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瓷内胆回转窑
工艺流程:烘干带--焙烧带--均热带--冷却带。
2. 回转窑筒体
有专业维修队伍的,自己没刮过不能随便动的,专业的有时也不是一次能刮好的简单说一下步骤:
首先要把窑筒体冷却到接近常温,再用500T(视窑大小)以上的液压顶在要刮瓦的托轮轮带前后把窑顶起来让托轮不受力,然后就可以拆开托轮座,用小千斤顶顶起托轮再把瓦抽出来,由专业人员用专用工具对轴瓦与托轮轴接合受力面进行处理
3. 回转窑内衬
水泥加美铝等耐火烧。
抗脱落高铝砖
高铝铝耐火砖,即氧化铝含量在48%以上的一种硅酸铝质耐火材料。由矾土或其他氧化铝含量较高的原料经成型和煅烧而成。热稳定性高,耐火度在1770℃以上。抗渣性较好。主要用于砌筑高炉、热风炉、电炉炉顶、鼓风炉、反射炉、回转窑内衬。在水泥行业中常用于小型水泥窑过渡带,分化带,窑门罩,起耐磨损抗脱落作用。
4. 回转窑烧砖
石灰耐火材料
石灰耐火材料是指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氧化钙含量为96%~99%)的耐火材料。具有高的耐火度和良好的抗碱性渣的能力。能吸附钢液中的氧化铝夹杂物,起洁净钢的作用。极易受铁氧化物的浸蚀。氧化钙的挥发性较氧化镁低,可以在真空下使用。极易水化(易于受水的侵蚀形成氢氧化钙),是其主要缺点,在生产中使用还很少。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石灰耐火材料
外文名
lime refractory
主要成分
氧化钙
概述
石灰耐火材料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氧化钙含量为96%~99%)的耐火材料。用烧结石灰或电熔石灰为原料,配入少量脱水有机物(如石蜡、沥青等)或钛、铁的氧化物,经混合、成型,在1600~1700℃下烧成制品。如在二氧化碳气氛下烧成,可使其生成碳酸钙保护膜。将制品浸渍在沥青中,可以提高其抗水性(抗渣性也可提高)。用于制造熔炼高纯铂、铀等金属的坩埚,以及真空冶炼炉和熔融磷酸盐矿的回转窑内衬等。
性质
高密度烧石灰曾被建议用作制备碱氧转炉砖的原料。用比较多孔的烧结颗粒和致密的熔融颗粒制备的轻烧砖有很高的相对炉渣侵蚀值。不管用哪一种石灰颗粒制备的烧成浸渍砖,其炉渣侵蚀值都较轻烧砖为佳;但这些值如与烧成浸渍方镁石砖或白云石砖相比,却仍然差得很远。根据这些结果,石灰用作小产碱氧转炉砖的新材料,看来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前景。如可预料,石灰耐火材料被炉渣侵蚀的主要机理系同CaO与炉渣中氧化铁的相容性差有关。
石灰性质
石灰共分为气硬性石灰和水硬性石灰两种。建筑工程习惯上所说的石灰,系指气硬性石灰而言。它是用碳酸钙,经高温煅烧而成的白色块状材料。为了加速分解过程,煅烧温度常提到1000~1100摄氏度。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称为生石灰。生石灰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自行水化,并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还原为白色粉末的碳酸钙而失去粘结能力。
5. 回转窑内部
传统的回转窑为了更好地保温,内部砌有一层200mm左右的耐火砖或是碳化硅砖,这样的窑壳重量比大,窑壳在运转的时候,由于高温及承重的关系,窑壳会有椭园型的变形,这样就会对窑砖产生压力,影响窑砖保温材料的寿命。
而生产物料在高温下容易产生带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因此要对回转窑进行保温隔热并进行防腐施工时,对施工材料要求极高。
6. 陶瓷厂装窑出窑
羊角山地处蠡墅村,属于黄龙山的余脉。这里风景优美,相传当年范蠡帮越王勾践灭吴复越后,就携西施居住在这里,并建别墅,蠡墅村因此得名。
