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数0.6的齿轮
模数是决定齿轮大小的因素。齿轮模数被定义为模数制轮齿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为抽象出来用以度量轮齿规模的数。目的是标准化齿轮刀具,减少成本。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皆可参考标准模数系列表。
工业定义:齿轮的分度圆是设计、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基准,而齿轮分度圆的周长=πd=z p,于是得分度圆的直径 d=z p/π。
齿轮“模数”是如何计算的?
径节制齿轮
在一些国家里,不同模数使用径节作为齿轮的基本参数,用英寸为计量单位,径节以P表示,指圆周率π与齿距ρ的比,径节P=π/ρ,以 1/英寸为单位。
齿轮分度圆的周长=πd=z ρ,于是得分度圆的齿距ρ=πd/z。
径节P=Z/d (d的单位是英寸)
模数m=d/Z (d的单位是mm)
可以看出:
m=(1/P)*25.4=25.4/P
P=(1/m)*25.4=25.4/m
因此,模数m与径节P的关系是互为倒数,只是单位制不同。
即:模数与径节的乘积恒等于1。
相应于单位的换算,径节与模数之间有如下的关系式
P=π/ρ=25.4/m式中P为径节(1/英寸);ρ为齿距(英寸);m为模数(毫米)。
径节P与公制中模数m的作用相当。在大多数英制齿轮、齿轮联轴器和棘轮等零件中,径节是一项基本参数。径节越大,轮齿尺寸(齿高与齿厚)越小。有的国家对径节订有标准系列值。
双模数制
双模数制是获得短齿齿形的另一种方式,可提高抗弯强度,但稳定性较差,常用于汽车拖拉机行业。
双模数制规定用两个大小不等的模数来计算一个齿轮的各部尺寸,标记为分数形式m1/m2,其中较大的模数m1用来计算分度圆直径,较小的m2用来计算轮齿的尺寸。
各尺寸的计算公式如下:
分度圆直径:d=m1*Z
齿顶高: ha=ha*m2
齿根高: hf=(ha1+c1)*m2
齿顶圆直径: da=d+2*ha=m1*Z+2*ha*m2
齿根圆直径: df=d-2*hf=m1*Z-2*(ha1+c1)*m2
此外,分度圆齿厚S、齿距P、基圆直径db和中心距a是按照m1计算。
双径节制
双径节制是英制齿轮中获得短齿齿形的另一种方式,以提高抗弯强度。它规定较小的径节P2用来计算分度圆直径,较大的径节P1用来计算轮齿的尺寸,标记为P2/P1,较小的P2为分子,较大的P1为分母,正好与双模数制相反。
各尺寸的计算公式如下:
分度圆直径:d=Z/P2
齿顶高: ha=ha/P1
齿根高: hf=(ha1+c1)/P1
齿顶圆直径: da=d+2*ha=Z/P2+2*ha/P1
齿根圆直径: df=d-2*hf=Z/P2-2*(ha1+c1)/P1
此外,分度圆齿厚S、齿距P、基圆直径db和中心距a是按照P2计算。
标记
它的意思是用较小的径节P2=10(分子)来计算分度圆直径,用较大的径节P1=20(分母)来计算齿高。
因此,10/20pitch的双径节制齿轮的尺寸计算如下:
分度圆直径:d=Z/P2=Z/10 (d单位为英寸)
齿顶高: ha=ha/P1=1/20=0.05"=1.27mm
齿根高: hf=(ha1+c1)/P1=1.25/20=0.625"=1.588mm
中心距a是按照较小的径节10来计算的。
也可以先将双径节制转化为双模数制,再来计算尺寸:
双模数制标记为分数形式m1/m2,用大的模数m1用来计算分度圆直径,较小的m2用来计算轮齿的尺寸。
m1=1/P2*25.4=1/10"*25.4=2.54mm
m2=1/P1*25.4=1/20"*25.4=1.27mm
所以,这个齿轮用双模数制齿轮来表示就是2.54/1.27:
尺寸计算:
分度圆直径: d=2.54*z
齿顶高: ha=ha*m2=1*1.27=1.27mm
齿根高: hf=(ha1+c1)*m2=1.25*1.27=1.588mm
中心距a是按照较大的模数m1=2.54mm来计算的
但如果要按照模数来设计齿轮的话,模数要选择标准值,利用变位来达到中心距的要求。
齿轮“模数”是如何计算的?
