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焊接切割过程中若发生回火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回火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稳定工件尺寸
4.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4焊接平板的生产 还需要 正火
2. 进行焊接切割与热处理作业时应有
禁止明火作业的标志是: 明火作业是指有外露火焰或炽热表面的操作。如焊接、切割、热处理、烘烤、熬炼等等。 禁止明火作业的有:输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和凡是易燃液体或气体的施工现场。 安全标志牌: 是出于安全考虑而设置的指示牌,以减少安全隐患。 用色标准: 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 为保证安全用电,必须严格按有关标准使用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我国安全色标采用的标准,基本上与国际标准草案(ISD)相同。一般采用的安全色有以下几种:
1、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如信号灯、信号旗、机器上的紧急停机按钮等都是用红色来表示“禁止”的信息。
2、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电”、“注意安全”等。
3、绿色:用来标志安全无事。如“在此工作”、“已接地”等。
4、蓝色:用来标志强制执行,如“必须带安全帽”等。
5、黑色:用来标志图像、文字符合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
3. 气焊结束时为了避免发生回火正确的操作是
有三个旋钮的是割把,气焊把子只有二个旋钮。 割把的三个旋钮中靠右手握把除的二个旋钮是控制火焰的,一个是乙炔旋钮(阀门轴线与割把长度方向同向),一个是氧气旋钮。离握把稍远的上面的是切割氧气开关。 三个旋钮都是顺时针关,逆时针开。 首先打开乙炔旋钮,再少许打开氧气旋钮,点火。然后通过调整这二个旋钮调整火焰大小和完全燃烧状态。对准需切割线的起点,待钢材烧红后,用左手打开切割氧气开关,就可以开始切割了。 要注意的事项是防止回火。在切割时,握把的右手的食指不要离开乙炔旋钮。
一旦发生回火(发出丝丝声),立即用右手的食指关闭乙炔旋钮(往下搓旋钮往关闭方向旋转),而后再关闭其他二个氧气旋钮。 施工现场气焊(割)作业,应遵守附件1的规定。
电石的贮存地点必须干燥,通风良好,室内不得有明火或敷设水管、水箱。
电石桶应密封,桶上必须标明“电石桶”和“严禁用水灭火”等字样,如电石有轻微受潮时,应轻轻取出电石,不得倾倒。
电石起火时必须用干砂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用泡沫、四氯化碳灭火器或水灭火。电石粒末应在露天销毁。
气焊严禁使用未安装减压器的氧气瓶进行作业。 氧气瓶、氧气表及焊割工具上,严禁沾染油脂。
氧气瓶应有防震胶圈,旋紧安全帽,避免碰撞和剧烈震动,并防止爆晒。
冻结应用热水加热,不准用火烤。
乙炔气瓶不得平放,瓶体温度不得超过41℃,夏季使用应防止瓶体曝晒,冬季解冻应用温水。
乙炔瓶内剩余工作压力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应符合表41.2.7的规定。 气焊、切割现场10m范围内,不准堆放氧气瓶、乙炔气瓶(乙炔发生器)、木材等易燃物品。
氧气瓶与乙炔发生器的间距不得小于10m,与乙炔气瓶的间距不得小于5m。 高处焊接或切割应遵守附件2的规定。
严禁在运行中的压力管道,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和受力构件上进行焊接和切割。
焊接铜、铝等有色金属时,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焊接人员应戴防毒面罩或呼吸滤清器。
乙炔发生器必须设有防回火的安全装置,保险链、球式浮筒必须有防爆球。
乙炔发生器不得放置在电线的正下方,不得横放,检验是否漏气要用肥皂水;夜间添加电石,严禁使用明火。
点火时,焊枪口不准对人;正在燃烧的焊枪严禁放在工件或地面上。
带有乙炔或氧气时、严禁放在金属容器内,以防气体逸出,发生燃烧事故。
不得手持连接胶管的焊枪爬梯登高。
工作完毕,应将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气阀关好,并拧上安全罩。
乙炔浮桶提出时,头部应避免浮桶上升方向,拔出后要卧放,禁止扣放在地上,并检查作业及周围场所,确认无引起火灾危险,方准离开。 附件1内容: 施工现场电焊(割)作业应履行三级动火申请审批手续,作业前,应根据申请审批要求,清理施焊现场10m内的易燃易爆物品,并采取规定的防护措施。
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附件2内容: 在容器内施焊时,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 容器必须可靠接地,焊工与焊件间应绝缘。
2 容器上必须有进、出风口并设置通风设备。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
