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焊接的环境影响因素
焊缝热影响区域内钢材的变化对焊缝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厚板材更是如此,不论是平对接焊还是角焊都是一样,如果厚板在焊接过程未采用正确的焊接工艺,其热影响区会产生网状微裂纹,如果严重的话会延伸到焊缝,如果焊接方法不当,会引起热影响区焊接应力增加,而引起焊缝热裂纹产生因素增加,所以热影响区是个很重要的区域。
2. 焊接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
就是焊道两边紧挨着熔合区,这部分由于受热和快速冷却很容易晶粒粗大淬硬。
一般出现疲劳断裂都是这里而不是焊缝。减小热影响区办法就是减小焊接线能量,也就是减小电流电压,加快速度。3. 焊接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要求,
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焊接员工均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也不是直接从事接触需要健康监护的职业病作业,
但在焊接工作环境中,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样接受健康体检。
4. 焊接对环境的影响
一般回流焊废气是通过回流焊排气口直接排到室外,有的回流焊机器在排气窗口有废气过滤装置。;焊接烟尘是由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蒸气经氧化和冷凝而形成的。
因此电焊烟尘的化学成分,取决于焊接材料(焊丝、焊条、焊剂等)和被焊接材料成分及其蒸发的难易。;手工电孤焊的主要危害因素是烟尘和锰化合物。研究表明,长期吸入锰化合物可发生慢性锰 中毒,长期吸入电焊粉尘可发生电焊工尘肺。
为此,许多国家对焊接作业环境制订了专门安全卫生标准。如美国、日本规定的锰(无机化合物)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国际焊接学 会(IIW)也有专门的标准。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中的锰及其化合 物(换算成MnO2)最高容许浓度为0.2mg/m3是泛指高毒性锰尘。我国颁布的《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 16194-1996)规定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6 mg/m3。;对于有集中排放烟囱的焊接烟尘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5. 焊接对环境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为了保证焊接的质量保证,关键在于施工过程控制。
施焊前后,注意收集气象预报资料,焊接作业区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不得进行施焊作业;当恶劣气候即将到来,如无确切把握抵挡时,则放弃施焊。若焊缝已开焊,要抢在恶劣气候来临前,至少焊完板厚的1/3方能停焊,且严格做好后热处理,并且进行保温处理。再次焊接时,将预热温度相应提高。
(1)焊接预热处理。
(2)焊接层温控制。
(3)冬季焊接焊后加热处理。
(4)冬季焊接焊后保温。
6. 焊接的环境影响因素是什么
你好,焊接气孔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母材,也就是坡口加工不干净。
二是空气,对于气保护的焊接方法,如果气体纯度不够,或者气体保护不善,都会引起气孔。三是焊材,焊材受潮,会产生气孔。所以焊条要在焊前烘焙。防止气孔产生的措施: 根据材料特点、板厚及坡口型式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保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减少气孔的产生。选用与母材合适的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焊前清理坡口及两侧20~30mm范围内的油污、铁锈及氧化物等杂物,保证气路及送丝结构畅通。根据实际情况,焊前对工件进行预热,选用合适的焊接速度,在焊接终了和焊接中途停顿时,应慢慢撤离焊接熔池,使熔池缓慢冷却,从而使气体充分从熔池中逸出,减少气孔的产生。根据实际情况,焊前对工件进行预热,选用合适的焊接速度,在焊接终了和焊接中途停顿时,应慢慢撤离焊接熔池,使熔池缓慢冷却,从而使气体充分从熔池中逸出,减少气孔的产生。望采纳,谢谢。
7. 影响焊接质量的环境因素
影响焊接因素:
1、工艺因素:焊接前处理方式,处理的类型,方法,厚度,层数。处理后到焊接的时间内是否加热,剪切或经过其他的加工方式。
2、焊接工艺的设计:焊区:指尺寸,间隙,焊点间隙导;布线:形状,导热性,热容量;焊接物:指焊接方向,位置,压力,粘合状态;
3、焊接条件:指焊接温度与时间,预热条件,加热,冷却速度焊接加热的方式,热源的载体的形式;
4、焊接材料包括:焊剂:成分,浓度,活性度,熔点,沸点;焊料:成分,不纯物含量,熔点;母材:母材的组成;焊膏的粘度,比重,触变性能;基板的材料与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