由于在上式中π为一无理数,不便于作为基准的分度圆的定位。为了便于计算,制造和检验,现将比值p/π人为地规定为一些简单的数值,并把这个比值叫做模数(module),以m表示,即令其单位为mm。于是得:
模数m是决定齿轮尺寸的一个基本参数。齿数相同的齿轮模数大,则其尺寸也大。为了便于制造,检验和互换使用,齿轮的模数值已经标准化了。
模数的标准化数值参考GB1357-87。
第一系列有:0.1,0.12,0.15,0.2,0.25,0.3,0.4,0.5,0.6,0.8,1,1.25,1.5,2,2.5,3,4,5,6,8,10,12,16,20,25,32,40,50.(优先选用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有:0.35,0.7,0.9,1.75,2.25,2.75,3.25,3.5,3.75,4.5,5.5,6.5,7,9,11,14,18,22,28,36,45. 单位mm。
2. 模数0.6齿轮插齿
齿形为反渐开线。意思就是共轭渐开线,就像一个铁饼中间挖掉了一个外齿轮,如果挖掉是个左旋外齿轮,那该内齿轮就是左旋,但实际上你从内齿轮从内看是个右旋,这点得注意。
工艺方法为,插齿为主,铣齿为辅。大螺旋角不能磨齿。
基本上都是采用中碳钢调质,渗碳齿圈基本小模数,齿轮热后采用线切割加工。
3. 齿轮最小模数0.1
标准直齿轮的最少齿数是17齿,齿轮分度圆直径等于齿数乘模数,17×2=34,齿顶圆直径是38,所以模数是2的最小齿轮直径是38。当然如果采用正变位可以再选齿数小1到2个齿,直径更小一些,不会小得太多了。
4. 模数0.6齿轮最小齿数
标准直齿轮的最少齿数是17齿,齿轮分度圆直径等于齿数乘模数,17×2=34,齿顶圆直径是38,所以模数是2的最小齿轮直径是38。当然如果采用正变位可以再选齿数小1到2个齿,直径更小一些,不会小得太多了。
按圆柱齿来说: 基圆直径计算:db=m*z*cosa,(m模数、z齿数、a分度圆压力角) 外齿轮:齿根圆直径df=m*z-2*m*(ha+c+x1); 内齿轮:齿根圆直径df=m*z-2*m*(ha+x2);); (ha齿顶高系数一般取1,c顶隙系数一般取0.25,x1、x2高度变位系数) 对外齿变位齿轮来说,也有齿根小于基圆的情况,实际情况需计算。
链轮是带嵌齿式扣链齿的轮子,用以与节链环或缆索上节距准确的块体相啮合 。一种实心或带辐条的齿轮,与(滚子)链啮合以传递运动。
链轮的应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机械、食品加工、仪表仪器、石油等行业的机械传动等 链轮参数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d=p/sin180°/z p=节距可查表 z=齿数 齿顶圆(外径):D=p×(0.54+cot180°/z)
5. 齿轮模数0.5,直径应为多少?
