜。所以,锅巴在四川的各个超市,都是一种销售很火的零食。在四川锅巴的售价也很低,一般价位都在1元左右。当然,也有家庭分享的包装,也在2,3元左右,很经济划算,所以很多家庭也能承受。那个时候在爆米花不是很流行的时候,在电影院,除了吃瓜子,就是锅巴了。足以看出锅巴在四川人心中的喜爱程度了。

鱼皮花生,80后孩子都不会陌生的零食。吃了之后,肚子都会胀上好久。

鱼皮花生出自厦门。鱼皮花生在选料的时候是很严格的,特别是对花生仁的选择。鱼皮花生的花生仁要饱满,颗颗状若珍珠。鱼皮花生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可能会有腥味。鱼皮花生其实是脆脆的,味道也香香的,咸味儿带着一丝丝的甜,很受大家的欢迎。就连东南亚国家的人们,也对这美味的零食很赞赏。

蛋烘糕在很久以前,是由炉子烘烤的。可是,现在街上能见着的都是用液化气的,少了很多以前的味道。不过,还是很知足,在街上还是偶尔能遇见拖着三轮车买卖蛋烘糕的身影。除了白糖以外,炒好的土豆丝、青椒肉丝、榨菜,各种水果酱也可以作为馅。味道简直就可以琳琅满目。

叶儿耙,四川人没有不知道的。小时候,走在街上就能看到年迈的老者挑着叶儿耙,到处喊着:叶儿耙,买好吃的叶儿耙啰。五角两个,一个咸味,一个甜味,吃的我很满足。

小时候的夏日,最爱吃的莫过于凉糕。每天回家,都会去学校门口的凉糕店吃上一碗才肯回家。在夏日,四川每个角落都会有这样祛暑的良品在叫卖。简单的人力三轮上,放上盛装凉糕的大桶,再放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作料。很是好看。一碗凉糕,上面放上超多刨冰,刨冰的上面撒上山楂,葡萄干,冬条,花生,芝麻等,最后,淋上好看的红糖。

成都人爱吃小吃,这个锅盔情结,是几乎每个成都人都有的。锅盔,在成都,乃至在整个四川。都是很常见的,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你可能不会看到人们手上拿着面包牛奶,更多的时候,他们都选择锅盔。四川的小吃多,而且便宜,是出了名的。当然,锅盔也是不例外的。小时候,吃上一个锅盔仅仅需要5毛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锅盔也不过升至1元或1元五。虽然很便宜,可是味道却一点也不马虎。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四川的“打锅盔”。打锅盔随便在四川哪个城市,县城,乡镇,都是可以看到的。为什么会叫打锅盔呢?因为把揉好的面团,用面棍打,打成粗粗的长条形状,里面放上肉馅,以及香菜。再合上,用有力的拳头拍打成圆状,放入油锅中炸。不断用食指转着面块,方便均匀受热,然后,再翻转一面。同样的方法受热,看着不流口水都难。锅盔在刚起锅的时候是最好吃的,当然,没有掌握方法的人在这个时候吃,舌头和嘴巴也是会受一定苦的。香脆的外壳,鲜嫩的馅,吃着都觉得舒服。

一到夏天,四川的大街上很多人骑着被改装过的人力三轮车,里面大大小小的桶很多.你可不要小瞧这些桶,里面装的可是我们四川人最钟爱的解暑之物-凉虾,冰粉,刨冰,凉膏。冰粉受喜爱的程度,在四川人的心中是很高的。

冰粉是用一种植物的种子用纱布包好,放在干净的水里面不停地搓揉,搓揉过程中会产生出黏液混在水里,然后加上一点点的薄荷,取出纱布包裹的冰粉籽。过不久这些混合物就变成透明的浅褐色的凝固物,晶颤颤的诱人。这个就是正宗地道的"搓"冰粉。

藕粉

炒面

一说起花生糖,我想就算是现在的小孩子也不会陌生吧。花生的魔力在于不管是老人,小孩,都会很爱吃,也会忍不住去拿来吃。之所以我还归结在80后记忆中的味道,那是因为80后孩子那个时候,更多的只有花生糖。作为糖来说,花生糖也真的占据了很多孩子的心。

