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脂肪测定用什么方法
本质上来说两种方法都是一种,只是形式有所不同。
课本按观察方法划分,前者直接打碎滴加的是肉眼直接观察法,用于观察判断脂肪是否存在,属于宏观上的。
后者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不破坏细胞结构,能够看清细胞中脂肪存在形态的方法,属于微观上的。
课本上还说了可以采用两种试剂,苏丹三和苏丹四,两种试剂各自独立,染色过程相同,唯一区别是着色,苏丹三呈黄色,苏丹四呈橘红色。(颜色记得不是很清楚,回答严格按课本词汇即可。)
2. 脂肪的鉴定要使用什么仪器
面粉类检测仪器:面筋测定仪、面筋测定仪、降落值测定仪、智能白度仪、磁性金属物测定仪、圆形验粉筛、电子粉质仪、电子型面团拉伸仪、面粉水分测定仪、凯氏定氮仪、粗纤维测定仪
油脂类检测仪器:罗维朋比色计、油脂烟点测定仪、核磁共振含量率测定仪、脂肪测定仪
谷物粮食类检测仪器:精米机、谷物容重器、谷物选筛、颗粒强度测定仪、稻米垩白度测定仪、直链淀粉测定仪、谷物水分
3. 脂肪测定有哪些方法?
体脂率指的是人体内,脂肪的含量,是衡量人的胖瘦的1指标,也是体内脂肪占总体重的百分比 。适合日常居家的测量方法是采用公式计算的方法,具体的公式为 : 体重指数 ( BMI ) =体重( 千克 ) / 身高的平方 ( 米 ) 体脂率 : 12 *BMI+0.23*年龄-5.4-10.8*性别 (男为1 , 女为0 )
4. 脂肪的测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一.方法原理
重量法(CJ/T51-2004)的原理:以硫酸酸化样品,用石油醚从样品提取油类,蒸发去除石油醚,再称其重量.
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的原理: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 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 cm-1(CH3基团中的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 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进行计算.动植物油的含量按总萃取物与石油类含量之差计算.
从以上两种方法的原理中可看出,重量法测定的是酸化样品中可被石油醚萃取的、且在试验过程中不挥发的物质总量.在溶剂去除过程中,部分轻质油随之挥发,会有明显损失.又由于石油醚对油有选择性的溶解,石油类中的较重组分中可能含有不为溶剂萃取的物质.因此用石油醚萃取的重量法测定油类物质往往不彻底,测定结果偏低.而且重量法测定的只是水中可被石油醚萃取的物质总量,不能准确测出样品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含量.红外光度法不受油品成分结构的影响,在红外吸收光谱中,不但考虑了亚甲基CH2基团中C—H键,甲基CH3基团中C—H键,还考虑了芳香环中的C—H键,因此测定油类物质比较完全.而且用此方法萃取时用的是四氯化碳溶剂,此溶剂只含有C—Cl键,因此不会影响上述三种C—H键的红外吸收.用此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出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由此可见,红外光度法比重量法更适合水中油类物质的分析测定,这也是分析方法的一种进步.
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排放标准
重量法(CJ/T51-2004)只适用于测定城市污水中的油,适用范围狭窄.而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另外在环境监测中还可用于餐饮业的厨房油烟的测定,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将红外光度法作为检测油类物质的标准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中,分别将重量法和红外光度法作为检测油类物质的标准方法.
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油类物质,其排放标准也不同.排放标准见下表1.
表1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编号 污染物
排放标准值(mg/L)
CJ 3082-1999
油脂
100
矿物油类
20
GB8978-1996
污染物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石油类
10
10
30
动植物油
20
20
100
5. 脂肪如何测定
种子成分实验:1、水:取一些晒干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可以发现试管内壁出现水珠,证明了小麦种子中含有水.2、淀粉:粉碎部分种子用水溶解,滴加2滴碘液溶液变蓝,证明有淀粉.3、脂肪:用干燥的纸张包裹并用力按压种子,纸张上出现油渍证明种子中有脂肪.或者粉碎部分种子用氯仿溶解,并蒸馏出脂肪.或者把种子制成装片加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者把种子制成装片加苏丹IV染成红色(任选一种皆可)4、蛋白质:将少许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放在清水中用手揉挤,把纱布内的物质尽量揉挤出去,观察包内是否剩下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是否具有面筋的特性.这就是有蛋白质.5、无机盐:取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最后变黑,燃烧,剩下灰白色的灰,证明了小麦种子中含有无机盐.因此,检测花生中是否含有脂肪,应采取在白纸上挤压.故选C
6. 脂肪测量方法
皮脂就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体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测的皮脂厚推测全身脂肪的数量,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测定皮下脂肪通常采用皮脂厚度计来测量,测定部位选择:
①上臂部。左上臂肩峰至挠骨头连线之中点,即肱三头肌肌腹部位。
②背部。左肩肿角下方。
③腹部。右腹部脐旁1厘米。
此外,有时还要测量颈部、胸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排肠肌部位。应当指出,用皮脂计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双倍的和。
皮下脂肪厚度有没有标准呢?现在我国主要引用日本厚生省国民营养调查资料对日本儿童和成人肥瘦程度的评定标准作为参考。
儿童肥瘦度的评价标准(上臂+背部)
单位:毫米mm
轻度肥胖 肥胖 极度肥胖
年龄(岁)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6—8 20 25 30 35 40 45
9—11 25 30 35 40 45 50
12—14 30 35 40 45 50 55
15—18 35 40 45 55 55 65
成人肥瘦标准和评价标准(上臂+背部)
异常度 男性组10(4) 女性组14(8)
瘦 12(5) 21(12)
一般 23(10) 37(20)
肥胖 34(13) 47(25)
过分肥胖 45(18) 59(30)
异常肥胖 60(28) 73(10)
注:()内数值为脐部皮脂厚度。
我国男性成人的肱三头肌皮肤皱壁厚度大于10.4mm,女性大于17.5mm属于肥胖。
正常腹部男性的皮肤皱壁厚度为5—15mm,大于15毫米为肥胖,小于5毫米为消瘦;正常成年女性的腹部皮肤皱壁厚度为12—20mm,大于20毫米为肥胖,小于12毫米为消瘦。尤其对40岁以上妇女测量此部位更有意义。
正常成人肩肿皮肤皱壁厚度的平均值为12.4mm,超过14mm就可诊断为肥胖。
当没有卡尺时,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皱壁,再用尺子测量皱壁上下缘的厚度。数据虽不精确,却也可了解个大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