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接头由什么组成(焊接接头是由什么组成的)

海潮机械 2023-01-05 05:42 编辑:admin 234阅读

1. 焊接接头由什么组成

焊接接头的主要基本形式有四种:对接接头、T型接头、角接接头和搭接接头。

对接接头是将两块钢板的边缘相对配置,并使其表面成一直线而结合的接头。这种接头能承受较大的静力和震动载荷,所以是焊接结构中最常用的接头形式。

T型接头是两个构件相互垂直或倾斜成一定角度而形成的焊接接头。这种接头焊接操作时比较困难,整个接头承受载荷的能力,特别是承受震动载荷的能力比较差。由于结构件组成的复杂多样性,这种接头在焊接结构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形式之一。

角接接头是将两块钢板配置成直角或某一定的角度,而在板的顶端边缘上焊接的接头。角接接头不仅用于板与板之间的有角度连接,也常用于管与板之间,或管与管之间的有角度连接。

搭接接头是将两块钢板相叠,而在相叠端的边缘采用塞焊、开槽焊进行焊接的接头形式。这种接头的强度较低,只能用于不太重要的焊接构件中。

2. 焊接接头是由什么组成的

         丁字型焊接是:两焊件构成“T”字型的接头称为丁字接头,丁字接头在钢结构中被广泛应用,但在焊接时要注意焊接次序以减少应力和变形。丁字接头是用于压力变送器与管路连接的接头,法兰端与变送器法兰端连接,螺纹端与仪表或管路连接。

3. 焊接的种类有哪些?焊接接头的组成是什么?

1、熔焊:是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完成焊接的方法。在加热的条件下增强了金属的原子动能,促进原子间的相互扩散,当被焊金属加热至溶化状态形成液体熔池时,原子之间可以充分扩散和紧密接触,因此冷却凝固后,即形成牢固的焊接接头(可用冰作比喻)。常见的有气焊、电弧焊、电渣焊、气体保护焊等都属于熔焊的方法。

2、压焊:是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的焊接方法。这类焊接有两种形式,一是将被焊金属接触部分加热至塑性状态或局部熔化状态,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使金属原子间相互结合形成牢固的焊接接头,如锻焊、接触焊、摩擦焊和气压焊等就是这种压焊方法。二是不进行加热,仅在被焊金属的接触面上施加足够的压力,借助于压力所引起的塑性变形,以使原子间相互接近而获得牢固的接头,这种方法有冷压焊、爆炸焊等(主要用于复合钢板)。

3、钎焊:是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之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联接焊件的方法。

4. 焊接接头是什么

焊接接头(简称接头):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常用的焊接接头:对接接头、T形接头、十字接头、搭接接头、角接接头、端接接头、套管接头、斜对接接头、卷边接头、锁底对接接头等。

对接接头是各冲焊接结构中采用最多、也是最完善的一种接头形式,具有受力好、强度大和节省金属材料的特点。但是,由于是两焊件对接连接,被连接件边缘加工及装配要求则较高。在焊接生产中,通常使对接接头的焊缝略高于母材板面。由于余高的存在造成构件表面的不光滑,在焊缝与母材的过渡处会引起应力集中。

5. 焊接接头分为

1形坡口的搭接接头,一般用于12mm以下的钢板,其重叠部分为3-5倍板厚,并采用双面焊接。这种接头的装配要 求不高,易于装配,但承载能力低,尤其是疲劳强度更低,所以只用在不重要的焊接结构中。

当遇到重叠钢板的面积较大时,为了保证结构的强度,可根据需要分别选用圆孔内塞焊和长孔内角焊的接头形式。这两种形式特别适合于被焊结构狭小处,以及密闭的焊接结构,圆孔和长孔的大小及数量要根据板厚与对结构的强度要求而定。

(3)角接接头角接接头一般用于不重要的焊接结构中。根据焊件厚度和坡口准备的不同,角接接头可分为I形坡口、单边V形坡口、V形坡口及双单边V形坡口四种形式。开坡口的角接接头在一般的钢结构中较少采用。

(4)T形接头T形接头在焊接结构中被广泛地采用,尤其在船厂的船体结构中,约有70%的焊缝是这种接头形式。按照焊件厚度和坡口准备的不同,T形接头常用I形坡口,单边V形坡口、双单边Ⅴ形坡口及带钝边双J形坡口四种形式。

T形接头作为一般联系焊缝,钢板厚度在2~30mm时,可釆用I形坡口,它不需要较精确的坡口准备。若T形接头的焊缝要求承受载荷,则应按照钢板厚度和对结构强度的要求,可分别选用单边V形坡口、双单边V形坡口或带钝边双J形等坡口形式,使接头为全焊透焊缝,保证T形接头的强度

6. 熔化焊焊接接头由什么组成

火焰钎焊,,只是熔化了焊条,没有熔化基材。

熔焊的特点:

在温度场、重力等的作用下,不加压力,两个工件熔化的融液会发生混合。待温度降低后,熔化部分凝结,两个工件就被牢固的焊在一起。热输入增大时,热影响区宽度增大,加热到高温的区域增宽,焊件在高温的停留时间增长,同时冷却速度减慢。