花生糖那个时候还没有袋装的呢,也没有这个时候的好看包装。简简单单的在一个堆满零食的小车或者木板上。四元钱一斤的样子,那个时候的这个也算比较昂贵的零食了。家长们也不给买,说是吃多了怕坏了牙齿,其实更多的因为价格。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长才会买一些,也只是在客人来了或者是在过大年的时候才拿出来。孩子们便用纸好好包起来,很多时候,都会舍不得吃。因为孩子们都知道,或者这一年,就只能吃上这一次了。每每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幸福。就算是现在,很多山区的孩子也还是没办法能吃上花生糖吧。

蛋苕酥,精选了四川新鲜优质的红薯为主要原料。要知道,四川的红薯可是很好吃的,在家庭里,孩子都十分喜爱,就像现在的孩子喜欢吃马铃薯一样。经过了科学的加工,现在的蛋苕酥很可口,吃到嘴里就化成了渣。在成都,这是很多家庭都十分喜爱的美食,作为早餐,作为点心,很受欢迎。

油炸小鱼,肯定很多家庭的人都吃过。特别是在各个沿海地区,这样的油炸小鱼,应该是从小就可以吃到的食物吧。对于四川这样的内陆地区,这样的美食会更新奇一些。在黄龙溪,整条整条的街上,这样卖油炸小鱼的商家是很多的。

天府之国的这道香酥花生由于添加了蜂蜜这道配方,所以也被四川的好吃嘴们称为:蜂蜜香酥花生。味道,那可是巴适的不得了。

蜂蜜香酥花生仍然选择的是四川很出名的大粒饱满的花生,超精选的,所以才会在四川一直不断的红下去。配上蜂蜜,小麦粉,白砂糖,用植物油油炸而成。所以,就算香酥花生再好吃,也不能贪嘴哦,否则,爱美的女生会胖胖的。即使是添加了蜂蜜这样的甜腻食品,香酥花生的甜味也很有度的,在吃的时候,不会太过腻。而且,香酥香酥,自然也会酥脆。脆脆的,小孩子和老人一定都会很喜欢。偶尔吃上一点,甜蜜的感觉自然从心里油然而生。最要紧的是,吃到嘴里,会香好久,齿间也会留香很久。简直久了不吃,想想口水都会溢出来。

说起猫耳朵,这可就热闹了。不了解这个情况的,还以为我们四川人很残忍,居然还吃猫猫的耳朵,这个事情可大啦。呵呵,你们错拉错拉。四川人喜欢吃的猫耳朵可不是真正的猫耳朵,而是一种用面粉制作,相似度极像猫耳朵的一种食物。四川人喜欢这种生动形象的叫法,所以,就算造成了一些误会,也依旧不会改变。因为,四川人天生就喜好玩笑和玩乐。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一直以为只是四川才会有猫耳朵这样的小吃。可是,因为好奇,刚刚搜索了一下猫耳朵,这才发现。原来,在全国,四川的猫耳朵小吃并不出名,真正出名的山西,陕西那边一种炒着吃的猫耳朵。虽然和我们四川的猫耳朵一样,都是用面粉为原材料,也都是风味小吃。但是,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山西,陕西那边的猫耳朵用面粉做成猫猫耳朵的样子,然后配着红辣椒丝,绿辣椒丝或者一些蔬菜炒着吃的,也可算得上一道菜。可是,四川的也就不是一道菜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小吃,还是一种休闲小吃。而且也是不管男女老少,都超级喜欢吃的。四川的猫耳朵也用面粉做成猫猫耳朵的样子,用色拉油,食盐,香精等烘培做成了一种脆脆的猫耳朵。因为猫耳朵又香又脆,小孩和老人喜欢吃,但是又顾忌他们不能吃辣,于是还制作有甜味的猫耳朵哦。可是,大家也都知道,四川人爱吃辣,无辣不欢嘛,于是改良制作出了如今更加美味的甜辣猫耳朵。甜中一丝辣,辣中一丝甜,没有任何怪异的味道,一句话就是好吃。

多味花生是四川资阳市生产的花生。和之前成都,德阳产的花生一样,被四川的人们所喜欢着。多味花生在资阳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便宜,实惠又美味。