3 容器内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4 焊接时必须有人在场监护。
5 严禁在已喷涂过油漆和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4. 在焊接切割时应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的有关规定
焊接作业区和焊机周围十米以内,严禁堆放装饰材料。一般要求焊接平地作业区周围十米之内不得存有易燃易爆物品。高空作业下方应考虑火花、熔渣等炽热颗粒的走向和着落点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对达不到要求的情况,要采取对易燃易爆物品实施隔离和严密覆盖的措施,特殊情况还要有专人监护并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扩展资料:焊接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焊机铭牌上标的数据使用焊机,不得超载使用。
2、应在空载状态下调节电流,焊机工作时,不允许有长时间短路。
3、使用焊机前,应检查焊机接线正确、电流范围符合要求、外壳接地可靠、焊机内无异物后,方可合闸工作。
4、工作时,焊机铁心不应有强烈震动,压紧铁心的螺丝应拧紧。工作中焊机及电流调节器的温度不应超过60°C。5、加强维护保养工作,保持焊机内外清洁,保证焊机和焊接软线绝缘良好,若有破损或烧伤应立即修好。
6、定期由电工检查焊机电路的技术状况及焊机各处的绝缘性能,如有问题应及时排除。
7、安全操作规程
8、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各种劳保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手套、脚盖等工作服不要束在裤腰里,脚盖应捆在裤脚筒里。
9、在焊接和切割工作场所,必须有防火设备,如消防栓、灭火器、砂箱以及装满水的水桶等。
10、在非固定场所进行电焊作业时,必须先办理动火证,并要求设有监护人员和防火措施后,方可作业。
11、高空作业时应先办理高空作业许可证,施工人员应配带安全带并遵守高空作业的其它有关规定。
12、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谨防触电,注意不被弧光和金属飞溅伤害,预防爆炸及其它伤害事故发生。
13、当焊接或切割工作结束后,要仔细检查焊接场地周围,确认没有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现场。
5. 焊接切割过程中发生回火应采取什么措施
产生回火的原因大体有五种:
1、焊嘴过分接近熔融金属,使焊嘴喷吼附近阻力增大,焊、割炬内混合气体难于流出,压力升高,将部分混合气体压进乙炔系统。
2、焊嘴过热,增加了混合气体的流动阻力,使混合气体受膨胀。如焊嘴温度超过400℃时,一部分混合气体来不及流出焊嘴,就在喷嘴内部燃烧而发生“啪啪”的爆炸声。
3、焊嘴被熔化金属或飞溅火星填塞,混合气体难于喷出而倒流入乙炔系统。
4、乙炔气压过小。氧气容易进入乙炔系统,在熄火的瞬间,往往因氧气或空气进入焊、割炬的乙炔管。这样最易引起爆炸。
5、焊、割炬年久失修,阀门渗漏,造成氧气倒入乙炔系统内,点火时立即发生回火爆炸。这种情况危险性最大。
解决方案:
当焊、割炬发生回火时,应立即并闭乙炔开关,然后再关闭氧气开关,待火熄灭后,再打开氧气阀吹去残留在焊、割炬内的余焰和杂质,待焊把不烫手后方可继续工作。
6. 下列操作哪一个不能防止焊割作业中的回火现象
近年来,相当多的个体经营店展在进行焊接切割作业时,使用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石油液化气替换乙炔气。请问:利用液化石油气瓶替换乙炔气瓶是否可行?假如可行,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关于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氧—液化石油气)替换溶解乙炔气(氧—乙炔气)进行焊接及切割作业,原则上是可行的。由于在产业上液化石油气是可以与氧气混合燃烧产生热量而进行金属的焊接及切割作业的。固然液化石油气与氧气混合燃烧后产生的热值较氧—乙炔燃烧的热值低,但由于液化石油气价格低廉,又较安全(不易产生回火现象),随着我国石油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溶解乙炔气有被液化石油气部分取代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已将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性产业燃料,广泛应用于金属薄板的切割和低熔点有色金属的焊接。但由于液化石油气燃烧时热值较低(氧—液化石油气的火焰温度约为2200—2800度),所以仅采用氧—液化石油气进行低熔点金属的焊接及较薄金属板材的切割。也正是由于氧—液化石油气在焊接及切割中燃烧温度较低,使得切割质量轻易得到保证,也可尽量减少切口边沿金属受高温过热而降低性能的现象,同时也能进步切口的光洁度和精度。
在使用氧—液化石油气进行焊接及切割作业时,必须留意以下几点:
1.液化石油气钢瓶在克装时不得超装,必须留有10%~20%的气体空间,防止液化石油气随环境温度的升高产生高压气体而导致钢瓶爆炸。
2.在焊接及切割作业现场,液化石油气钢瓶应与氧气瓶保持3m以上的间隔,与明火保持10m以上的间隔。
3.液化石油气钢瓶和氧气瓶不得在太阳下曝晒。
