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研究)

海潮机械 2023-02-01 10:02 编辑:admin 119阅读

1. 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研究

会提升,对于航空发动机我们的底子较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对航发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不远的将来在航发研究上会快速进入世界第一方队。

2. 航空发动机新技术

其设计源美国联邦航空局于1953年认定活塞引擎的不足,对双引擎飞机提出“60分钟规定”。这项规定要求双引擎飞机在制定飞行路线时,航线上任意一点至可用备降机场不能超过60分钟的飞行距离。这令双引擎飞机在长距离航线上往往要绕道而行,也不能执行一些沿途备降机场不足的路线,以符合规定。

三引擎的MD11是为规避双发动机飞机“60分钟规定”这一约束而研制的。

设计特点在于尾翼有一发引擎。但其机身、翼展则比DC-10长,机翼的两端也加装了小翼,而翼切面的设计也得以改良。MD-11提供了新引擎供买家选择,使用了更多的复合材料,驾驶舱的设备也全面数字化。MD-11于2001年停产后不少MD-11被用在货运服务上,而退役的MD-11客机也被悉数改装为货机。

3. 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研究现状

运-20(Y-20)重型运输机,代号鲲鹏,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由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研发并制造。该机参考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并融合了美国C-17的部分特点。与中国空军现役伊尔-76比较,运-20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载重也有提高。2013年1月26日下午14时整,运-20在阎良基地顺利升空,首飞圆满成功。运-20的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重大突破,中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型运输机,是中国空军建设战略空军的一座里程碑。

4. 下一代航空发动机技术

目前,C919采用了美法两国组成的CFM公司提供的LEAP-X1C发动机,推力大约为13.7吨左右。

近日,中国航发集团对外展出了,有关长江1000和长江2000的相关研发进度。目前长江1000发动机已经进入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整机的原型开发机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试验和相应检测阶段,可能用不了多久,长江1000系列发动机,就可以进入正式的试航阶段。

一旦这款先进的民用涡扇发动机研制完成,就极有可能装在我国自行研制的干线客机C919上,从而取代目前C919上进口发动机

5. 航空发动机最新技术研究

航空发动机制造属于工业的皇冠。它的分类为

涡轮喷气发动机五大部件是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此外还有热机(将热能转换为动能)和推进器(气流喷出获取反作用力)。

进气道功能是将足够的空气量, 以最小的流动损失顺利地引入压气机; 当飞行速度大于压气机进口处的气流速度时, 可以通过冲压压缩空气, 提高空气的压力。

压气机是发动机中最为重要的部件,由转子和静子组成。

转子在发动机轴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带动叶片对空气作功,压缩空气, 提高空气的压力

静子主要由机匣和导流叶片组成,使气流进一步减速,增加气体的压力

燃烧室:高压空气和燃油混合, 燃烧, 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形成高温高压的燃气

涡轮:高温燃气作用下旋转做功的部件,由静子和转子组成。能量交换方式与压气机正好相反

尾喷管:使燃气加速,将一部分转换为动能,提高燃气速度,产生很大的推力

军用飞机的航空发动机还会使用加力燃烧室,位于涡轮和尾喷管之间,进一步喷油、增大发动机推力、提高机动性。当然也会使得燃油消耗率急剧增大,发动机效率降低。

加力燃烧室结构如图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和经济型,是飞机核心部件。它的研制对于结构力学、材料学、气体动力学、工程热力学、转子动力学、流体力学、电子学、控制理论等学科都有极高要求。

随着航空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航空发动机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比如空心风扇叶片、整体叶盘、隔热涂层、矢量喷管、复合材料即陶瓷与碳纤维材料等,这些都对研究、制造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历经近70年发展,从仿制、改进改型,到逐步进入自主创新,先后研制出涡喷、涡扇发动机,成为能够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少数国家之一。当然,我们与世界先进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还是存在不小差距,未然依然任重道远!

6. 航空发动机研制阶段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经历

一、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4年以前,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1974-1982年,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迅速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一一1982- 1990年,也是微型计算机在汽车上应用日趋成熟并向智能化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1990年以后,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向智能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具体介绍:

第一个发展阶段:

为1974年以前,开始生产技术起点较低的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电子闪光器、电子喇叭、间歇刮水装置、汽车收音机、电子点火装置和数字钟等。

第二个发展阶段:

为1974~1982年,以集成电路和16位以下的微处理器在汽车上的应用为标志。主要包括电子燃油喷射、自动门锁、程控驾驶、高速警告系统、自动灯光系统、自动除霜控制、防抱死系统、车辆导向、撞车预警传感器、电子正时、电子变速器、闭环排气控制、自动巡航控制、防盗系统、实车故障诊断等电子产品。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是电子汽油喷射技术的发展和防抱死(ABS)技术的成熟,使汽车的主要机械功能用电子技术来控制。但是,在此阶段机械与电器的联接并不十分理想。

第三个发展阶段:

为1982~1990年微电脑在汽车上的应用日趋可靠和成熟,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开发的产品有胎压控制、数字式油压计、防睡器、牵引力控制、全轮转向控制、直视仪表板、声音合成与识别器、电子负荷调节器、电子道路监视器、蜂窝式电话、可热式挡风玻璃、倒车示警、高速限制器、自动后视镜系统、道路状况指示器、电子冷却控制和寄生功率控制等。

第四发展阶段:

1990年以后,可以说进入了汽车电子技术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微波系统、多路传输系统、ASKS-32位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方式的应用,使通讯与导向协调系统、自动防撞系统、动力最优化系统、自动驾驶与电子地图技术得到发展,特别是智能化汽车的出现。有些我们都还没办法实现。

现在,汽车电子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从现代汽车上所使用的电子设备的价格比例看,欧美汽车上所用的电子设备的价格已占到整车价格的15%~20%,而我国生产的汽车,目前所用的电子设备的价格只占到整车价格的2.5%。从世界汽车电子市场的销售来看,1991年,每辆汽车平均消耗电子产品的费用只占到整车的10%,1998年则接近15%,而2003年已经提高到20%,某些车型则更高。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改善了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且还为电子产品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从而推动了电子产业的发展。作为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结合的产物,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已经驶上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