这个多味花生可是陪伴我们童年长大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次,家里面的人,都是一件一件地买回家,要不了多久,就被吃完了。那个时候,多味花生的诱惑太大了。就算到了现在,多味花生的诱惑依然不减当年哦。

在之前都一直在强调四川的零食也离不开辣,这不,这道酱辣花生就如此。饱满的花生米外面包裹着金灿灿的一层,很酥很脆很有味道。

在很久之前,或者说是在老成都的时候,桂花糕是一种比较名贵的糕点,往往只有在富足人家,桂花糕才是常常能吃到的。在普通的百姓家里,要想吃到桂花糕,只能在过春节的时候,才能吃到一点。

到了现在,成都人对桂花糕的喜爱,仍然不减当年。特别是在一些有老年人的老成都人家里,桂花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糕点。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传统的糕点小吃,也代表着人们对老成都的一种怀念。

桂花糕的美味是相当的,吃上一口,甜甜的,糯糯的,整个心都暖了,整个心都酥了。芬芳的桂花香从嘴里窜到了鼻里,又从鼻里窜到了嘴里。贯通了你整个神经,舒展了整个心窝。要说绿豆糕代表了夏天,那么,桂花糕就一定代表着万物复苏的春天。

绿豆糕因为其良好的营养价格,被人们喜爱着。也因为其良好的口感,被人们喜爱着。

首先,绿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管是小孩子,老人,还是风华正茂的女生,都对蛋白质有着需求。想要年轻的容貌,想要健康的体魄,蛋白质的摄取是不可以少的。

其次,更为大家广泛知道的是绿豆有排毒清热的功效。或者是在炎炎夏日,吃点绿豆糕,或者喝点绿豆汤,可以清火,保持舒畅的心情。所以啊,人们对绿豆的喜爱是可以理解的。

香脆蚕豆是四川人们在平日里悠闲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也是四川的经典特产之一。很多外出他想读书的游资和在外工作的人们都会买上很多。而外出串门的时候,人们也总爱带上很多这样的四川特产去赠送他人。自然,四川的人们也十分喜爱香脆蚕豆。人们聚在一起打牌,聊天的时候,香脆蚕豆是一道离不开的美味零食。人们在看电影,看电视的时候,香脆蚕豆也是一道离不开的美味零食。

香脆蚕豆很有口感,很脆很香,吃进嘴里会留香很久。一般香脆蚕豆都选用上好的蚕豆,这样,制作出来的蚕豆会很饱满,看起来很有食欲,吃起来自然也会朗朗上口。香脆蚕豆会有些麻辣,喜欢吃辣的朋友会很喜欢这样口味的零食。一天不吃,就会很想。是的,四川的特产,四川的美味都有这样的魔力,会让人很想,会让人很留恋,会让人流口水。

说起发糕,在我小时候,那可是一道美味的早餐哦。早上去上学,就看见有人骑着三轮车,一边骑一边叫喊:“发糕,卖发糕叻”。呵呵,今天去龙抄手的时候,看到这个什锦发糕,就想起小时候。现在的小孩子,都吃面包了。如果有心的家长,可以亲自制作什锦发糕给自己的孩子尝尝,营养又卫生哦。

发糕有很多种类,有白米发糕,黑米发糕,三色发糕,还有我最喜欢的什锦发糕。这些发糕的制作其实都大同小异,只是在一些细节上面有所不同。最主要就是原料,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白米什锦发糕。

黄金糕其实是一种点心,因为成都人对其的喜欢,逐渐成成为了成都的一道知名小吃。很多地方,都已经不能吃到了,但是,在春熙路的龙抄手,这道美味可是一直都在的哦。

黑芝麻之所以会被人们制作成糕点,更大的原因是取决于黑芝麻的营养。黑芝麻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吃了之后,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在成都,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都是黑芝麻糕的追捧者。

在成都,黑芝麻糕的制作也是十分精湛的。会让人吃了之后流连忘返,所以,黑芝麻糕能够流传至今,也是必须的,也是被需求的。下面,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黑芝麻糕的制作过程,喜欢制作美食糕点的朋友,就要注意了哦。

