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转窑窑后结圈的原因和处理结果
1、一定是窑头出现粘度料,调整鼓风位置,让窑头排散渣求剥离型渣,就能避免窑头结圈。
2、在生产中加快窑速可避免后段结圈。
2. 回转窑窑后结圈的原因和处理结果都有哪些参考文献
回转窑内结圈的主要因素回转窑内形成结圈的因素很多,但液相的产生和固化是结圈的主要形成过程。
而衬料温度、物料温度、煤灰和生料组成又是决定液相的生成和固化的主要因素。
在熟料煅烧过程中,生料在1200℃左右出现液相,在1250℃左右液相粘度开始变小,液相量增加,由于料层覆盖温度突降,加之筒体表面散热,液相在窑壁上凝固下来,形成窑皮。
窑继续运转,窑皮又暴露在高温中而被熔掉下来,再次被物料覆盖,液相又凝固下来,如此周而复始。
如果粘挂上去的多,掉下来的小,窑皮就增厚,反之就变薄。
在正常情况下,窑皮可保持在200mm左右的厚度。
信息来源于巩义市新兴机械厂。
3. 窑后结圈原因及处理
熟料中游离钙高的原因:
1、岀磨生料饱和比过高,窑内烧成无法完全吸收导致熟料游离钙高;
2、液相量不足,二钙、三钙不能完全溶解化合吸收导致熟料游离钙高;
3、铝率高,液相粘度高,产生粘散料导致熟料游离钙高;
4、铝率低,液相粘度低易结皮结蛋导致熟料游离钙高;
5、岀磨生料不稳定生料均化不良岀磨生料直接入窑忽高忽低导致系统不稳定,煅烧困难导致熟料游离钙高;
6、岀磨生料中有害成分多,导致窑内结圈,结蛋或结皮,系统不稳定导致熟料游离钙高;
4. 回转窑窑尾结圈什么原因
煤粉燃烧速度太快。煤的挥发分大,细底细,煤粉燃烧速度过快,如果此时送煤粉的风速不够大,煤粉就会在燃烧器内燃烧,造成燃烧器烧红、火嘴结焦、爆燃等现象。
采取提高转速、提高回转窑尾部温度、人工大焦、厌氧燃烧等手段。
如果窑内已经出现较严重的结焦,可适当降低转窑燃烧温度,待低熔点盐顺利焚烧进入出渣系后,再将窑内温度调整到正常运行温(熔焦)。
5. 回转窑结圈现象
结皮是指生料粉与窑气中有害组分所形成的粘附在窑尾系统内壁的层状物。预分解窑最易发生结皮的部位是窑尾烟室、下料斜坡、窑尾缩口、最低两级筒的下料管、分解炉内等处。结皮使通风通道的有效截面积减小,阻力相应增大,影响系统通风,使主排风机拉风加大。结皮增厚或塌落时,还容易发生堵塞。1. 结皮机理 结皮的原因,是湿液薄膜表面张力作用下的熔融粘结,作用在表面上的吸力造成的表面粘结及纤维状或网状物质的交织作用造成的粘结。由于窑气中的碱、氯、硫等有害组分在窑尾及预热器和分解炉中冷凝时,会使最低共熔温度降低,因此窑气中的碱、氯、硫等凝聚时,会以熔态的形式沉降下来,并与入窑物料和窑内粉尘一起构成粘聚性物质,而这种在生料颗粒上形成的液相物质薄膜,会阻碍生料颗粒的流动,从而造成结皮甚至堵塞。引起预分解窑结皮的因素如下: 1)系统中有害组分(碱、氯、硫等)的循环富集。这是形成结皮的重要条件。从原燃料中引入系统的碱、氯、硫等有害组分,在生料通过窑的高温带时会挥发出现,并随着窑气向窑尾运动。挥发出来的有害组分到达窑尾温度较低的区域时,便会以熔态的形式冷凝下来,使生料在煅烧过程中液相开始出现的温度降低而有利于结皮的形成。窑内的这种有害组分是导致结皮中间相形成的重要因素。 2)局部温度过高,这是形成结皮的关键因素。系统中如果产生局部高温,一方面促进生料和燃料中有害组分的挥发及冷凝循环;另一方面也可能使液相出现,把生料粘附在衬料的内壁而形成结皮。局部温度过高,这是形成结皮的关键因素。产生局部高温的原因,至少有如下几个: ①煤粉的不完全燃烧。窑头或分解炉中的煤粉由于多种原因燃烧不完全时,就可能到窑尾或低级旋风筒中去燃烧,从而产生局部高温。 ②喂料量不稳时,很容易打乱预热器、分解炉和窑的正常工作。由于操作具有滞后的特点,有时跟不上喂料的变化,加减煤不及时,甚至出现短期断料也不能及时减煤,因此很容易因料小出现系统温度偏高,而造成结皮。 ③由于回灰量小,在生料均化库中不容易被混合均匀,从而造成入窑生料成分的波动。 ④当预热器漏进冷风与热物料接触,很容易使热物料冷凝而粘附在系统的内壁而产生结皮。2挥发性组分的来源。