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泵的自吸能力(转子泵自吸能力最大几米)

海潮机械 2023-01-17 08:42 编辑:admin 106阅读

1. 转子泵自吸能力最大几米

  自吸无堵塞排污泵等品种,都属于污水处理行业特殊用泵。选型遇到困难,一开始就选择上海阳光就可以。  污水泵现在在社会各行各业、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其不同的工作原理有许多类型,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细节问题。  为了解决泵存在的一些问题,泵的保护系统开始开发,当泵运行出现异常或故障时,保护系统能够自动发动警报并切断电源。但这个方法的不是一个治本的方法,只能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因此提高泵的性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保证泵的节能、环保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不断地对泵的性能进行完善,优化其结构设计才是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  电动机通过三角带动力传递给驱动装置,使抽油杆产生顺时针方面旋转,抽油杆带动井下螺杆泵的转子在定子衬套内得星行运动,转子运动时,吸油密封腔沿轴向由吸油端上移,同时形成新的密封腔,其中被吸入的液体随着密封腔的上移,由吸入端移至排出端,密封腔的不断形成、上移和消失,因属容积式泵,所以解决了砂卡和油稠的难题,且无气锁现象。

2. 转子泵有没有自吸能力

高粘度转子泵自吸高度都在4米以上,对流动性好的介质,自吸高度可以达到8米左右。当介质粘度比较高时,(粘度3000Cst以上),泵的自吸高度明显下降,甚至吸不上来。

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好多新用户由于不太了解高粘度液体的物理性质,按照普通油泵或者水泵的安装要求布置管路。往往会出现不上液的现象,检查泵的质量以及各结合面都没问题,开机很长时间,根本吸不过来物料。经过我们公司技术人员的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出在进口管道上面。管道太长或者太细,导致高粘介质流经管道时与内壁产生的液体阻力太大。当粘度很高的液体流过比较长的管道时,它与内壁产生的阻力会随着管道的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这个阻力大于泵的吸力时(一般泵的吸力在0.4~0.8bar之间),泵就会出现断流或者根本吸不上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泵行业叫汽蚀现象。当粘度很高的液体流过比较长的管道时,它与内壁产生的阻力会随着管道的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这个阻力大于泵的吸力时(一般泵的吸力在0.4~0.8bar之间),泵就会出现断流或者根本吸不上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泵行业叫汽蚀现象。

根据介质的粘度以及进口管道的一些参数,可以计算出粘性介质流经相应长度的进口管道时产生的压力差,然后跟泵的需要汽蚀余量进行比较。

1、(10-需要汽蚀余量)大于(管道阻力+1):泵可以吸入液体正常运行。

2、(10-需要汽蚀余量)小于或等于(管道阻力+1):泵很难吸入液体不能正常运行。

根据以上的理论,我们在泵组安装时,应该尽量缩短进口管道的长度,尽量少装阀门,弯头,过滤器等对介质产生阻力的装置。如果能把泵组安装在储料罐的下方,让物料能自流进泵体里面,那对泵的吸入来说将是很理想的方案。

1、径向力不平衡

齿轮泵工作时,在齿轮和轴承上承受径向液压力的作用。泵的下侧为吸油腔,上侧为压油腔。在压油腔内有液压力作用于齿轮上,沿着齿顶的泄漏油,具有大小不等的压力,就使齿轮和轴承受到径向不平衡力。液压力越高,这个不平衡力就越大,其结果不仅加速了轴承的磨损,降低了轴承的寿命,甚至使轴变形,造成齿顶和泵体内壁的摩擦等。为了解决径向力不平衡的问题,在有些齿轮泵上,采用开压力平衡槽的办法来消除径向不平衡力,但这将使泄漏增大、容积速率降低等。

2、困油现象

齿轮泵要能连续地供油,就要求齿轮啮合的重叠系数大于1,也就是当一对齿轮尚未脱开啮合时,另一对齿轮已进入啮合,这样,就出现同时有两对齿轮啮合的瞬间,在两对齿轮的齿向啮合线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容积,一部分油液也就被困在这一封闭容积中,齿轮连续旋转时,这一封闭容积便逐渐减小,当两啮合点处于节点两侧的对称位置时。

3. 转子泵是自吸泵吗

有的是铝氧化卡住叶轮,有的是密封粘黏,使转子不能转动。预防措施:拆下后,倒空泵内水,再将进出水口密闭,放在干燥处,就行了。另外将所有螺丝和两端的轴承涂些机油防锈。 长时间不用的情况,应该把自吸泵里面的水排空,不要残留余水,放于干燥的地方,但不要暴晒

4. 自吸泵多重

自吸泵出水压力的选择需要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设置,自吸泵启动前不用装底阀,而离心泵如果要是不每次灌水的话则需要装底阀防止水回流

5. 转子泵吸程是多少

水泵不出水的原因分析

1、进水管和泵体内有空气

(1)水泵启动前未灌满足够的水,有时看上去灌的水已从放气孔溢出,但未转动泵轴交空气完全排出,致使少许空气残留在进水管或泵体中。

(2)与水泵接触的进水管的水平段逆水流方向应用0.5%以上的下降坡度,连接水泵进口的一端为Zui高,不要完全水平。如果向上翘起,进水管内会存留空气,降低了水管和水泵中的真空度,影响吸水。