灯影牛肉干牛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穷。市场上出售的灯影牛肉干品牌众多,重庆等地亦出现不少品牌,不过最为正宗的还是为达州本地品牌。其实灯影牛肉干本来也是达州的传统名小吃。

为什么会叫灯影牛肉干呢?那时因为它的形态非常奇异,与其他牛肉食品迥然不同。它薄如纸片,半透明状,红艳艳,油滑滑的置于灯下可以把自己的红色影子映在纸上或墙上,好似演灯影戏一般,故而叫灯影牛肉。

豆豉在四川的家庭里面是很常见的,人们常常拿豆豉来做四川菜。其中,最出名就是四川的盐煎肉,家常豆豉鸡和家常豆豉鱼。这些四川名菜都是离不开豆豉。所以,在黄龙溪,更能买到以及品尝到正宗的家常豆豉。就算是在四川各地的城市里面,这样的家常豆豉都是很难买到的。很多豆豉现在都是出自厂家,而并非家庭个人制作而成。所以,黄龙溪的家常豆豉是非常强烈推荐购买的美食特产哦。

很多地方的人们大概对豆豉会很陌生。在这里,我简单的给大家说说豆豉是什么。豆豉是一种豆制食品,一般用大豆或黑豆蒸煮以后,经发酵制成,大多数时候用于调味。豆豉应该是在很久之前就有的美食。北魏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作豉》中就写到“作麦豉法”自注:“香美乃胜豆豉。”所以,豆豉也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种美食哦。

豆豉性味平和,所以是没有忌讳的。反之,食用豆豉好处有很多,可以医治风寒感冒,怕冷发热,寒热头痛,鼻塞喷嚏,腹痛吐泻,胸膈满闷,心中烦躁者。所以,豆豉也是一味不错的重要哦。

麻花

豌豆饼的美味,到现在都让我无法忘却,就算是几年没有吃到,也会觉得豌豆饼的美味在脑海中荡漾。所以,每当我好不容易看到街上有豌豆饼出售,总会毫不犹豫地买一个来吃。每每这个时候,就会想起小时候,就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味道。是的,这个我们这代孩子美味的零食。

没有吃过或者听过豌豆饼的人们,可能都不会知道豌豆饼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在这里我所说的豌豆饼就是把豌豆和面粉混在一起,然后放进油锅里面炸,等待炸至金黄色就可以吃的一种食物。脆脆的,香香的,那种感觉真的不能言喻。

冲冲糕是我想要给大家介绍很久的四川特色小吃了。可是,因为冲冲糕的减少,连我自己也很少能吃到了。这让我觉得很失望,常常和小时候的玩伴在一起聊天,也会提起冲冲糕。毫不夸张地说,冲冲糕一定是80后最怀念的特色小吃。

我在街上碰到冲冲糕的时候,激动了好久。虽然在细节上,冲冲糕比起小时候简略了一些,可是,在几年之后在街上偶遇的冲冲糕,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如果你有幸在街上碰到了卖冲冲糕的小摊,千万不要错过哦。

小香槟

烧饼

卤肉锅魁

棉花糖

窝子油糕

方油糕

夹心饼干

桃酥

豆花

凉粉

凉面

老油条

老鹰茶

绿豆汤

跳跳糖

2. 90年代的刨冰袋装

是鲜牛奶,在牛奶中加入白糖,煮开,放凉后放入冰箱中待用。

将盐水冰块取出,(加入盐,让冰变饱和盐水,用饱和盐水冰就不会化的那么快了)放入家用搅拌机中打碎,如没有家用搅拌机可放入蒜臼中捣碎。 将碎冰放入碗中加入放凉的牛奶。 巧用微波炉、250克装鲜牛奶做牛奶冰沙 1、把袋装牛奶整袋放进冰箱冷冻室,冷冻两小时,冻成冰砣。

2、不要打开牛奶的外包装,直接放进微波炉,高火加热30秒取出,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本冻得像石头一样硬的牛奶已经变得松软了。

3、取出牛奶,用手掌心轻轻地压几下,很容易就将冰压碎了。

4、将牛奶袋剪开一个小口,挤进杯子里面,牛奶冰沙就做好了!

