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振动标准(汽轮机轴瓦振动标准)

海潮机械 2023-01-29 21:29 编辑:admin 52阅读

1. 汽轮机轴瓦振动标准

       汽轮机轴瓦间隙过大,会在转子推力发生方向性改变时,增加通流部分的轴向间隙的变化,而且对非工作瓦块会产生过大的冲击力,导致转子的轴向位置不稳定,造成轴颈损坏,严重时发生动静摩擦导致汽轮机损坏。

       有些机组会因调速系统结构特性的原因,造成调速器窜动,使负荷不稳。

2. 汽轮机轴瓦振动标准值是多少

一、振动原因

1. 电磁方面

电源方面:三相电压(不平衡,三相电动机缺相运行)

定子方面:铁芯变椭圆、偏心、松动,绕组断线、接地击穿、匝间短路,接线错误三相电流不平衡。

转子故障:铁芯变椭圆、偏心、松动, 转子短路环和笼条开焊、断裂。绕线式转子三相绕级不平衡,绕组断线、接地击穿、匝间击穿、接线错误、电刷接触不良

3. 汽轮机的瓦振,轴振标准?

汽轮机监视装臵(Turbine Supervisory Instruments,简称TSI)用来连续测量汽轮机的转速、振动、膨胀、位移等机械参数,并将测量结果送入控制、保护系统,一方面供运行人员监视、分析旋转机械的运转情况,同时在参数越限时执行报警和保护功能。

  1.1 转速:汽轮机转速过高时将可能造成转子断裂、飞车等恶性事故,因此汽轮机转速设计了多层汽轮机转速高保护,如103%超速限制保护,108%、110%电超速保护,机械式危急遮断保护等等。

  1.2 轴向位移:以机械零位为基准,监测汽轮机转子在轴向的窜动量。汽轮机轴向位移过大时,轻则可能造成烧瓦、轴颈局部弯曲事故,重则会导致汽轮机动静部分发生摩擦、碰撞,从而造成叶片折断、大轴弯曲、隔板和叶轮碎裂等恶性事故。汽轮机轴向位移设计报警限值、停机保护限值,越过停机限值时ETS动作停机。

  1.3 胀差:以机械零位为基准,监测汽轮机转子膨胀量与汽缸膨胀量的差值,因而又称为相对膨胀,胀差=转子膨胀量-汽缸膨胀量。热膨胀通常是指汽缸的膨胀量,因而又称为绝对膨胀。

  汽轮机正胀差或者负胀差过大时,将导致汽轮机动静间隙过小而发生动静摩擦甚至碰撞,加剧汽轮机振动,甚至损坏转子叶片或者汽缸隔板。汽轮机胀差设计报警、停机限值,但一般不设臵停机保护,胀差越过停机限值时,要求手动打闸停机。

  1.4 振动:分为轴振动和轴承振动。轴承振动用来测量汽轮机轴承的振动量,因此又称为绝对振动,俗称瓦振。轴承振动可采用振动速度和振动位移两种测量方式,同时水平、垂直两种方向可选。轴振动则是测量轴承振动与大轴振动之间的相对值,因此又称为相对振动,俗称轴振。轴振动也可采用速度和位移、水平和垂直多种测量方式。 汽轮机振动过大时会发生轴封/汽封磨损、滑销磨损、转动部件疲劳强度降低等危害,严重时会发生烧瓦、轴弯曲等恶性事故。因此,目前200MW以上的汽轮发电机一般都设臵汽轮机振动大停机保护,但保护的实现方式各有不同,例如单瓦的水平、垂直轴振任一大于停机值,本瓦轴振大于停机值且相邻瓦的轴振大于报警值,单瓦水平/垂直轴振、本瓦瓦振三取二等模式。

  1.5 偏心:又称为轴弯曲,主要用来监测大轴的弯曲度。汽轮机大轴弯曲为弹性弯曲时,可通过连续盘车等手段逐渐恢复。

4. 汽机轴振和瓦振标准

轴振即转轴的径向振动,目前汽轮机组的轴振普遍采用涡流探头来测得。其探头中的线圈有高频电流通过时,产生高频电磁场并使得被测转子轴颈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并转化成电压表示出来。而这个电压随轴表面与传感器之间距离改变而变化,如此即实现了对转轴振动的测量。轴振一般用位移值表示,单位为微米。如果涡流传感器固定在轴瓦上,测取的是转轴与轴承之间的相对振动;如果传感器固定在基础上,则测取的振动近似认为是转轴的绝对振动。

瓦振即轴承座振动,也称轴承振动。一般由接触式的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获得,一般直接固定在轴承盖上或通过磁座吸附其上,故有时也称壳振、盖振。瓦振的测量以垂直方向为主,水平方向次之,轴向振动作为参考。

5. 汽轮机轴瓦振动标准规定

1、每个厂家不一样。

2、要根据厂家的图纸进行安装调整。3、轴瓦间隙要求非常严格,直接影响到轴的冷却、润滑、轴的承载能力、轴振动。  汽轮机轴瓦正常运行中温度在85℃左右,一般设计为:轴向推力瓦95℃报警,105℃停机;径向轴瓦90度报警,100度停机。  汽轮机中,轴瓦是轴承的重要构件之一,是滑动轴承和轴接触的部分,非常光滑,一般用青铜、减摩合金等耐磨材料制成,也叫“轴衬”,形状为瓦状的半圆柱面。其主要作用是:承载轴颈所施加的作用力、保持油膜稳定、使轴承平稳地工作并较少轴承的摩擦损失。轴瓦分为轴向推力瓦和径向瓦,径向瓦起到支撑转子和转动部分的作用,推力瓦承担轴向定位和轴向推力的作用,是重要的静止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