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支撑(回转窑支撑国家规范)

海潮机械 2023-01-24 21:51 编辑:admin 289阅读

1. 回转窑支撑国家规范

宣钢回转窑2.2*45m    斜度3.5%

支撑数3档   

2. 回转窑技术标准

一般回转窑煅烧用煤质量要求灰分A≤30%,挥发分V在18%~30%,发热量QDW≥5000kcal/kg,煤粉细度要求控制在8%~15%,实际上,我国当前由于优质煤炭供应紧张且价格较高,许多厂家实际达不到这一要求,由于煤粉燃烧后灰分全部沉落在烧成带的熟料颗粒表面上,造成熟料颗粒表面富硅化,从而改变熟料表层矿物成分,C3S含量下降,C2S含量上升,从而影响熟料质量,当前相应的对策措施,一是适度调整增加干法窑尾分解炉用煤量和降低窑头喷煤量,其比例控制在6:4左右,以增加分解炉中煤灰分与灼烧生料的混合程度,降低窑头煤灰对熟料质量的负面影响;二是采取窑尾分解炉与窑头喂煤质量分别控制,分解炉喂低热值煤,窑头喂高热值煤,可降低劣质煤对窑头熟料质量的不利影响。

般情况下控制熟料煅烧温度在1300~1450~1300℃可确保熟料质量和烧结,对于当前我国相当部分厂家由于采用双高配料(高KH、高SM)生产高强熟料,其生料易烧性变差,相应熟料煅烧温度应适度偏高控制,控制在1300~1500~1300℃左右比较有利。

窑的长径比对熟料煅烧质量有较大影响,如日产2000吨预分解窑的L/D当前趋向于较短一些设计控制,以设计控制在10~11左右的厂家较多,这样有利于熟料质量的提高,主要由于低长径比短窑相应缩短了过渡带的长度,有利于熟料升温速率的提高,也缩短了预分解系统入窑灼热生料的低温陈化时间,有利于熟料C2S和f-CaO及时溶入熟料液相和C3S的形成和结晶,对优质熟料的形成较为有利。

窑的直径大小也对熟料煅烧质量有一定影响,一般认为大直径窑比小直径窑有利于熟料煅烧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大窑在配料时采用高SM、高KH配料,SM控制在2.8~3.2,KH控制在0.88~0.92,而大直径窑窑头喷入燃煤量大,火焰温度高,有的甚至高达2000℃以上,仍然可以将以上双高配料的熟料煅烧充分,质量良好。

3. 回转窑施工规范

回转窑一燃室温度一般在850~1100℃范围内。因为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可以实现危险废弃物的脱毒,比如卤代烃有机废液焚烧温度应在850℃以上,含氰化物的废液温度应高于900℃;熔渣式回转窑的燃烧温度高达1200~1400℃。

我国危险废弃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要求二燃室的温度应该有1100℃,一般我们要求回转窑二燃室温度要高于950℃,因为只有高于这个温度才可以彻底消除从一燃室中出来的烟气中类似二嗯英类剧毒性有机成分。如果危险废弃物中的卤素含量高于1%,二燃室的温度至少应该提高到1100℃。固体废弃物其停留时间与窑的长径比成正比,与窑的倾斜度、转速成反比。为实现完全脱毒,烟气在二燃室内的停留时间一般不能低于2 S。

4. 回转窑安全技术规程

中控工的岗位职责:熟悉各自动化设备,严格遵守自控设备的操作规程。中控室人员必须24小时坚守岗位,密切注视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所有监控设备。阻止一切外来人员进入中控室,决不允许非机房人员操作各仪器及相关设备。

5. 回转窑结构

回转窑预热器结构及原理

一、回转窑预热器结构:

主要由旋风筒,风管,下料管,分解炉,锁风阀,撒料盘,内筒挂片,分解炉和喂料室等部分组成。

二、回转窑预热器工作原理:

物料入窑斗提升进入窑顶部分料槽,旋转下料器从风管上的喂料口进入窑尾预热器,随上升气流风管内物料被带入旋风筒;在旋风筒内,物料被旋风收集,通过下料管进入风管,下料管出口端设有撒料装置,力求物料均匀分布在上升气流中,这样,物料与热气体得到了充分的热交换。旋风筒以上的各级流程均与以上所述类似。分解炉是预热器系统中一个核心设备,装有四套喷煤管,分左旋,右旋分别向分解炉内喷射燃料,约有总燃料55-65%的煤粉在炉内燃烧,为物料的分解提供了分环境温度。经充分加热和分解的物料伴随着气体进入旋风筒,最后物料经喂料室进入回转窑。总之整个过程是:物自上而下,高温气体自下而上,并进行物料加热和分解。

