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

海潮机械 2023-01-14 19:17 编辑:admin 197阅读

1. 红外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

红外分光光度法是当物质分子吸收- 记波长的光 能,能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2. 5〜25nm的中红外光区,称为红外分子吸收光谱,简称红外光谱。利用红外光谱对 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测定的方法称红外分光光度法。由于物质分子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较低,几乎所有的有机 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分子中不同官能团,在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时所需的 能量各不相同,产生的吸收谱带其波长位置就成为鉴定分子中官能团特征的依据,其吸 收强度则是定量检测的依据。红外分光光度 法可用于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测定分子键 长、键角、推断分子的立体构型等),以及化学组成的分析(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应用最广泛的是对未知毒物的结构分析、纯 度鉴定。

缺点是灵敏度低,不宜进行微量成 分定量测定,而1L要求样品必须纯化。

后来 发展起来的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克服了灵敏度 低的不足,可测定l(T9g的微量样品。

2. 红外分光分光度计

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是棱镜做分光元件,波长范围小,波长精度较低,微安表读数的最普通的实验室光谱分析仪器。

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光栅做分光元件,波长精度较高,数码读数,属中档型。

723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采用光栅做分光元件,波长精度高、cpu处理数据、自动打印等,属高档型。

751型分光光度计属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 红外分光分光度计光源

如果有红外线光源,找到其是否发出红外线的方法是打开手机照相机,镜头对准红外线光源,如果在手机屏幕显示很亮的光点,说明红外线光源正在发出红外线光。红外线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1 mm 到760 nm 之间,频率比红光低的不可见光,用肉眼看不到红外线的。

4. 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中红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等组成

5. 光谱仪与分光光度计

首先本质区别是: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做定量分析,通常用作物质鉴定、纯度检查,有机分子结构的研究。

红外分光光度计主要做定性分析,推测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

检测波长范围完全不一样。

红外分光光度计一般指的是指2.5-50微米(对应波数4000--200厘米-1)之间的中红外光谱,这是研究研究有机化合物最常用的光谱区域。红外光谱法的特点是:快速、样品量少(几微克-几毫克),特征性强(各种物质有其特定的红外光谱图)、能分析各种状态(气、液、固)的试样以及不破坏样品。红外光谱仪是化学、物理、地质、生物、医学、纺织、环保及材料科学等的重要研究工具和测试手段,而远红光谱更是研究金属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手段。

6. 红外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一样吗

1、仪器分析的波长范围不一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范围是:200nm-1000nm,其中200nm-330nm标定为紫外光谱,330nm-800nm标定为可见光谱,800nm-1000nm标定为近红外光谱。  而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范围只在可见光谱区内330nm-800nm。  2、仪器分析物质也不一样

紫外光谱大都分析有机物,可见光谱大都分析无机物,只是大部分有机物的吸收敏感点在紫外光谱区,无机物的吸收敏感点在可见光谱区。  3、在使用的光源有所不一

在目前国内外的分光光度计中,大部分紫外光源用的是氘灯,可见光源用的是钨灯。

紫外灯源的价格相对可见灯源的价格要高很多,当然也有一些用氙灯替代氘灯和钨灯,其价格高。  4、仪器结构设计不一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要求仪器的体积相对可见分光光度计要大一些,这其中除了考虑多了一个灯的摆放位置,还要考虑到灯的散热。  5、还有仪器其它的一些不一样的,例如:电路设计原理、色散元件、光电转换元器件等。  6、可见分光光度计一般使用玻璃比色皿即可,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紫外区段需使用石英比色皿(是黑色石英比色皿,可以遮挡杂光)。

7. 红外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的价格差距

两者都是光学探测器/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不能对全波段进行探测,某一类型的探测器,只对某一光学谱段范围有响应。 例如,普通可见光CCD,感光范围是390~780nm(纳米),属于可见光光谱范围。红外光谱又分为近红外(0.78~3um) 中红外 (3~5um)和远红外(8~14um)三个区间。近红外CCD,顾名思义,就是对近红外谱段范围感应,光谱范围0.78~3um(微米)。红外热成像主要对远红外波段响应,探测谱段范围是8~14um、

8. 红外分光分光度计使用

1、红外接收头一般有三只引线脚,分别为接地、电源和信号输出。不同型号的红外接收头,其引脚排列也不相同。笔者用电阻法判别红外接收头的引脚简单、快速。

2、用指针式万用表(数字表不适用)电阻挡R×1k(或R×100),先测量确定接地脚,一般接地脚与屏蔽外壳是相通的,余下的两只脚假设为a和b。

3、然后用黑表笔搭接地脚,用红表笔去测a或b脚的阻值,读数分别约为6kΩ和8kΩ(有的接收头相差在1kΩ左右);调换表笔,红表笔接地,黑表笔测a和b脚,读数分别约为20kΩ和40kΩ。

4、两次测量阻值相对应都小的a脚即为电源脚,阻值大的b脚即为信号输出脚。不过用不同的万用表和测不同型号的接收头,所测得的电阻都各不相同。

5、但总的结论是:电源脚对地的电阻值不管正反向都要比信号脚对地的电阻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