3. 老式刨冰工具

料理机是可以打粉的,料理机不仅可以打粉,还可以打豆浆、榨果汁、打肉馅、刨冰等。

料理机是用于制作果汁、豆浆、果酱、干粉、刨冰、肉馅等多种食品的家用电器,是榨汁机变得比较多元化后的产物。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过热的食品放进杯内,以免造成杯体变形;请勿空载(无食物时)或超载(实物量大于杯子容积2/3),运行本机;严禁将主机浸泡在水中清洗;严禁让儿童操作此机;购买料理机前应询问清楚是否是食品级的杯体,尤其针对婴儿辅食类的料理机。

扩展资料:

在选择料理机时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要选择防水的料理机。另外,选购中再次要注意的是刀的耐用性。

以前老式的机器用的刀都是锋利的,那么时间长了刀就钝了,要磨又不好磨,只好去换,还要花钱,来回路费、刀片钱都要出。所使用的刀本身就是一把钝口刀。

以打红枣为例:要打红枣核,枣核特别硬,一般料理机不能打,普通的料理机刀片是最平常的不锈钢,家庭使用的切菜刀也是不锈钢,但是切一段时间就要磨,不锈钢本身没有硬度,所以用普通料理机经常打硬度较高的东西,容易卷口,或者容易弯。

而使用比较好的料理机的效果就不同了,开始有点响声,马上就没有了。由于这种料理机使用的刀齿是硬制合金钢的,里边含有钨和锰的成分硬度特别好,不用换刀磨刀的那么麻烦,一般几秒钟后红枣核就打碎了,而且可以根据消费者喜欢的粗细程度来决定打的时间的长短,要粗一点,时间短一点,要细一点时间长一点。

4. 老刨冰老冰袋

冰凉、冰冷、冰霜、冰冻、冰鞋、冰释、冰镩、冰茶、冰雹、冰雕、冰橇、冰窖、冰晶、冰柱、冰床、冰袋、干冰、冰糖、冰瓶、冰箱、冰溜、冰刀、冰糕、冰锥、棒冰、溜冰、冰砖、冰排、冰挂、冰壶、刨冰、冰灯、旱冰、冰镇、冰点、冰期、冰澌、冰食、冰惕、严冰、冰层、蹈冰、冰厨、砚冰、斯冰、乐冰、冰案、轻冰、狐冰、冰屋、冰籁、饮冰、冰瀑、冰封、冰解、冰甃、冰溪、冰莹、冰餹、冰绡、遛冰、冰瓯、条冰、冰壮、心冰、冰姿、阳冰……

5. 老式冰袋雪糕

关于这个事 我亲身经历。 小的时候 大概20年前。 我老爸在我们县里一个副食加工厂工作。它主要就是要往下面各乡镇送产品。 记得很清楚 当时开着拖拉机送的 我特别喜欢跟着玩 那时候路况也不好 但是没办法 跟着就有好吃的。哈哈。 到了夏天 自然就会送冰棒 雪糕 我记得在车厢用木板做了很大一个木盒子。里面放了棉被 没装货的时候。那就是我的天下 我的床。呵呵。 装完雪糕 冰棒之后 就用棉被死死的捂住 然后在盖上盖子。 从县里到我们镇上大概有30多公里 那时候路很差 还是山路 边送边走 基本要两个多小时。 完了 到的时候 都还没有化。还挺好。 所以 你如果不是要脱离冰箱太长时间。用这个办法 绝对是可以的。 希望能帮助到你。

