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计测叶绿素(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

海潮机械 2023-01-12 21:54 编辑:admin 288阅读

1.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

用不同提取介质(丙酮、丙酮一乙醇混合液、95 乙醇)浸提不同植物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叶绿素含量,其吸收光谱在长光波段基本相同,因此可用AmorL法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综合前人及本试验结果,选用丙酮和无水乙醇(2:1)混合提取液浸提叶绿素效果较好,沸水浴中可快速提取叶绿素,但也会破坏叶绿素.若能结合提取介质的选择,也可减少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例如采用丙酮一乙醇混合液并加热,这可快速提取大批量植物样品,光会使提取液叶绿素水平下降,所以在浸提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光照。

2.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叶绿素含有2种呀,请看下面的

叶绿素a在645nm和663nm 处均有吸收,在645nm处吸光系数较小,为16.75,在663nm 处较大,为82.04;叶绿素b 在645nm和663nm 处亦都有吸收,但在645nm处吸光系数较大,为45.60,在663nm 处较小,为9.27。由此可知:叶绿素a的吸收峰值出现在663nm 处,该吸收曲线延伸到645nm处,在此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不如在663 nm 处大,因此在计算公式中求算叶绿素a的含量时,需扣除叶绿素b在663nm和645nm 处的吸光度值,再进行计算。

标准分析方法要求,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不可浑浊,在710nm或75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其值应小于叶绿素a吸收峰的吸光度值的5%,否则应重新过滤。假定样品在663nm处的吸光度值为0.03,则在750nm处的吸光度值不得大于0.0015,对试液的清澈程度要求很高,测量710nm或750nm的目的是避免悬浮物质的干扰,一般测量水中的浑浊度所采用的波长为680nm,为避免在680nm处仍有叶绿素a产生的吸收值,故将测量浑浊度的波长选在710nm以上。在计算公式中,凡参与计算的各吸光度值都应减去710nm处的吸光度值,以扣除悬浮物质的干扰。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对测量仪器分光光度计的波长精确度要求较高。如果波长与原吸收峰波长相差1nm,则叶绿素a的测定误差为2%,叶绿素b为19%,使用前必须对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进行校正。校正方法除按仪器说明书外,还应以纯的叶绿素a和b来校正。

3. 叶绿素a分光光度法

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定量测定,是植物生理学的必做实验之一。在测定叶绿素含量时,一般都采用分光光度法,即根据叶绿素对可见光的吸收光谱,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A),然后利用Arnon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

关于同一叶绿素溶液,在相同波长下,用不同型号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值的误差及用Arnon公式计算所得叶绿素a/b比值的高低,杨善元同志曾在《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年第4期上作过解释。关于Arnon公式的求解精度及其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4.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是

叶绿素分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卟啉环,其功能是光吸收;另一部分是一个很长的脂肪烃侧链,称为叶绿醇,叶绿素用这种侧链插入到类囊体膜。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位于类囊体膜。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

叶绿素为镁卟啉化合物,包括叶绿素a、b、c、d、f以及原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等。叶绿素不很稳定,光、酸、碱、氧、氧化剂等都会使其分解。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很容易失去卟啉环中的镁成为去镁叶绿素。叶绿素有造血、提供维生素、解毒、抗病等多种用途。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活体叶绿素仪法、光声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不过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分光光度法。

5. 叶绿素分光光度计

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定量测定,是植物生理学的必做实验之一。在测定叶绿素含量时,一般都采用分光光度法,即根据叶绿素对可见光的吸收光谱,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A),然后利用Arnon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

关于同一叶绿素溶液,在相同波长下,用不同型号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值的误差及用Arnon公式计算所得叶绿素a/b比值的高低,杨善元同志曾在《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年第4期上作过解释。关于Arnon公式的求解精度及其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6. 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中使用分光光度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同的提取时间、提取后不同的测量时间等几方面探讨了条件的变化对水中叶绿素a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三色分光光度法来计算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

实验得出较佳的测量条件为:加入碳酸镁悬浮液处理水样;静置提取时间控制在16-20小时;提取后在10分钟内测定光密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