1、齿轮轮毂直径
齿轮轮毂直径d1=1.6d,其中d为齿轮配合轴的直径,齿轮齿根圆到轮毂键槽顶部距离为e,针对于e的大小来说:
当e>0.6m时,我们需要将齿轮和轴分开,通过在齿轮轮毂上加工键槽,用键连接链接齿轮和轴;
当e<0.6m时,我们不能将齿轮和轴分开,应将齿轮和轴放一起加工成齿轮轴。(m为齿轮模数)
2、轴的直径
轴的直径和齿轮直径没有必要的关系,轴直径的确定和与轴配合的齿轮上所受外力有关。
6. 模数0.6齿轮受力
模数是反映周节的一个参数。一般地说,模数大则齿轮尺寸就大,承载能力大;模数小则齿轮尺寸就小,承载能力小。这就是齿轮模数的概念了。压力角,就是指渐开线齿廓上任意点k的受力方向线(即压力线F)与该点速度方向线(v)之间的夹角 k,这 k就称为渐开线在该点的压力角。
7. 模数1.5的齿轮尺寸
中心距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参数,因为决定了小齿轮的变位系数。
如果是高度变位,则计算非常简单。小齿轮与大齿轮模数压力角必须相等,这是共轭的基本条件。齿数13,变位系数为0.5。如果是角度变位,则必须知道中心距。有了中心距之后,反推小齿轮的变位系数,所有几何参数就可以计算出来了。如果你没有中心距的要求,不受结构限制的话,你可依照小齿轮不产生根切来计算它的变位模数”是指相邻两轮齿同侧齿廓间的齿距t与圆周率π的比值(m=t/π),以毫米为单位。模数是模数制轮齿的一个最基本参数。模数越大,轮齿越高也越厚,如果齿轮的齿数一定,则轮的径向尺寸也越大。模数系列标准是根据设计、制造和检验等要求制订的。对於具有非直齿的齿轮,模数有法向模数mn、端面模数ms与轴向模数mx的区别,它们都是以各自的齿距(法向齿距、端面齿距与轴向齿距)与圆周率的比值,也都以毫米为单位。对於锥齿轮,模数有大端模数me、平均模数mm和小端模数m1之分。对於刀具,则有相应的刀具模数mo等。标准模数的应用很广。在公制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和棘轮、齿轮联轴器、花键等零件中,标准模数都是一项最基本的参数。它对上述零件的设计、制造、维修等都起著基本参数的作用(见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系数,计算出所有几何参数,中心距依据此来计算 模数是齿轮尺寸计算的一个基本参数,符号为“m”. 说得通俗一点.模数好比衣服的号码,模数越大,齿轮各部份的尺寸都随着成比例地增大,牙齿上能承受的力量也就大. 具体地说模数是二个齿(在分度圆上)相距的弧长尺寸,单位为毫米, 模数与齿轮外径尺寸的关系是: 外径尺寸=模数×(齿数+2) 模数有统一的标准.这样各个地方造出来齿轮才能互配.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如需要,可以继续讨论,祝好,再见.8. 模数0.5的齿轮
公法线长度公差,是由齿厚公差决定的;齿厚公差,是由齿轮精度、侧隙大小决定的。齿厚公差,参阅GB10095-88。跨齿数K,K=α×Z÷180+0.5,计算结果,人为取整数。α,齿轮压力角,一般都是20。Z,齿轮齿数。在计算公法线W时,需要参数(K-1),可以直接输入数字k,k=(K-1)。公法线W,W=(k×π×m+S+m×Z×0.014904384)÷cos20。其中m是齿轮模数;S是齿轮齿厚。注意齿厚S,是图纸表明的最大齿厚,和最小齿厚,要分别代入计算,获得两个公法线的数值,构成公法线长度的两个极限值。上述计算方法,适用于20度压力角的渐开线齿轮,不论是否变位,都能使用。
9. 0.6模齿轮参数
知道模数6,还必须知道另外一个叁数才能确定其它参数。如另外一个叁数齿数为20。则外径D=(20+2)×6=132。分度圆直径d=20×6=120。齿高h=6×2.25=13.5。齿底圆直径D#
=132-(2×13.5)=105。
10. 模数为0.5的齿轮最少齿数
(1)齿数选择原则:
1、闭式齿轮传动一般转速较高,为了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减小冲击振动,以齿数多一些为好,小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1=20~40。开式(半开式)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损失效,为使齿轮不致过小,故小齿轮不宜选用过多的齿数,一般可取z1=17~20。
2、两齿轮啮合时,总是一个齿轮的齿顶进入另一个齿轮的齿根,为了防止热膨胀顶死和具有储成润滑油的空间,要求齿根高大于齿顶高。为 此引入了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
3、小齿轮齿数应避免根切,相啮合的齿数最好互为质数,且还要考虑凑配,圆整中心距的需要。
(2)模数选择原则:
1、在满足弯曲强度的条件下选择较小的模数。模数要选择标准数值,满足齿轮弯曲强度要求,满足结构尺寸要求。
2、模数的标准化数值参考GB135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