6. 小时候袋装刨冰叫什么

  桂花奶黄卷   材料:蛋1只、炼乳1勺、糖放一点、牛奶、吉士粉1小勺、糯米粉和面粉(比例约2:1左右)适量、桂花糖1勺、猪油若干   做法:奶黄:1。将蛋打匀,放入炼乳、糖、猪油拌匀   2. 吉士粉用牛奶拌匀,倒入蛋中拌匀   3. 上笼蒸成固体状,注意不要太老   4。将固体物打散成糊状即可   面团:1. 糯米粉+面粉中放入糖、牛奶、桂花糖揉成面团   2.抹上猪油上笼蒸熟   3.趁热揉透,注意不要烫手   成卷:4. 将面团擀平,抹上奶黄馅,也可以在撒点葡萄干,卷成卷后就可以了   试过了,味道还可以   -------------------------------------------------   西餐小吃做法-炸雪糕材料:   雪糕球1个,橄榄油、鸡蛋浆、脆浆、水果、巧克力浆适量。   做法:   1、脆浆的制作:面粉、糯米粉、沾米粉以1:1:1的分量混合于碗内,打入鸡蛋拌匀,再放入少量冰水和啤酒,以顺时针方向拌匀成浆。   2、雪糕球上鸡蛋浆,再上脆浆。   3、橄榄油入锅烧至220℃时,放入糯米糍雪糕略炸约10秒呈金黄色时立即捞起,装入雪糕杯内,淋上巧克力浆,水果块伴边即可。   小贴士:   1、最好用橄榄油,调和油次之。   2、油温的控制:油在即将冒烟前温度大约在220℃左右;也可将手放在热锅的上方,感到烫手即达到所需温度(注意安全)。   3、油炸的时间视热油的温度而定,方法二中因雪糕球上了鸡蛋浆和脆浆,故需要的时间要稍长些。   4、方法二中,脆浆可以面包粒或脆硬的多士片代替。   5、脆浆中放入啤酒的目的,是啤酒受热发酵,能令脆浆炸后更脆口,啤酒度数高些效果更好。啤酒   与三种粉的比例约为6:4。   厨师心得:   1、炸雪糕要求“快手”,故油温一定要高。   2、雪糕冻到“硬身”,能很快上金黄色,外更脆、更烟韧,效果会更好。   3、将炸过的雪糕球放回冰箱冻半小时再吃,口感更佳。   -------------------------------------------------   柿汁汤   用热油25克将面粉25克炒香,放入番茄酱50克,再炒成稠糊,用汤或水调解即成。   -------------------------------------------------   炸猪排   猪里脊100克片后拍松,用刀轻轻将肉剁一剁,并整成树叶状,粘面粉挂蛋糊,再粘上面包渣儿,放入平底煎锅用油煎炸成金黄色,捞出,食用时,切块食用。   -------------------------------------------------   炒素菜   少许油将25克葱头丝炒出香味再放入柿椒丁、黄瓜片、蒜片、胡萝卜丁炒匀,然后放入咖哩粉3克、盐、味精,稍炒几下出锅。   -------------------------------------------------   法式烩茄子   平底煎锅烧热化黄油125克,放香叶1片、葱头块100克炒香,再放入茄子方块500克,当炒到茄子半熟时,加青椒块100克、西红柿块200克和芹菜末儿一起炒焖至熟,熟后加大蒜末、精盐10克、胡椒粉少许,调好口味。入盘堆成丘形。   如不喜欢太干,可加少许鸡清汤。   特点:此为素食,以清淡、鲜香为主,火不能大,也不可太稠糊,否则,吃着就没意思了。   注:香叶即桂树叶,市场有售。   材料:菠萝丁750克,樱桃酒50克,糖水100克,葡萄干200克,柳橙皮50克,鲜奶油100克。   做法:   1、把鲜菠萝去皮切成小丁再掺入樱桃酒、糖水、葡萄干,放入冰箱冷藏一天。   2、将腌好的菠萝丁装入高脚杯中,再装饰上草莓、鲜奶   ------------------------------------------------   新加坡菜谱-肉骨茶做法   [原料/调料]   肉骨茶药材 1包   排骨 1斤   水 15杯   米酒 2杯   大蒜 1/2杯   姜片 1/2杯   盐 少许   [制作流程]   (1)排骨氽烫后洗净备用。   (2)将排骨、肉骨茶药材(用纱布袋包起,也有现成的肉骨茶包)放入锅中,加水及米酒。另外为使肉骨茶汤汁清澈,将拍打过的大蒜及姜片另以纱布袋装好一起放入锅中,以大火炖煮40分钟,再改小火熬20分钟,剩余约8杯的汤汁。   (3)烹煮时,因药材内的成份会愈煮愈辣咸,可一边试吃汤汁的浓度,再依个人喜好加入大白菜或火锅料,其味道鲜辣,如不喜欢吃辣可减去辣味成份材料即可。   