6. 回转窑的支撑装置

回转窑的工作原理:

水泥回转窑在高温状态下重载交变慢速运转,其附件设备维护和热工制度控制的水平关系到回转窑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传动装置的维护重点是设备的润滑、运行状态、动态检测以及大小齿轮的啮合精度;支承装置的安装精度决定着回转窑能否安全可靠运行,运行中应注意合理控制各档托轮承载量分配、托轮的布置形式、液压挡轮的上下行压力及时间、托轮的受力、轮带与垫板的间隙。密封装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回转窑热工制度及运行成本。加强回转窑日常维护数据整理分析,有利于设备的管理工作

水泥烧成设备有竖窑、湿法回转窑(旋窑)、普通中空干法窑、立波尔窑、预热机窑(SP)以及目前普遍使用的新型干法回转窑(旋窑)。

回转窑设备(旋窑)是一个有一定斜度的圆筒状物,斜度为3~3.5%,借助窑的转动来促进料在回转窑(旋窑)内搅拌,使料互相混合、接触进行反应。窑头喷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热,热量以火焰的辐射、热气的对流、窑砖(窑皮)传导等方式传给物料。物料依靠窑筒体的斜度及窑的转动在窑内向前运动。。

(1)回转窑设备(旋窑)一方面是燃烧设备,煤粉在其中燃烧产生热量;同时也是传热设备,原料吸收气体的热量进行煅烧。另外有时输送设备,将原料从进料端输送到出料端。而燃料燃烧、传热及原料运动三者间必须合理配合,才能使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能在原料通过回转窑(旋窑)的时间内及时传给原料,已到达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目的。

(2)原料颗粒在回转窑设备(旋窑)内运动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假定原料颗粒在窑壁上及原料层内部没有滑动现象时,通常认为原料运动是这样:原料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与窑壁一起像一个整体一样慢慢升起,当转到一定的高度时,即原料层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等于原料的堆积角时,则原料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料层滑落下来。由于回转窑(旋窑)有一定倾斜度,而原料颗粒滚动时,沿着斜度的最大方向下降,因此向前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当原料在窑内运动时,原料颗粒的运动方式有周期性的变化,或埋在料层里面与窑一起向上运动,或到料层表面上而降落下来。但只有在原料颗粒沿表面层降落的过程中,它才能沿着窑长方向前进

原料在窑内运动的情况将影响到原料在窑内的停留时间(即原料受热时间);原料在窑内的填充系数(即原料受热面积);原料粒度翻动情况,也影响到原料的均匀性(即影响到燃烧产物与原料的表面温度)。

各种运动条件对中心角的影响,也就是对原料颗粒填充系数的影响,必须加以注意。如果要在窑内保持一定的填充系数,就需使窑的转速和喂料速度互相配合,并保持一定比例;这也是提高产量、质量,稳定热力制度,克服结团等的工艺条件。

7. 回转窑验收标准

   1、立柱移动在垂直平面内的不直度,在滑座每1m行程上0.03,在滑座全部行程为:中间面凸:全长0.06;

  2、立柱移动时的倾斜,在每1 m行程上为0.03/1000,在立柱全部行程上为0.04;

  3、立柱移动在水平面内的不直度在每1 m行程上为0.03,在全部行程上为0.06;

  4、主轴箱垂直移动的不直度在每1 m行程上为0.03,在主轴箱每1 m行程上为0.05;

  5、主轴箱移动对前立柱沿床身移动的不垂直度,在主轴箱每1 m行程上为0.04;

  6、主轴中心线对立柱沿床身移动的不垂直度,在2 m测量长度上为0.04;

  7、主轴旋转中心线对立柱导轨的不垂直度,在1 m测量长度上为0.03;

  8、主轴移动的不直度,垂直面内在750 mm长度上为0.04,水平面内在1000mm长度上为0.03;

  9、主轴的径向跳动,在主轴伸出400mm前端上测量为0.03;

  10、主轴锥孔的径向跳动,在300mm长度上,单独旋转主轴时近端为0.025,远端为0.03;主轴和平旋盘同时旋转时近端为0.04,远端为0.05;

  11、主轴的轴向窜动为0.02

  12、平旋盘轴向定位面的端面跳动为0.025,平旋盘径向定位面的径向跳动0.025;

  13、平旋盘径向刀架移动对主轴中心线的不垂直度,在300mm长度上为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