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的出料方法(回转窑止料操作)

海潮机械 2023-01-29 23:03 编辑:admin 298阅读

1. 回转窑止料操作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产生结圈现象的原因,只有知道他们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才能逐一击破,从本质上杜绝此现象的再次发生。当出现回转窑结圈的问题时,检查是否以下原因引起的:

1、回转窑内的原料成分波动大,喂料量不稳定,造成窑内热工制度混乱;

2、原料中是否含有有害成分。如:是否含有大量的R2O和SO3造成硫碱圈,是否含有MgO含量高时会产生熟料圈等;

3、煤粉质量的影响;

4、使窑内温度不稳定也容易形成结圈。回转窑结圈会产生应具备的2个条件,一是出现一定粘度的夜体,二是烟气、物料和衬料间出现了温差。当我们了解了回转窑结圈的原因后,就要想办法解决的,最直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原料进入回转窑之前对其进行筛分,保证期清洁度,减少能形成液相物质的含量;

2、选择灰份熔点高,热值高

2. 回转窑投料作业指导书

1 将需要的食材放进杯体内,盖上杯盖与投料盖,并确保旋转到位。

注:请勿漏装杯盖密封圈。制作饮料时,食材及液体总量不得超过1400ml,冷饮时,食材及液体总量不得超过1750ml。

2 装好的食材与杯盖的杯体组件按对位标识安装在主机上

3 接通电源,按“开关”键,开启产品

4 按下“菜单”键选择相对应的功能,被选中的功能呈闪烁状态

注:如果选择预约功能,先按“菜单”键选择相应制作功能,再按“预约功能”,进入预约时间调节模式,按下“+”或“-”调节所需工作时间,预约工作时间最高设置默认12小时,长按可以实现快速调节,然后启动“开关”键,预约功能开始工作,预约功能指示灯呈闪烁状态。

5 按下“开关”键,产品开始运行工作

6 食品加工完毕,产品自动停止运行并发出“嘀”声提示音,食品制作完成。

3. 回转窑止料顺序

一、永先机械针对回转窑停窑降温操作:

1、停窑超过8小时的长期停窑,为保证窑内剩余球团的质量,适当调节煤气量和给风量。链蓖机排空料后停止煤气,在排料过程中,随着窑内物料减少,适当降低窑速。

2、临时停窑,时间≤ 5分钟,停止喷煤气,停窑5-10分钟,窑降温至1000℃停窑,每10分钟转1/3圈。停窑后采取超过5小时,自然降温。

二、永先机械针对回转窑保温操作:

1、当回转窑发生故障不能运行时,窑内不能喷煤气保温,当窑内温度降至800℃以下时,引凤量逐步减小或停风,打开窑尾放散。

2、其他设备故障停机需回转窑连续运转时,引风量控制在平常1/4度,并喷煤气保温,在保温过程中,窑尾热电偶≤800℃。

3、保温过程中,窑中最高温度800℃以下,窑速降至最低,进行自然保温。

4、故障处理完后,回转窑恢复正常生产时,如窑内温度>900℃,可直接喷煤气、煤粉达到生产条件,如窑内温度低,可采用明火点火,逐渐升温,恢复生产。

三、上海永先回转窑停火操作

1、根据生产需停止向回转窑内喷煤气、煤粉时,先关闭烧咀阀门,待熄火后,关闭窑前煤气、煤粉闸阀,同时关闭送风蝶阀和送风调节阀,停鼓风机。

2、煤气防护人员关闭煤气闸阀后眼睛阀。

3、开回转窑煤气支管末端放散阀,从眼镜阀后通氮气处理支管内残余煤气,并在末端检测CO含量小于24PPM且防暴测定合格后停止氮气吹扫,关闭末端放散阀。回转窑停火结束。

四 、回转窑事故的原因与处理

1、结圈:造成结圈的主要原因

⑴、精矿粉品位低,SiO2高,在有FeO存在的情况下,容易生成硅点酸盐矿物。

⑵、生球强度低,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粉末。

⑶、链蓖机干球焙烧强度低,入窑后再次产生粉末。

⑷、操作不当,回转窑温度控制过高,造成局部高温。

⑸、高温状态下停窑。

2、防止结圈的措施

⑴、严格控制原料成分,必须达到技术要求

⑵、提高生球强度

⑶、控制被烧质量,入窑抗压强度控制在800N/个球以上,杜绝粉末入窑。

⑷、严格控制窑温,不造成局部长时间高温。

⑸、严禁高温停窑。

3、结圈处理:

⑴、冷却处理:采用风镐、钎子、大锤等工具,手工除圈的人工法。

⑵、烧圈:

A 、冷却及热烧交替烧法,首先减少或停止入窑料加煤气和风量,提高结圈处温度,再停止喷煤气,降低结圈处温度,这样反复处理使圈受冷热交替相互作用,造成开裂脱落。

B 、 冷烧:在正常生产时,在结圈部位造成温度气氛,使其自行脱落。

4、 结块:

