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分光光度计厂家(红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海潮机械 2023-01-05 07:13 编辑:admin 152阅读

1. 红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红外分光光度计特点: 灵敏,,快速和简便,在复杂组分系统中,不需要分离,即能检测出其中所含的极少量物质.

基本工作原理:用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聚焦照射被分析的试样,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照射红外线相同就会产生共振,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把分子吸收的红外线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便能得到全面反映试样成份特征的光谱,从而推测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IR光谱主要是定性技术,但是随着比例记录电子装置的出现,也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定量分析。

由光源发出的光,被分为能量均等对称的两束,一束为样品光通过样品,另一束为参考光作为基准。这两束光通过样品室进入光度计后,被扇形镜以一定的频率所调制,形成交变信号,然后两束光和为一束,并交替通过入射狭缝进入单色器中,经离轴抛物镜将光束平行地投射在光栅上,色散并通过出射狭缝之后,被滤光片滤除次光谱,再经椭球镜聚焦在探测器的接收面上。探测器将上述交变的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经放大器进行电压放大后,转入A/D转换单位,计算机处理后得到从高波数到低波数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2. 红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

红外分光光度计

流程: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记录装置  

色散型: 分为色散型(已淘汰)和干涉型。

光源:一般常见的为硅碳棒,特殊线圈,能斯特灯(已淘汰)。  

色散元件:反射光栅

检测器:真空热电偶及Golay池

吸收池:液体池和气体池(具有岩盐窗片)

干涉型: 光源:同色散型

单色器:迈克尔逊干涉仪 检测器:多用热电性硫酸三甘肽(TGS)或光电导性检测器。

3. 红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

如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

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

用可见光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

它们与比色法一样,都以Lambert-Beer定律为基础。上述的紫外光区与可见光区是常用的。但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光区包括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保证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所有仪器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本附录规定,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4. 红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红外摄像头感光就是红外线,在某个波段范围内,比如800nm-

1100nm。如果从光谱来讲,和普通摄像头感可见光原理类似。红外摄像头工作原理是红外灯发出红外线照射物体,红外线漫反射,被监控摄像头接收,形成视频图像。扩展资料:红外线系统的组成红外线遥控器已被广泛使用在各种类型的家电产品上,它的出现给使用电器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红外线系统一般由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红外发射装置又可由键盘电路、红外编码芯片、电源和红外发射电路组成。红外接收设备可由红外接收电路、红外解码芯片、电源和应用电路组成。通常为了使信号更好的被发射端发送出去,经常会将二进制数据信号调制成为脉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

5. 红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论文

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为:

(1)应用广泛由于各种各样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紫外可见区都有吸收,因此均可借此法加以测定。

到目前为止,几乎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除少数放射性元素和惰性元素之外)均可采用此法。 在国际上发表的有关分析的论文总数中,光度法约占28%,我国约占所发表论文总数的33%。

(2)灵敏度高由于新的显色剂的大量合成,并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使得对元素测定的灵敏度有所推进,特别是有关多元络合物和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使许多元素的摩尔吸光系数由原来的几万提高到数十万。

(3)选择性好目前已有些元素只要利用控制适当的显色条件就可直接进行光度法测定,如钴、铀、镍、铜、银、铁等元素的测定,已有比较满意的方法了。 (4)准确度高对于一般的分光光度法,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在1~3%范围内,如采用示差分光光度法进行测量,则误差可减少到0 X%。

(5)适用浓度范围广可从常量(1%~50%)(尤其使用示差法)到痕量(10-8~10-6%)(经预富集后)。(6)分析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由于分光光度法具有以上优点,因此目前仍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冶金、地质、医学、食品、制药等部门及环境监测系统。

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就很广,目前能有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就有70多种。

6. 红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应用

红外分光光度计光路:光源——样品——单色器——检测器——记录与紫外可见相比,就是单色器位置发生变化.原因有两点:1、红外光本身强度小2、化学键的吸收是弱吸收

7. 红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查实验报告

A=ECL C=A/EL

A为吸收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采用的表示方法是(E1%1cm),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数值;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L为液层厚度,cm。

在给定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吸收池光程长b的乘积成正比。当c的单位为g/L,b的单位为cm时,则A=abc,比例系数a称为吸收系数,单位为L/g.cm-1;当c的单位为mol/L,b的单位为cm时,则A=εbc,比例系数ε称为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L/mol.cm-1,数值上ε等于a与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的乘积。

它的物理意义是: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吸收池厚为1cm,以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时,所引起的吸光度值A。ε值取决于入射光的波长和吸光物质的吸光特性,亦受溶剂和温度的影响。显然,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基于该显色反应的光度测定法的灵敏度就愈高。

扩展资料: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nm-40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视性好。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分光光度测定是关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

吸收系数可由光度法测量。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光吸收的特征及吸收的程度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根据测定时所用的光源不同,分光光度法可分为可见先分光光度法、紫外先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等。

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目前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已能达到1~10μg/L的数量级,若事先经分离、富集,可测定含量更少的物质。分光光度法测量的相对误差一般为2~5%,精密的仪器可减至1~2%,完全能满足测定微量组分的要求。

8. 红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

分光光度计介绍:

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分光光度计就是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仪器。该仪器是食品厂、饮用水厂办理QS、HACCP认证的必备检验设备。

分光光度计原理:

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线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线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分光光度计组成: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与存储系统组成。

分光光度定义: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波长范围:

(1)200~400nm的紫外光区

(2)400~760nm的可见光区

(3)2.5~25μm(按波数计为4000cm<-1>~400cm<-1>)的红外光区

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保证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所有仪器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本附录规定,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分光光度计的重要配件—— 比色杯

比色杯按照材质大致分为石英杯、玻璃杯以及塑料杯。根据不同的测量体积,有比色杯和毛细比色杯等。一般测试核酸和紫外定量蛋白,均采用石英杯或者玻璃杯,但是不适合比色法测定。因为反应中的染料(如考马斯亮兰)能让石英和玻璃着色,所以必须采用一次性的塑料杯。而塑料杯一般不适合用于在紫外范围内测试样品。

分光光度计操作方法:

1.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开关,掀开样品室暗箱盖,预热10分钟。

2.将灵敏度开关调至“1”档(若零点调节器调不到“0”时,需选用较)。

3.根据所需波长转动波长选择钮。

4.将空白液及测定液分别倒入比色杯3/4处,用擦镜纸擦清外壁,放入样品室内,使空白管对准光路。

5.在暗箱盖开启状态下调节零点调节器,使读数盘指针指向t=0处。

6.盖上暗箱盖,调节“100”调节器,使空白管的t=100,指针稳定后逐步拉出样品滑竿,分别读出测定管的光密度值,并记录。

7.比色完毕,关上电源,取出比色皿洗净,样品室用软布或软纸擦净。

分光光度计注意事项:

1.该仪器应放在干燥的房间内,使用时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室内照明不宜太强。热天时不能用电扇直接向仪器吹风,防止灯泡灯丝发亮不稳定。

2.使用本仪器前,使用者应该首先了解本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各个操纵旋钮之功能。在未按通电源之前,应该对仪器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电源接线应牢固,通电也要良好,各个调节旋钮的起始位置应该正确,然后再按通电源开关。

3.在仪器尚未接通电源时,电表指针必须于“0”刻线上,若不是这种情况,则可以用电表上的校正螺丝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