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挤出机螺杆和料筒的间隙怎么计算
原理:挤出机的功能是采用加热、加压和剪切等方式,将固态塑料转变成均匀一致的熔体,并将熔体送到下一个工艺。熔体的生产涉及到混合色母料等添加剂、掺混树脂以及再粉碎等过程。成品熔体在浓度和温度上必须是均匀的。加压必须足够大,以将粘性的聚合物挤出。
挤出机通过一个带有一个螺杆和螺旋道的机筒完成以上所有的过程。塑料粒料通过机筒一端的料斗进入机筒,然后通过螺杆传送到机筒的另一端。为了有足够的压力,螺杆上螺纹的深度随着到料斗的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外部的加热以及在塑料和螺杆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热,使塑料变软和熔化。不同的聚合物及不同的应用,对挤出机的设计要求常常也是不同的。许多选项涉及到排出口、多个上料口,沿着螺杆特殊的混合装置,熔体的冷却及加热,或无外部热源(绝热挤出机),螺杆和机筒之间的间隙变化相对大小,以及螺杆的数目等。例如,双螺杆挤出机与单螺杆挤出机相比,能使熔体得到更加充分的混合。串联挤压是用第一个挤出机挤出的熔体,作为原料供给第二个挤出机,通常用来生产挤出聚乙烯泡沫。
2. 挤出机螺杆扭矩计算
螺栓扭矩计算:
简化了的公式:t=kfd(n.mm)
①k:拧紧力矩系数,根据表面的状态可以大致选个参考值,对于一般加工表面,如果是有润滑的k可以取0.13-0.15;如果没有润滑的,可以取0.18~0.21;楼主说的范围如果不是一般的加工表面,那你把具体情况说一下;;m6l#z#@9g)g
②d:指的就是螺纹的公称直径6w,d.`,z9r
③f:是预紧力,碳素钢螺栓取f=(0.6~0.7)σa;合金钢螺栓取f=(0.5~0.6)σa;其中σ是螺栓材料的屈服点;a=π/16(d2+d3)2,d2为螺纹中经,d3=d1-h/6;d1是小径,h是螺纹原始三角性高度;h值根据不同螺纹可以算出来的,大概是0.87倍的螺距p。?
3. 挤出机螺杆间隙是多少
单螺杆的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Q=0.06 * (螺距 - 螺棱宽度) * 出料端螺槽深度 * (螺杆直径 - 出料端螺槽深度) * 圆周率 * 熔料密度 * 转速。
其中螺距、螺棱宽度、出料端螺槽深度、螺杆直径单位为厘米;转速单位为每分钟多少转;密度单位为克/立方厘米;理论产量单位为公斤/小时。
而实际产量还要考虑到物料的输送效率,因为螺杆和螺筒之间有间隙,会有回流产生,而回流的多少,跟机头的压力和物料的黏度以及转速和间隙的大小等很多因素有关。
4. 挤出机螺杆挤出量计算
挤出机,无论是单螺杆还是双螺杆,提到挤出量就必须要说明两个概念:
1.理论极限挤出量2.实际挤出量理论极限挤出量的算法是:通过螺杆几何学计算(机筒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螺杆横截面积=流道横截面积)然后乘以加料段大导程螺纹元件的导程再乘以主机转速,都用国际标准单位,得到的m3/h就是在这个转速下的理论极限挤出量。
实际挤出量是不需要计算的,一般来说都是计量喂料,挤出量就是你设置的喂料量。
如果是饥饿喂料(实际中很少见因为加料量不够稳定),就需要结合物料的特性了,比如是粉料还是粒料,他的固态颗粒流动性怎么样,还有喂料装置的结构尺寸都有关系,但是通常固态饥饿喂料实际挤出量不会超过理论极限挤出量的80%在设计计量喂料量的时候,通常为理论极限挤出量的60%比较合适,可以在一定主机转速范围内不需要调整喂料量。
5. 挤出机螺杆螺距对压力的影响
螺纹的尺寸精度主要是对螺距的中径尺寸等提出的精度要求如加工中心的滚珠丝杆的螺距公差要求就很高,其直接影响加工中心加工零件的精度。
传动螺杆影响传动精度,螺距误差包括局部误差的累积误差。精度是指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偏差,而螺距是丝杠转动一圈,螺母的行程。二者的关系是:如果精度不够,那么丝杠与螺母的间隙就大,从而行程就有了前后的活动空间,使得行程的准确性下降。
6. 挤出机螺杆比例怎么算
29.4-78.45mpa
挤出机机筒螺杆在制造产品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同时受到机械刮磨(特别是生产玻璃纤维填充物料时),有的塑料还有化学腐蚀作用;机筒的工作温度有时达400°C高温和29.4-49MPa的压力,甚至压力高达68.65-78.45MPa。机筒在这些条件下工作,要求其力学性能确足要求。
7. 挤出机螺杆与机筒间隙值标准
螺杆料筒分开测量,螺杆为负公差,螺筒为正公差,通常以其中之一为标准H8(h8),另一个公差稍大,两个加起来就是间隙,螺杆的外径测量要用垫块,机筒测出料口还是比较准确的。65的间隙一般在0.2mm左右,厂家不同,可能会有差别,但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