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冷却(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冷暖空气产生流动)

海潮机械 2023-01-19 06:11 编辑:admin 230阅读

1. 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冷暖空气产生流动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

原来地球表面,各个地方接受太阳的热量并不一样,有的地方接受得多,空气变暖了.温度升高了.暖的空气要膨胀.相反,有的地方接受太阳的热量少,温度降低,空气变冷了,冷的空气要收缩.空气跟水一样,总是由高温空气向低温空气流动.这样,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了.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围绕太阳的公转轴之间存在66.5°的夹角,因此对地球上不同地点,太阳照射角度是不同的,而且对同一地点一年365天中这个角度也是变化的.地球上某处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正是与该地点太阳照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地球南北极接受太阳辐射能少,所以温度低,气压高;而赤道接受热量多,温度高,气压低.另外地球又绕自转轴每24h旋转一周,温度、气压昼夜变化.这样由于地球表面各处的温度、气压变化,气流就会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运动,以便把热量从热带向两极输送,因此形成不同方向的风,并伴随不同的气象变化.大洋中的海流也起着类似的作用.从全球尺度来看,大气中的气流是巨大的能量传输介质,地球的自转以进一步促进了大气中半永久性的行星尺度环流的形成.

地球上各处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风的形成,如海边,由于海水热容量大,接受太阳辐射能后,表面升温慢,陆地热容量小,升温比较快.于是在白天,由于陆地空气温度高,空气上升而形成海面吹向陆地的海陆风.反之在夜晚,海水降温慢,海面空气 温度高,空气上升而形成由陆地吹向海面的陆海风.

在山区,白天太阳使山上空气温度升高,随着热空气上升,山谷冷空气随之向上运动,形成“谷风”.相反到夜间,空气中的热量向高处散发,气体密度增加,空气沿山坡向下移动,又形成所谓“山风”.另外局部温度梯度等因素也会使风能分布发生变化.

在气象上,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或风力)来表示.风向指风的来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度来表示.以360度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量度

2. 冷空气会下降,因为冷空气比较重

热空气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体积增大,密度降低,稀薄 教冷空气相对来说轻,所以上升趋势。而冷空气相反,温度低相对于热空气属于压缩版本,自然就下沉了。

3. 空气冷热变化会导致空气流动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由于太阳幅射,造成空气中的冷热不均,冷的空气下沉,热的空气上升造成空气流动,这就是风产生的原理。

4. 空气受热上升,受冷下降,形成冷热空气的

空气对流原理:空气对流是由于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而形成的。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是一种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常见的起风这种自然现象就是典型的空气对流。 扩展资料 

                       空气对流是指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而形成的空气流动现象,常见的起风这种自然现象就是典型的空气对流。规律:当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大气层中近地面空气的`对流运动最为明显,所以把近地面11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叫做对流层。赤道地区的热量最高,对流运动非常旺盛,因此温度越高者大气对流运动越明显,它与温度呈正比。

5.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就形成了风

对。

空气也是热胀冷缩。热的地方空气受热,密度变小,在周围气压的作用下就会上升,形成低气压中心。冷的地方则空气遇冷收缩,密度增大,空气下沉,空气增多,形成高气压中心。

高气压中心与低气压中心之间就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梯度力的作用下,在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这就是风。

6. 冷空气往下降

是的,相比较而言是这样。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是因为热空气受热之后会膨胀,分子运动速度快,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相比冷空气而言变轻了;反过来冷空气因为受冷收缩,密度变大,温度低相对于热空气压缩,变重了。这样冷暖空气就形成了对流,就有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