钎焊的特点:

钎焊变形小,接头光滑美观,适合于焊接精密、复杂和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构件,如蜂窝结构板、透平叶片、硬质合金刀具和印刷电路板等。钎焊前对工件必须进行细致加工和严格清洗,除去油污和过厚的氧化膜,保证接口装配间隙。间隙一般要求在 0.01~0.1毫米之间。

7. 焊接接头由什么组成图片

对接焊缝与角焊缝在连接方式、焊接工艺、适用范围、缺陷产生及检测方法等方面有区别。

1、连接方式不同对接焊缝是在焊件的坡口面间或一零件的坡口面与另一零件表面间焊接的焊缝。角焊缝是沿两直交或近直交零件的交线所焊接的焊缝。

2、焊接工艺不同采用对接焊缝连接时,焊缝金属将成为焊件截面的组成部分,为便于施焊和保证焊缝质量,根据焊件厚度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的坡口形式,随厚度增加可采用直边焊缝坡口、单边V形或V形坡口、K形或X形坡口。当坡口间隙过大时,可加设垫板,垫板在施焊后除去,也可留在焊件上。采用角焊缝连接是,为保证焊缝质量,宜选择合适的焊角尺寸。如果焊脚尺寸过小,则焊不牢,特别是焊件过厚,易产生裂纹;如果焊脚尺寸过大,特别是焊件过薄时,易烧伤穿透,另外当贴边焊时,易产生咬边现象。

3、适用范围不同对接焊缝常用于板件和型钢的拼接;角焊缝常用于搭接连接。

4、缺陷产生及检测方法不同对接焊缝焊接缺陷常为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根据材质不同可能会出现裂纹等。对接焊缝常规的检测方法可以通过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检测手段对焊缝内部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角焊缝因其连接方式不同于对接焊缝,受焊接后应力集中的影响,易产生裂纹。而常规的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对角焊缝内部缺陷检测灵敏度不高,通常采用磁粉检测与渗透检测等表面检测的方法来检测表面缺陷。扩展资料:焊缝几何形状的参数有焊缝宽度、余高、熔深:1、焊缝宽度指焊缝表面与母材的交界处称为焊趾。而单道焊缝横截面中,两焊趾之间的距离称为焊缝宽度。2、余高指超出焊缝表面焊趾连线上面的那部分焊缝金属的高度称为余高。焊缝的余高使焊缝的横截面增加,承载能力提高,并且能增加射线摄片的灵敏度,但却使焊趾处会产生应力集中。通常要求余高不能低于母材,其高度随母材厚度增加而加大,但最大不得超过3mm。3、熔深在焊接接头横截面上,母材熔化的深度称为熔深。一定的熔深值保证了焊缝和母材的结合强度。当填充金属材料(焊条或焊丝)一定时,熔深的大小决定了焊缝的化学成分。不同的焊接方法要求不同的熔深值,例如堆焊时,为了保持堆焊层的硬度,减少母材对焊缝的稀释作用,在保证熔透的前提下,应要求较小的熔深。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诸物理量(例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线能量等)的总称为焊接工艺参数。工艺参数对焊缝形状的影响如下:1、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焊接电流,焊缝厚度和余高都增加,而焊缝宽度则几乎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2、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电弧电压增大,焊缝宽度显著增加,而焊缝厚度和余高略有减少。3、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焊接速度增加,焊缝宽度、焊缝厚度和余高都减少。

8. 焊接接头包括哪几个部分

从本质上讲焊接接头是指被焊接的材料经焊接之后发生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它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组成,焊接接头的形成过程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形成的过程。

主要涉及焊接热过程和液态固态转化过程,焊接化学冶金过程和固态相变过程。

9. 常见焊接接头包括

(一)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组成。

1)焊缝金属:焊接加热时,焊缝处的温度在液相线以上,母材与填充金属形成共同熔池,冷凝后成为铸态组织。在冷却过程中,液态金属自熔合区向焊缝的中心方向结晶,形成柱状晶组织。由于焊条芯及药皮在焊接过程中具有合金化作用,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往往优于母材,只要焊条和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合理,焊缝金属的强度一般不低于母材强度。

2)热影响区:在焊接过程中,焊缝两侧金属因焊接热作用而产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二)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熔合区 位于焊缝与基本金属之间,部分金属焙化部分未熔,也称半熔化区。加热温度约为1 490~1 530°C,此区成分及组织极不均匀,强度下降,塑性很差,是产生裂纹及局部脆性破坏的发源地。

2)过热区 紧靠着熔合区,加热温度约为1 100~1 490°C。由于温度大大超过Ac3,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形成过热组织,使塑性大大降低,冲击韧性值下降25%~75%左右。

3)正火区 加热温度约为850~1 100°C,属于正常的正火加热温度范围。冷却后得到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其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4)部分相变区 加热温度约为727~850°C。只有部分组织发生转变,冷却后组织不均匀,力学性能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