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答案)

海潮机械 2023-01-24 19:20 编辑:admin 82阅读

1. 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答案

原理是这样的,伺服驱动器控制电机转一定的距离,由固定在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已转动的距离,驱动器根据编码器的反馈再来调整距离,就是闭环反馈系统。

而PLC编程控制伺服的方式有很多种,

比如欧姆龙的可以编程根据转动距离计算输出脉冲,直接由脉冲控制伺服动作。

比如西门子的可以直接组态设置每转距离,只需在程序中设置距离,由组态自动根据距离输出对应的脉冲数。

现在还有总线伺服驱动器,通过通讯通知伺服驱动转动一定的脉冲或距离;或者PLC仅控制伺服转速,通过把编码器值反馈到PLC,将PLC放入反馈系统中,进行控制。

2. 简述伺服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伺服系统由控制器,功率驱动装置,电动机三部分组成。

一、控制器

控制器按照数控系统的给定值和通过反馈装置检测的实际运行值的差,调节控制量。

二、功率驱动装置

功率驱动装置作为系统的主回路,一方面按控制量的大小将电网中的电能作用到电动机之上,调节电动机转矩的大小,另一方面按电动机的要求把恒压恒频的电网供电转换为电动机所需的交流电或直流电

三、电动机

电动机则按供电大小拖动机械运转。

扩展资料伺服系统是指利用某一部件(如控制杆)的作用能使系统所处的状态到达或接近某一预定值,并能将所需状态(所需值)和实际状态加以比较,依照它们的差别(有时是这一差别的变化率)来调节控制部件的自动控制系统。

主要作用

1、以小功率指令信号去控制大功率负载;

2、在没有机械连接的情况下,由输入轴控制位于远处的输出轴,实现远距同步传动;

3、使输出机械位移精确地跟踪电信号,如记录和指示仪表等。

3. 伺服系统按工作原理可分为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与两相异步电机相似 。但是由于它在数控机床中作为执行元件,将交流电信号转换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所以要求转子速度的快慢能够反映控制信号的相位,无控制信号时它不转动。

  由于定子上的两个绕组在空间相差90°电角度,如果在两相绕组上加以幅值相等、相位差90°电角度的对称电压,则在电机的气隙中产生圆形的旋转磁场。若两个电压的幅值不等或相位不为90°电角度,则产生的磁场将是一个椭圆形旋转磁场。加在控制绕组上的信号不同,产生的磁场椭圆度也不同。

  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

4. 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第三版答案

接的位置不一样,伺服驱动器原理与变频器相同,都是需要先把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变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通过逆变电路变成交流电输出的。

5. 简述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

伺服系统由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指令机构三大部分构成,伺服电机是执行机构,就是靠它来实现运动的,伺服驱动器是伺服电机的功率电源,指令机构是发脉冲或者给速度伺服驱动器的,常用的驱动元件有IPM模块

伺服电机控制器是数控系统和其他相关机械控制领域的关键设备。 控制器通过位置,速度和转矩三种方法控制伺服电机,以实现传动系统的高精度定位。 伺服电机驱动器是用于控制伺服电机的控制器。驱动器的作用类似于作用在普通交流电动机上的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