蛋挞制作方法   所需材料:面粉500克 白脱油1.125公斤 砂糖1.5公斤 鸡蛋1.5公斤 水1.5公斤 面粉1公斤 鸡蛋200克 水适量   烹饪方法:   脆皮形圆如碟,皮面松酥;皮盛黄色蛋浆,皮可作盛器亦可食,是方便食品中的又一特色。   制作方法:   1.制油酥:将面粉500克与溶化白脱油拌匀,擦透成油酥。   2.制蛋浆:将砂糖1.5公斤加水750克,烧成糖浆,再加冷水750克搅匀,将蛋1.5公斤溘入糖浆内,搅成蛋浆。   3.制坯:将面粉1公斤、蛋200克,加水揉和至不粘手时,再将油酥包入,用擀面杖擀薄(约1厘米厚),再将其对折成四层,再擀薄。如此重复折迭三次,最后擀成0.3厘米厚的薄皮。   4.成型:把饼坯放入碟形模内,把蛋浆舀入。   5.烘烤:送入炉内烘焙约13分钟即熟   -------------------------------------------------   芋头刨冰做法   主 料: 芋头1个、刨冰少许   所属菜系: 家常菜   特 色:   材料用量:   白砂糖1杯、果糖少许   制作方法:   1.芋头去皮洗净,切粗大块,平铺在平底容器内,以清水没过,用电锅蒸至熟软。   2.将糖均匀撒在芋头上,再蒸10分钟,使糖溶化,再移至炉火上,小火煮至汤汁粘稠时熄火。   3.将芋头放至完全凉透,移入冰箱冰凉,食用时盘内先放入少许刨冰,并淋上果糖,再盛入芋头即可。   2.芋头未蒸烂前,不可加糖调味,以免芋头变硬,色泽 变褐,蒸好再煮是为使汤汁浓稠并收至稍干,以免汤汁太稀影响口感。   西餐小吃食谱-生汁香蕉卷   主 料: 大香蕉2根、咸鸭蛋5个、生鸡蛋2个   所属菜系: 法式   特 色:   ------------------------------------------------   材料用量:   主料:大香蕉2根、咸鸭蛋5个、生鸡蛋2个;辅料:威化纸10张、面包粉、沙拉酱适量。   制作方法:   做法:   1.咸鸭蛋蒸熟取蛋黄,再将每个蛋黄一分两半;   2.把每根香蕉一分为四,切成约5厘米长的段;   3.生鸡蛋两个取黄搅匀;   4.每两段香蕉夹半个咸蛋黄,用威化纸包紧,用生蛋黄封口;   5.把香蕉卷均匀蘸上蛋黄液,再滚上一层面包粉;   6.锅内放油(以没过香蕉卷为准)烧热,投入香蕉卷,以热油炸7~8分钟;   7.将香蕉卷捞出装盘,另配一小碟沙拉酱。   TIPS:择香蕉要注意色、香、味三方面,表皮有许多黑色斑点,且色泽深黄的香蕉最为可口;若表皮呈青色,毫无斑点,虽然新鲜但未成熟。

7. 老式冰袋图片

80年代前期,自己正在上小学。当时农村里的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并不怎么在意,很多同学的教科书念完了以后就都当废品卖掉了。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她对我们的学习却非常看重。我们的教材,她是不允许我们破坏的。当时小,不怎么懂得保护书籍,母亲就让我们拿吃饼干空出来的包装纸给教材包上封皮。每当发现有被弄破了的地方,还会给我们找来几帖止痛膏,裁成细条当胶布用。记得有一次,因为打架,我的一本《寒假生活》在班上被一个女同学给撕烂了。晚上回家后被母亲发现了,先赏了我一顿胖揍,她又拿针线仔仔细细地把书缝合了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读得越来越多,一直到我去外地上学以后,我儿时的教材母亲依然替我保存着,全收在家中的一口木箱中。直到前几年老屋拆建搬家的时候,母亲让我自己把书箱拿回家保存。前几天收拾房间,又找出了以前的这些教材。一份感慨油然而来,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当初的童年岁月,宛如又回到了小学时的校园里,小学时的课堂上……

小学1一6年级时的语文教材:

小学1一6年级时的数学教材:

记得当初我们是第一批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此前的小学阶段是五年制的,我们这一级是我们当地小学学校的第一个六年级。我们是名副其实的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