(3)水泵的填料因长期使用已经磨损或填料压得过松,造成大量的水从填料与泵轴轴套的间隙中喷出,其结果是外部的空气就从这些间隙进入水泵的内部,影响了提水。

(4)进水管因长期潜在水下,管壁腐蚀出现孔洞,水泵工作后水面不断下降,当这些孔洞露出水面后,空气就从孔洞进入民进水管。

(5)进水管弯管处出现裂痕,进水管与水泵连接处出现微小的间隙,都有可能使空气进入进水管。

2、水泵转速低

(1)人为的因素。有部分用户因原配电机损坏,就随意配上另一台电动机带动,结果造成了流量小、扬程低甚至不上水的后果。

(2)水泵本身的机械故障。叶轮与泵轴紧固螺母松脱或泵轴变形弯曲,造成叶轮多移,直接与泵体磨擦,或轴承损坏,都有可能降低水泵的转速。

(3)动力机维修不灵。电动机因绕组烧毁,而失磁,维修中绕组匝数、线径、接线方法的改变,或维修中故障未彻底排除因素也会使水泵转速改变。

3、水泵吸程太大

有些水源较深,有些水源的外围地势较平坦处,而忽略了水泵的容许吸程,因而产生了吸水少或根本吸不上水的结果。要知道自吸离心泵吸水口处能建立的真空度是有限度的,真空的吸程约为10米水柱高,而水泵不可能建立的真空。

而且真空度过大,易使泵内的水气化,对水泵工作不利。所以各离心泵都有其大容许吸程,一般在3~8.5米之间。安装水泵时切不可只图方便简单。

4、水流的进出水管中的阻力损失过大

有些用户经过测量,虽然蓄水池或水塔到水源水面的垂直距离还略小于水泵扬程,但还是提水量小或提不上水。其原因常是管道太长、水管弯道多,水流在管道中阻力损失过大。

其原因常是管道太长、水管弯道多,水流在管道中阻力损失过大。一般情况下90度弯管比120度弯管阻力大,每一90度弯管扬程损失约0.5~1米,每20米管道的阻力可使扬程损失约1米。此外,有部分用户还随意水泵进、出管的管径,这些对扬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5、电动转子不平衡

由于水泵剧烈振动,可能导致电动转子不平衡,或联轴器结合不良,轴承磨损弯曲;也可能转动部分零件松动、破裂;也许是因管路支架不牢固等。可分别采取调整、修理、加固、更换等办法处理。

管路漏水或漏气可能安装时螺帽拧得不紧。若渗漏不严重,可在漏气或漏水的地方涂抹水泥或用沥青油拌和的水泥浆。临时性的修理可涂些湿泥或软肥皂。若在接头处漏水,则可用手拧紧螺帽。漏水严重的必须重新拆装。

填料过热多因填料压得太紧,冷却水进不到填料内,或轴表面损坏。可采取适当放松填料、清理封管堵塞等措施。填料磨损必须更换新的。安装前在机油内浸透,逐圈装入,切口要错开,这样可减少漏水。后一圈填料装好后,要装紧压盖,运转时再调整松紧度。

水泵不吸水或不排水其原因多为底阀卡死,滤水部分淤塞,吸水高度太高或吸水漏气,也可能因转向不对,叶轮流道堵塞等。通过逐一检查后,可分别采取修理底阀、清除淤塞物、纠正转向、清洗叶轮等措施处理。

6、泵体剧烈振动或产生噪音

由于水泵安装不牢或水泵安装过高,或者电机滚珠轴承损坏,水泵主轴弯曲或与电机主轴不同心、不平行等。应该装稳水泵或降低水泵的安装高度,更换电机滚珠轴承,矫正弯曲的水泵主轴或调整好水泵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其它因素的影响,底阀打不开。通常是由于水泵搁置时间太长,底阀垫圈被粘死,无垫圈的底阀可能会锈死。

7、其它因素的影响

(1)底阀打不开。通常是由于水泵搁置时间太长,底阀垫圈被粘死,无垫圈的底阀可能会锈死。

(2)底阀滤器网被堵塞;或底阀潜在水中污泥层中造成滤网堵塞。

(3)叶轮磨损严重。叶轮叶片经长期使用而磨损,影响了水泵性能。

(4)闸阀可止回阀有故障或堵塞会造成流量减小甚至抽不上水。

(5)出口管道的泄漏也会影响提水量。

6. 自吸泵的吸力有多大

1. 漏气自吸泵内部是封闭的,当自吸泵运转时,会对水形成一股吸力,通过泵内的螺旋桨、防回流部件,将水抽上来。在自吸泵没有漏气的

2. 更换风扇这类问题并不常见,但也的确存在,要知道自吸泵之所以能够吸水,是因为内部存在一个密封的舱室,舱室内除了防回流结构之外,还存在一个吸水的扇叶

3. 其他原因要知道自吸泵的水管或者自吸泵本身要全部没在水里才可以正常工作,但有些使用者因为疏忽大意,没有给自吸泵接管道、接了管道也没

7. 哪种自吸泵吸程大

家用自吸泵普通的吸程只有6-10米。如果吸程要求达不到你的要求建议可以考虑用深井射流泵。也属于家用自吸泵一类。进水口径有二条。最高吸程可以到达到30米。

高吸程自吸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小流量高吸程自吸泵,另一种属于大流量高吸程自吸泵,小流量高吸程自吸泵由于流量较小主要运用与农村抽吸深井之用,该系列小流量高吸程自吸泵吸程可以达到30米,大流量高吸程自吸泵主要运用与工业或者市政行业该系列高吸程自吸泵zui高吸程可以达到8-9米。

8. 自吸泵最大能吸多少米

吸上高度和泵的汽蚀余量、吸入装置压力损失、大气压等有关,最大在7米左右,小的就是负值了,就是泵必须在液面之下,或者有压力的供水。吸程或吸上高度不是只与泵有关,因此不是泵的参数,就没有这个术语,也就谈不上具体多大。吸上高度要根据汽蚀余量、吸入装置压力损失和当地大气压计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