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凯氏定氮装置示意图
凯氏测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83年建立的,现已发展为常量、微量、平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自动定氮仪法等,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
凯氏定氮法的理论基础是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左右(12%~一19%),因此,通过测定物质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质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假设测定物质中的氮全来自蛋白质),计算公式: 蛋白质含量=含氮量/16%
2. 凯氏定氮装置图片
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
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3. 凯氏定氮装置示意图讲解
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 NH3 ,收集于 H3BO3 溶液中 反应式为: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2NH3+4H3BO3。
4. 凯氏定氮法装置图
1、先安装铁架台(铁架台底座应转至后边,因有升降台及调温电热套的原因)
2、然后安装升降台
3、调温电热套
4、双口夹
(也叫双顶丝。开口方向应朝上,不能朝下)
(应根据圆底烧瓶的高度大概确定双口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的位置)
5、万用夹
(也叫万能夹、烧瓶夹、铁夹。固定烧瓶的旋钮应与双口夹固定铁架
6、圆底烧瓶
(旋紧万用夹,并调整圆底烧瓶瓶底与调温电热套之间的距离,不能挨
5. 凯氏定氮装置使用方法
因为硼酸和氨气容易结合(即易吸收),而且硼酸酸性极弱,不影响后续滴定。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的国标方法。2%硼酸溶液是测定方法中碱化蒸馏时所使用的吸收液,用来吸收游离出的氨,然后用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混合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终点。
6. 凯氏定氮法操作
凯氏定氮用浓硫酸进行消化,把蛋白中氮元素转化为铵根,加碱蒸馏使氨分离,进行滴定测试。
7. 凯氏定氮仪组成
如果是标准品直接上机,加碱液以后是不会变色的。如果样品消解后上机,过量添加碱液,应该会变成棕色,氮就在碱性条件下蒸馏出来了。
8. 凯氏定氮仪结构图
凯氏定氮仪是检测蛋白质含量的常用仪器,广泛应用于粮食、食品、饲料种的粗蛋白含量检测。在使用凯氏定氮仪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检验仪器性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
空白试验可以检查仪器的稳定程度并排除杂质氮的干扰。
空白试验的检测物选择可以蔗糖。蔗糖是纯碳氢化合物,本身不含有氮化物,且比较稳定,不会随着温度、水、电解质等的变化发生改变。故蔗糖可以用来模拟有机氮中碳、氢元素组分,使空白测定的消化过程在与试样消化相近的条件下进行,保证空白值的正确性。
空白试验方法:称取约0.5g蔗糖(无氦)代替试样,按测定步骤进行空白测定,连续测量两次,消耗标准滴定溶液的平均体积不得超过0.2 mL。
9. 凯氏定氮装置安装
凯氏定氮仪优点
对于所有样品的测定都适用是凯氏定氮法的优点。能够在测定动、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以及食品、土壤等成分复杂的蛋白质的含量时被使用。特别是样品溶液浑浊,用其他方法不能测定,可靠的结果能够通过采用凯氏法获得。
凯氏定氮仪缺点
1、和理论含氮量相比,含碱性氨基酸、酰胺和小分子量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等)偏多的蛋白质含氮量明显非常高,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2、有着相当繁琐的操作过程,要求操作者具有很高的技术熟练度,实验室空气中氨含量会对其产生影响。
3、测定值会由于样品中的非蛋白氮而偏高,所以,在测定前需要先将与样品共存的非蛋白氮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