窑系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组分,主要是碱、氯、硫。 1)碱的来源。碱主要来源于原料,尤其是粘土。 2)硫的来源。燃料中带入的硫通常较原料中多。使用较多的燃料是煤。煤中通常含有C、H、O、N、S等元素。煤中的硫通常有三种存在形式:有机硫、硫化物中的硫、硫酸盐中的硫。存在于硫酸盐中的硫不具有可燃性,在高温下,一部分会分解生成含硫化合物,而大部分留在灰分中。 3)氯的来源。氯主要来自水溶性碱的氯化物,即通常以KCl、NaCl的形式存在于原料内。 3 防止结皮的措施 由于结皮影响系统的通风,使阻力增大,这不仅使能耗上升,而且结皮严重造成堵塞时,有时被迫停窑处理,不利于水泥产质量的提高。预防结皮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防止结皮的措施简介如下: 1)减少或避免使用高硫和高氯的原料,这是减少结皮的前提。 2)如过量的硫和氯难以避免,建议丢弃一部分窑灰,以减少有害组分的循环。 3)采用旁路放风系统,即将回转窑窑尾高温烟气在预热器前从“旁路”中分离出一部分,与冷风混合,使以气相形态存在的“挥发物”冷凝在飞灰上,由收尘器将此飞灰收捕下来排出窑系统,以减少有害组分的循环。 4)避免使用高灰分及灰分熔点低的煤。
6. 回转窑结圈处理办法
关于回转窑托轮的调整
回转窑托轮调整是稳定回转窑运行的重要手段。首先,回转窑托轮调整可以使回转窑轮带在托轮上往复运行,使托轮表面均匀磨损,避免出现台阶从而出现设备故障。另外,当回转窑出现故障时,可以使回转窑处于上位或下位,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展。如挡轮损坏时可调整上行,调整得好可以稳定在一个位置运行。
回转窑托轮调整方法与步骤
1)回转窑在运行时,为减轻托轮与轮带的摩擦阻力,一般在托轮上方安装有石磨块对其进行润滑。我们在调整托轮时,则需要增加托轮与轮带的摩擦力,因此,在调整托轮前要把所有托轮上的石磨块取掉。
2)每个托轮轴承座侧都装有顶丝,为便于调整,顶丝的螺纹处应当经常加油。
3)确定托轮调整方向。首先确定我们是要让回转窑上行还是下行,根据回转窑的旋转方向绘出托轮所受摩擦力矢量图,需要注意的是托轮所受摩擦力沿回转窑轴心线上的分量必须与窑所需要移动的方向相反;然后根据托轮需要歪斜方向确定要调整的托轮轴承座。
4)拧松需要调整的托轮轴承座的脚螺栓,并将该轴承座顶丝锁紧螺母松退2圈。先将顶丝预调90°~180°,然后启动回转窑以0.3~0.6r/min的速度慢转。运行不超过8mm/h为好。必要时可调整顶丝,此时回调90°,观察1小时,观察上行速度再调,调整到位时,顶丝要回位。回位顶丝也要逐步退,顶丝在退到位后,等一段时间,托轮轴承座与顶丝接触后再固定轴承座螺栓,紧固锁紧螺母。
5)装回托轮石磨块。
4.2回转窑托轮调整应注意事项
回转窑托轮调整一般以只调Ⅰ挡为好,必要时可调Ⅱ挡;拖轮歪斜后其所受摩擦力沿回转窑轴心线上的分量方向必须一致,即不能出现八字形。
5回转窑托轮调整应用实例
新钢公司球团厂设计能力为120万t/a,于2005年11月26日建成投产,回转窑规格为?5m×35m。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如下:
1)设备规格?5m×35m。
2)窑倾斜度4.25%
3)支承数2组
托轮轴承SKF(?560mm×?820mm×258mm)顶丝M125×3
4)回转窑转速
正常工作转速:1.05r/min
调速范围:0.5~1.5r/min
辅传动:0.06r/min
5)传动装置
1、液压马达型号:CB560-C-N
2、齿轮传动模数:m=32传动比:i=234/23
6)固定挡轮装置型式:固定双边挡轮挡轮直径:?1200mm