⑴ 、 结块原因 :主要在局部温度出粉状物料形成的低熔点化合物为粘结剂,使球与球粘结在一起形成块体。

⑵、防止方法:提高生球和链蓖机上干球质量,稳定热工制度,防止局部出现高温。

⑶、处理方法:发现固定筛上有大块及时打碎或扒出,防止堵塞。

5 、紧急停电:

发生意外停电时,必须采取如下紧急措施。

⑴、停电后,先停止向窑内送煤气,立即回报值班长、调度、启用备用电源(必须在十分钟内用辅助设备使回转窑慢转)。

⑵、立即组织打开备用水源向环冷机和链蓖机供冷却水

⑶、打开窑尾放散。

4. 回转窑工艺操作规程

三次风机决定着窑尾温度和锻烧带的延续程度:如三次风给定不足,会使挥发物燃烧不充分,窑尾温度低,易结圈,热量利用率低;过量又会使缎烧料烧损加剧,窑内负压降低。

影响三次风给定的因素

通过对回转窑的综合分析和测定,影响二次风给定的有关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有:加料量。物料流动速度。窑头、窑尾温度。燃料流量;三次风给定量等参数。影响三次风量给定的因素与二次风类似,其详细内容略。

三次风机控制原理

随着炭素生产过程的回转窑控制系统的探索和发展,生产过程控制向大型、连续、多级和复合功能方向发展,对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的要求更加严格,参数间相互关系更加复杂。产品的品质指标的不断提高,直接要求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功能要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要求更高。三次风作为回转窑的副控制回路:三次风调节为前端的控制,承担下料量波动时的“粗调”。二次风调节主要承担物料波动较大和燃烧带温度、位置波动等情况下的调整。

5. 回转窑连续进料方式

原理如下

       进料泵在工作前,泵体和进料管必须罐满液体行成真空状态,当叶轮快速转动时,叶片促使液体很快旋转,旋转着的液体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飞去,泵内的水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部分形成真空区域。液体物料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管网压到了进料管内。这样循环不已,就可以实现连续输送。

       在进料泵启动前,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启动后,启动后,叶轮由轴带动高速转动,叶片间的液体也必须随着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

       在蜗壳中,液体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以较高的压力流入排出管道,送至需要场所。液体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时,在叶轮中心形成了-定的真空,由于贮槽液面上方的压力大于泵入口处的压力,液体便被连续压入叶轮中。可见,只要叶轮不断地转动,液体便会不断地被吸入和排出。

       进料泵在工作前,泵体和进料管必须罐满液体行成真空状态,当叶轮快速转动时,叶片促使液体很快旋转,旋转着的液体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飞去,泵内的水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部分形成真空区域。液体物料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管网压到了进料管内。这样循环不已,就可以实现连续输送。

       在进料泵启动前,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启动后,启动后,叶轮由轴带动高速转动,叶片间的液体也必须随着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

       在蜗壳中,液体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以较高的压力流入排出管道,送至需要场所。液体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时,在叶轮中心形成了-定的真空,由于贮槽液面上方的压力大于泵入口处的压力,液体便被连续压入叶轮中。可见,只要叶轮不断地转动,液体便会不断地被吸入和排出。

6. 回转窑进料方式

旋转方向是按站在什么去看来定的,面对进料口,在进料口的右侧时,看应该为顺时针.

锤头与筛子的距离不是固定的,可以根出料的粗细进行调整,距离越大出料越粗,反之出料就细没有固定的方向。在进料口看锤头向上转动。距离可调。旋转方向是顺时针,锤头与筛子的距离是可以调整的,根据你所要求的出料大小来决定旋转方向是按顺时针旋转

锤头和筛子的距离应小于筛孔的直径

7. 回转窑操作要点

1) 将回转窑内部正常燃烧的危险废物全部燃尽并停止废液喷射,保持空窑且干燥无明显水汽。

(2) 将所准备材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利用行车抓斗抓取已配比物料通过溜槽进入回转窑内部,使用燃烧器对回转窑进行升温至 1000℃左右 稳定燃烧,保持回转窑转速为 0.2rpm/min 运行,通过窑尾高温摄像头观察物料的燃烧状态,也可通过红外热成像扫描仪间接观察回转窑外表面温度变化。

(3)当温度达到物料熔融状态时,需要保持温度稳定在 1000℃-1100℃ 之间而不能波动太大,尤其要避免温度下降或高含水物质的投入,以免出现熔融状态的窑皮中断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高温煅烧,物料逐步开始呈现液相形态,随时间延长物料逐渐燃烧充分后液相也相应增多。当耐火砖表面开始发生熔融时,随着回转窑的缓慢转动,具有一定胶黏性的流淌性液相混合物料附着在耐火砖表面,此时由于耐火砖表面与物料的温差使得开始熔融的物料粘结在耐火砖表面,这时可根据实际熔融与粘附的状态适当提升回转窑运行转速为 0.2rpm/min,加大窑尾部熔融物料的流动性。

(4)通过窑尾观察视镜评估挂窑皮的效果,包括窑皮的厚度、抵达的位置区域;还可参考红外热成像扫描仪的温度显示,完成最后的降温粘附过程。同时可适当投加一些干性低含水、低热值污泥类物料进行表面热量吸附,加速降温及窑皮的冷却效果。