4.在进行氧—液化石油气焊接及切割时,液化石油气钢瓶和氧气瓶必须配置专用的回火防止器和减压装置。
5.氧—液化石油气焊接及切割作业职员应进行严格地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当然,尽管氧—液化石油气是焊接及切割作业的一种方式,但液化石油气同溶解乙炔气在热值、燃烧速率、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密度等物理和化学性质上有较大的不同,其使用时安全留意事项也有不同。另外,氧—乙炔气和氧—液化石油气所使用的焊割炬是不相同的,进行氧—液化石油气焊接及切割时应采用专用的氧—液化石油焊割炬。此外,操纵职员必须进步安全意识,严格地遵守操纵规则,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7. 切割焊接和其他动火作业应注意什么
(1)检查焊、割设备是否完整好用,预防焊、割设备发生故障。每天上班动火作业前,先要检查焊、割设备,主要应检查乙炔发生器或电焊机运转和使用是否正常,回火防止器(包括岗位式回火防止器)内是否保持一定的水位,氧气钢瓶上的压力表是否牢固,射吸式焊、割炬是否有吸力,乙炔发生器内是否混有空气,电弧焊接导线的铺设中是否有不安全因素等内容。
(2)做好焊、割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清除各种可燃物,预防焊、割火星飞溅而引起火灾事故。尤其是临时确定的焊、割场地,更应彻底检查,并要划定焊、割作业区域,必要时在作业现场要拉好安全绳。可燃物与焊、割作业的安全间距一般应不小于10米,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如风力的大小,风向的不同,作业的部位,焊接还是切割等。总之,应以焊、割火星飞溅不到堆放可燃物的地方为界限。
(3)查清焊、割件内部的结构情况,清除焊、割件内部的易燃易爆等可燃物。预防发生爆炸事故。这是焊、割作业前极为重要的一项安全准备工作。尤其对临时拿来的焊、割件,决不能以为工件简单而盲目焊割、,必须在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动火焊割。
(4)查清焊、割件连接部位的情况,预防热传导、热扩散而引起火灾事故。如焊、割建筑内的各种金属管道,必须查清是什么管道,管道内是否有可燃气体等物质,是否有压力,凡是管道内有可燃物质和压力的,决不能进行焊、割。即使是没有任何危险性的管道,也要查清管道的走向,管道所通向的部位是否有危险性,在确实查清并已排除危险因素后才能动火焊、割。在各种船舶内焊、割更应注意热传导、热扩散对船体其他部位的影响,若因工作需要,必须进行焊、割作业时,一定要在焊、割前对受影响的部位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而后才能动火焊、割。
(5)在临时确定的焊、割场所,要选择好适当的位置安放乙炔发生器、氧气瓶或电弧焊设备,这些设备与焊、割作业现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乙炔发生器和电焊机旁应设立“火不可近”和“防止触电”等明显标志,并拦好安全绳,防止无关人员接近这些设备。电弧焊接的导线应铺设在没有可燃物质的通道上。
(6)查清消防设施,配备好必要的灭火设备,以防发生火灾事故。焊接工人都要学会灭火的基本方法,懂得灭火的基本知识,学会各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7)从事焊、割作业的工人,必须穿好白帆布工作服。在冬季,御寒的棉衣,必须缝好,棉絮不能外露,以防遇到火星阴燃起火。
8. 焊接切割过程中若发生回火时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第一:不可佩戴胶质手套进行加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在加工过程中,胶质手套会被加工时的高温所融化,会导致手部烫伤,另外,胶质溶液滴向工作台,也会影响加工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清洗工作台,保证没有任何杂质影响工件的正常运作。
第三:焊接之前应该彻底的清洗掉焊条上面的杂质,比如:绣、水等,不能在点焊出现中断。
第四:焊接工程中,不可使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双手去触碰工件,以免双手被烫伤。
第五:焊接工作成应该至少有1-2名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陪同,不可一人独立操作,以防出现意外。
第六:焊接工作完成之后,一定要清洗工作台和工件。
第七:焊接完成之后,除掉贴膜时应进行表面洗涤,并使用专用不锈钢工具,目的是不让铁屑粘着应进行清扫。
第八:焊条使用时应保持干燥,钛钙型应经150℃干燥1小时,低氢型应经200-250℃干燥1h(不能多次重复烘干,否则药皮容易开裂剥落),防止焊条药皮粘油及其它脏物,以免致使焊缝增加含碳量和影响焊件质量。
第九:.为防止由于加热而产生睛间腐蚀,焊接电流不宜太大,比碳钢焊条较少20%左右,电弧不宜过长,层间快冷,以窄焊道为宜。
第十:铬13不锈钢焊后硬化性较大,容易产生裂纹。若采用同类型的铬不锈钢焊条(G202、G207)焊接,必须进行300℃以上的预热和焊后700℃左右的缓冷处理。若焊件不能进行焊后热处理,则应选用铬镍不锈钢焊条(A107、A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