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原理图)

海潮机械 2023-01-15 14:43 编辑:admin 270阅读

1. 伸缩机构

“雨伞杆”锁骨伸缩的结构原理是利用了一个两

边长度固定的三角形。就是连杆机构原理。把几根杆状的物体用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中间有铰节、滑动连接、等。使它们在设定的范围内按设定的动作运动。伞的骨架是三连杆, A :立的伞柄是一根、 B :伞面上的用一根代表、 C :斜撑的用一根代表。 A 和 B 用铰接, B 和 C 用铰接, C 和 A 通过一个套一套可在 A 上滑动,套和 C 用铰接。

各杆的长短、铰接的位置、滑套滑动的距离、事前计算好或用试验得出。达到撑开伞和收拢伞的要求。雨伞杆是采用金属带材或塑料片材卷制而成的可伸缩空心圆柱体杆,其特征是金属带材或塑料片材预先定型为具有记忆功能的小于杆体外径的弹力卷曲层,从而具有

自紧功能,使卷曲层始终具有对伸缩杆加压力的弹性势能。

2. 伸缩机构原理图

手摇雨棚伸缩工作原理:

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结构配合绞链实现伸缩的。 设置在建筑物进出口上部的遮雨、遮阳篷。建筑物入口处和顶层阳台上部用以遮挡雨水和保护外门免受雨水浸蚀的水平构件。雨篷梁是典型的受弯构件。

雨蓬有三种形式:

(1)小型雨篷;如:悬挑式雨篷、悬挂式雨篷。

(2)大型雨篷;如:墙或柱支承式雨篷,一般可分为玻璃钢结构和全钢结构。

(3)新型组装式雨篷;构件呈平行四边形的平面连杆机构。它是一种铰链四杆机构﹐根据曲柄存在条件属於双曲柄机构。

3. 伸缩机构原理

本结构是利用了一个两边长度固定的三角形,第三边长度变化与其对应内角大小的变化关系构成:雨伞伞骨、撑杆及伞柄之间的活动支点A、B、C构成△ABC中,AB、BC的长度是固定的,C点可以沿伞柄上下滑动,当向上滑动,也就是AC间距离减小时,∠B减小,∠A增加,此时固定于伞骨上的伞面打开;当C点向下滑动时,AC距离增加,∠B增加,∠A减小,伞骨带动伞面收拢;在伞柄上对应加上固定C点的装置(锁钩),就可以保持雨伞的开合状态。雨伞最常见的损坏就是伞骨、撑杆折断,一般处理就是再到长短尺寸一样的伞骨或撑杆,将伞面从损坏的伞骨上拆离,小心松开顶部固定伞骨A点的铅丝取下损坏的伞骨,然后顺次将原有好伞骨及新换上的伞骨用铅丝穿好到顶部伞骨座子中;再松开滑动点C点的座子上的铅丝,依法将坏撑杆换下,最后将伞面重新固定在伞骨上即可。

重装伞骨或撑杆时,注意排列顺序,尤其是活动节点C的座子,座子上有容纳铅丝绞合头子缺口,这缺口对应那两根伞骨撑杆之间要记清楚,否则可能会出现雨伞开合不能固定位置的情况。

4. 伸缩机构设计

钢结构一般是大于45米需要设置伸缩缝,不过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同,需要按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抗规》第3.4.2 : 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一般设计时均要求布置规则,如实际情况确不允许时,才需要设置防震缝。防震缝一般用于布置不规则的高层建筑或结构体系发生改变处。常见于利用伸缩,沉降缝兼作防震缝。再看《抗规》3.4.5 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由此看出防震缝没有具体要求多少米来设置,其设置的要求是“按实际需要,目的是将本来不规则的体系,分成几部分规则的体系”,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多少米设防震缝都是可以的。当然,结构设计的原则,第一是安全,第二是经济,第三是环境。国外第二第三位置互换。再具体到钢结构,根据《抗规》8.1.4 钢结构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即可不设防震缝;需要设置防震缝时,缝宽应不小于相应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5倍。

5. 伸缩机构设置图片

工作原理:

1、发条是为手表提供能量的零件.圈绕在条盒内,利用条轴上的铣方槽上紧发条。

条轴的方槽是由上条机构驱动。

手表在无复上条情况下,即能走时36到50小时左右。

2、由于发条经受明显的应力,时常会导致断裂,因此,当前,采用合金材料,使发条几乎不断裂。

3、发条储存一定的能量,以均匀小量地分配给振荡器。

为此,提供的能量通过轮列组,由轮列组以相同比例缩减传输力的同时增加圈数。

6. 伸缩机构有哪些

起重机最基本的机构是被人们公认的四大基本机构:

1、起升机构

2、运行机构

3、旋转机构(回转机构) 4变幅机构。除此之外,还有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爬升机构和汽车、轮胎等起重机专用的支腿伸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