2006年3月24日08:05回转窑前挡轮轴承坏,值班长遂组织降窑速、降温停机处理。停机后发现窑体向下移动了60mm。3月25日,为了使回转窑筒体复位,我们经研究确定了在1挡托轮东北与西南轴承座来进行调整。将该2个轴承座地脚螺栓拧松,并将该2个轴承座顶丝锁紧螺母松退2圈,再将顶丝预调整进180°,然后启动回转窑以0.5r/min的速度慢转。当窑运行半小时后,我们发现窑没有上行,还向下移动了5mm,遂将窑速降为0.3r/min,顶丝再调进270°。以0.6r/min的速度运行3小时后,窑上行移动恢复至原位停机。由于挡轮备件加工周期较长,当时没有备件,我们决定将后挡轮拆除安装之前挡轮位置恢复生产。修复后,考虑适当减轻挡轮受力,在窑低速运转条件下,分3次将顶丝只退回了270°。观察2小时后,遥控制在下位运行,无异常情况,然后投料正常生产。
3月29日19:00,因挡轮质量问题,挡轮与轴配合过松在运行中分离掉至地面。当发现时,窑以向下移动了71mm,在无挡轮的情况下正以1.0r/min的速度高温运行,情况非常紧急。我们立即采取措施停止造球布料,降机速,窑速降至0.3r/min,并组织检修工人开始调整托轮。这次我们调了Ⅱ挡,边调边观察分多次调节,每次调90°,于23:30停止下行,这时窑最大行量为120mm。30日01:00开始缓慢上行,窑中温度已降至150℃以下,30日早班窑上行到位后停窑,历时15小时,Ⅰ挡顶丝共调进450°,Ⅱ挡顶丝共调进360°。我们将挡轮作堆焊修复后安装恢复生产,将Ⅰ挡顶丝退270°,Ⅱ挡顶丝通调进180°。挡轮正常运行至今再未发生过故障。
为确保回转窑安全运行,避免挡轮损坏后没有及时检查发现造成回转窑筒体从托轮上掉下来酿成重大设备事故,我们在Ⅱ挡托轮前方增设立一个固定当块。正常情况下挡块不与轮带接触,根据我厂实际情况,窑的膨胀伸长量为40~55mm,我们将其间隙设定为80mm。一旦发生挡轮损坏,挡块与轮带接触时,在挡块与轮带接触表面加入高温润滑脂进行润滑减轻摩擦力,这样事故处理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并将事故限定在我们控制之中
6结语
回转窑作为球团生产中的重点设备,规格大于?5m×35m要的筒体装配重量在500t以上,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应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掌握托轮调整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避免出现我厂类似挡轮事故,有条件的最好在Ⅱ挡轮处设置一个前挡轮,没有条件的该处设置一个固定挡块也是简单实用的。正常情况下对回转窑托轮进行调整也可以使回转窑轮带在托轮上往复运行,使托轮表面均匀磨损,避免出现台阶从而出现设备故障。托轮调整平时需要经验的累积,并做好原始记录。
【河南中材水泥装备】为您解答。
7. 处理窑后结圈的方法及注意问题
1.原因:回转窑硫碱圈结在分解带物料温度930℃左右的部位。其生成原因是由于煤灰或生料中含有较高的SO3 、Na2 O 与K2 O,在上述温度下生成易熔的硫酸碱而形成圈。这种圈有一个特点,就是当温度超过1000℃时,硫酸碱挥发,圈即自行脱落消失。
2.处理:在操作中发现以上现象时,应及时处理,以防硫碱圈体结牢后难以垮落。那为了防止这种圈的形成,应尽量使用含硫碱成分较少的原燃材料。形成圈后,应在操作上逐渐提高燃烧带温度,拉长火焰,使结圈部位温度大于930℃,从而使大量的硫酸碱挥发,消除结圈。能及时的处理回转窑设备的硫碱圈产生不仅在回转窑领域很重要。在其它的领域也同样重要。
8. 回转窑结块的原因
回转窑水泥厂属于一、二类负荷,用电负荷分为三级:1、凡中断供电造成设备重大损失难以修复,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属于一类负荷,2、中断供电将产生大量废品和较大经济损失属于二类负荷,3、所有不属于一二类负荷的用电设备属于三类负荷,水泥厂一旦供电中断,回转窑内产品将会逐渐沉淀、结块堵塞,来电后不能立刻恢复生产,供电中断还会使回转窑筒体变形,窑内耐火砖脱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