羊角山虽名为山,但至多也就四五层楼高,以前,这里一直是陶都窑厂的中心。1970年代,羊角山的东北角还尚存一个旧称“外窑”的长龙窑 ,在此区域进行地质勘探时,曾在“外窑”以东底层3.4米以下,发现一条东西走向的古河道。据考古推测,此古河道在宋元以前可能与今天的蠡河相通。1976年,当时尚在原址的宜兴红旗陶瓷厂建造隧道窑,在基建过程中,果然在羊角山的西北角发现了一座宋代紫砂古龙窑及大量早期紫砂陶残器和废品堆积,残器主要是壶罐两大类,其中以壶为主。壶有高颈壶、矮颈壶、提梁壶,呈紫红色,里外均无釉。从造型和工艺手法上可以看到紫砂陶器的雏形。更具说服力的是,造型除圆形器皿外,还有六方形,可见,当时的制作方法已经脱离了陶轮拉坯成型,而是已经开始接片成形了。壶嘴、壶把(壶鋬)、壶扭(壶的)的粘接采用打洞捏塞法。而且相当一部分壶嘴有捏塑龙头型的装饰,这与宋代流行于南方的龙虎瓶上的捏塑手法完全一致,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这座紫砂古窑址可能始于北宋而盛于南宋。镇江市博物馆也曾在南宋废井中挖掘到紫砂壶罐等古器,这又是紫砂始于宋代的一个佐证。
7. 老瓷器复窑
瓷器收藏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坑,其中,复窑瓷器,便是很多人口中的一个大坑。传闻中,复窑后的瓷器不仅瓷胎油腻,而且水准有失,在一部分人看来,这就可以作为一个瓷器鉴定的依据。但是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说法有依据吗?您认为它可以作为鉴定的依据吗?
元青花模印赶珠云龙纹高足杯,尺寸:11.5厘米,成交价: HKD 6,175,000
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复窑是什么。复窑这种情况,一般存在于需要修复的老瓷器上。在历史的尘埃中流转,瓷器难免会出现磕碰、品相不佳等情况,并且有的瓷器年代久远,色泽丧失,不利于流通,为了弥补,复窑也就应运而生。
明永乐龙泉处州官窑翠青釉六桃瓶,尺寸:高38.6厘米,成交价: RMB 5,980,000
所以,复窑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修复老瓷器的需要而非造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便不能把是否经历过复窑看作瓷器鉴定的依据。
元龙泉窑牡丹纹梅瓶,尺寸:高46厘米,成交价: RMB 5,750,000
但是有一点应该强调,那就是复窑多多少少会对瓷器原有的品质造成破坏。有些老瓷器,虽然原本的瓷胎与釉面条件都是极好的,但在复窑的过程中,为了修补之后更加好看,有一部分窑口会进行二次加工,但这十分考验窑口的能力和工匠的水准,何况与瓷器原本的风格品质不一定相符。
北宋定窑刻花执壶,尺寸:高18.4厘米,成交价: HKD 5,750,000
如果工艺水平有限,很容易造成“画猫不成反类犬”的尴尬,这对于瓷器价值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元龙泉粉青釉大贯耳弦纹壶,尺寸:高37.7厘米,成交价: RMB 5,520,000
综合来看,复窑对瓷器的影响主要在这些方面,一般来说,老瓷器的瓷胎都是比较干爽的,不会出现特别油腻的情况。个中缘由便是老瓷器在烧造的过程中氧气进入的程度不同,导致了瓷胎上下的光泽、干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瓷胎底胎附近,都是比较干的一部分,肉眼即可分辨,光泽度大大减少。
北宋耀州青釉刻牡丹花净水瓶,尺寸:21.9厘米,成交价: HKD 5,480,000
但复窑后的老瓷器,从瓷胎底部开始便有油润之光,本也无伤大雅。如果虽为复窑过的瓷器,但工艺水平过硬,釉面平滑剔透、器型圆润饱满,那么复窑带来的油润之气反而会更为瓷器增添光彩。
北宋龙泉青釉划牡丹纹梅瓶,尺寸:28.6厘米,成交价: HKD 5,140,000
所以,我们在看待瓷器是否经过复窑这个问题时,不应该一棍子打死,认为复窑过的瓷器都是不好的。但也的确需要谨慎,因为复窑后的瓷器价值如何与复窑过程中的工艺水平甚至天时地利息息相关。所以以复窑作为鉴赏依据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讲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